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72
    172

    回到侍郎府,大家都很忙碌,林清琳忙着给若兰准备嫁妆,若兰已经过了纳吉纳采的请期的步骤,勤功伯家的彩礼不算丰厚,只有一些符合仪规的聘礼,而六月初便过了剩余的一半。若兰的聘礼和聘金都只是符合规仪,而没有另外附加,总共不过一万两。但是,若竹的聘礼聘金就比勤功伯孙家的多很多,足足五万两。夏侯松原为了与翁寿安结亲不被小看,拿出了京都一般官员娶亲聘礼的两倍之多。京都一般的王公贵族和二三品大员娶亲聘礼一般不过一万两,要知道,这些官吏一年的俸禄银子加各种节敬也不过三四千两,要供应一大家子人的吃穿用度,还有各种迎来送往。稍微家境好的聘礼也最多两三万两银子,夏侯松原这次用五万两聘礼求娶户部尚书翁寿安之女翁德仪,算是京都官吏中很高的聘金了。

    若兰因为聘礼的事情,非常不痛快,林清琳为了让她开心,不但嫁妆有六十四抬之多,还有几个农庄和店铺,总共价值也是五万两。儿女的聘礼嫁妆都一样,若兰才舒服了不少。而林清琳又从藏在正房大床的暗格里的私房钱里,拿了三万两银票出来,她其他银子都拿去放印子去了,三万两是为了若兰出嫁,特意准备的。若兰看见三万两银票,才开心了,毕竟,母亲疼自己,除了公账的五万两嫁妆,这些银票都是自己的私房钱。就勤功伯家那点子聘礼,想来他们家也是穷酸,倒是自己的嫁妆丰厚,还有这些银票,想来日后在他们家,不至于被轻看。还有几个农庄和店铺,母亲派了最得力的管事陪嫁,每年也有上千两的收入,不比孙子康做个小官的俸禄少,日后,自然是自己在家中说了算。

    若兰这几天忙忙碌碌,也经常跑来我的院子炫耀,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实在是担心,她现在炫耀,到时候,我的嫁妆除了侍郎府准备的,还有一份永康公主和妙清夫人添加的,超出她的太多,她会不满。大周这种抬着嫁妆游街的习俗真是不好,无端的增加了不少攀比和争风吃醋的问题。

    女子在大周没有什么地位,一辈子最风光的日子就是出嫁之日,家中如果重视女儿,便会拿出比聘礼多的嫁妆,以示家里不是卖女儿,而是嫁女儿真心希望女儿在婆家过得好。

    我倒是不担心赵家给的聘礼会超过我的嫁妆,即便林清琳没有准备那么多,作为乐安县主,我还是有不少赏赐和嫁妆的。

    翁德仪派人来约我出去逛街。我同她也有些日子未见,她似乎比之前富态了一点。

    我上上下下的打量这她,二嫂日渐丰腴啊。

    她气得打我,如雨,你个坏家伙,又取笑人。

    我说错了吗?你是我二嫂,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让你乱说。她笑着在我身上乱打。

    好了好了,德仪,我不叫了,以后还怕叫不成吗?对了,你怎么胖了那么多?

    不好看吗?

    那倒不是,只是,忽然看见你比之前丰腴,所以问问。

    如雨,我娘说,女孩子要丰腴一点,才看着福相,好生养。所以,最近天天督促我多吃东西,半夜都要吃了夜宵才睡,就胖了不少。

    我端详这她,果然是,下颌角都圆了。福相倒是可以吃胖,但是这个好生养,不是天生看着胯骨宽个子高吗?我看你确实可以算好生养。说着笑了,好像打量一个下崽的母猪。

    翁德仪气得,你这个小家伙,伶牙俐齿的,真是个小坏蛋。

    我看着翁德仪,她最近应该是忙着准备嫁妆,德仪,你不会是找我逛街看你的嫁妆吧?

    你乱说什么,我是想你了,约你逛逛金石店。德仪一脸娇羞,再说,你不是也要过聘礼了?纳吉纳征,不也就是月底?

    不错,应该是我二哥先去下聘礼,然后到赵家纳吉纳征,反正就那几天,还有我二姐要送嫁妆和出嫁,反正有我二哥忙活的。我特意加重了二哥的发音。

    翁德仪当然知道我在笑话她,不过,她还是忍不住问,他,怎么样了,可有准备好?

    谁啊?哪个他?我笑嘻嘻的,看她急得红了脸,我还真的不知道,二哥自从进山,便一直没有什么消息,估计家中小厮也会从西山传回书信,只不过,我是真的没有听说。

    翁德仪满眼的失望,哦,也是,他在山中。那你呢?不去找赵鹂打听一下?

    我倒是不用,他就在城中的一个宅子里闭关,每个月还休沐一日,不用去问赵鹂。其实我也挺忙的,没那么想见到他。

    翁德仪呆了一呆,我还以为他们都是在山中苦读呢,原来赵公子就在京都啊。他可是为了想见你,才不去山中的?

    这下子轮到我发呆了,这个我还真没想过,他闭关的宅子确实离我家不远,你那么说,还真有可能。我都没想到这一层。不过,有什么好见的,好好备考,考中了就行了。

    如雨,你到底是真不想,还是装的?翁德仪好奇的打量着我。

    我懵逼的看着她,想啥?他在京都城中读书吗?那有啥可想的。

    我是说,你不曾惦记过他吗?即便可以一个月见一次。

    我皱起眉头,好像没啥好惦记啊,他不是读书吗?也很自觉,不用我督促,检查作业,有什么可想的?

    翁德仪笑了,如雨,你还是个孩子啊。她摸摸我的手,你可准备好了嫁妆?

    那些不都是父母给准备吗?我家中,二姐现在在准备,父亲让母亲准备一份一样的给我。我有啥好操心的。

    翁德仪忧心忡忡的看着我,如雨,你的生母不在了,看样子你现在的母亲也未同你多说,哪儿有都订亲了,还不准备嫁妆之理,和若兰的嫁妆准备一模一样的一份,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女子结婚是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嫁妆是娘家给你带入婆家的东西。不好好准备,嫁入婆家,会被人看不起。尤其是聘礼和嫁妆,若聘礼过多,而嫁妆少于聘礼,会被夫家看轻,觉得是在卖女儿。

    我听了这番话倒是不新鲜,但是,翁德仪说出来,我忽然明白了她找我闲逛的目的。我家倒是不会,无论儿女,聘礼嫁妆一律五万两规格。只不过,男女可能品种不同。说完,我看着她,心中默默说,小样儿,来打听聘礼多少,怕少了对家里不好看,多了万一家中给的嫁妆不足,又要看婆家眼色。

    见我如此坦荡的把金额说出来,翁德仪也是一愣,随后笑了,如雨,我都不知道你是聪明还是糊涂,这种事情哪里可以直接说出来啊。

    我们是好友,这点子体己话还是可以说的。我二哥的聘礼是五万两银子,具体准备了多少牺牲多少东西,我也不知道,这些都是父亲母亲准备的。怎么样,你还想知道啥?

    翁德仪红了脸,我也没问。只是,我家中那些姨娘,总是喜欢各种嚼舌头。我母亲就我一个女儿,这次结亲,自然是万分慎重的。我同你是好友,也识得若兰,只是,我嫁入你家,总是有些许不安,所以,想知道你家母亲可好相处,还有家里其他姬妾可好相处,还有妯娌,小叔等等。

    我看看翁德仪,这可说来话长,我也口渴,要不德仪姐姐,你请我喝茶,我们慢慢聊?

    一刻钟后,我们俩便坐在了可以看海子的茶楼的雅座里了。只有我们二人,品着茗茶,看着水波荡漾。

    你嫁进来估计八月,我还在家中,所以,不用担心。只不过,我也不清楚,你和二哥的婚房会不会就是二哥现在的小院,还是会搬去正房那个院子,那边,若兰出嫁了,空了一个院子出来,也可以修葺一下,作为你们新婚的住房。

    是不同院子吗?

    对,那边是母亲和父亲的姬妾,还有若松居住的,以前小姐都住那边,后来我去南粤时候,把若松挪过去了。我们家外院原来是住爷们儿的,我父亲住在正院,外院则是大哥二哥居住,后来我回京都,内院已经没有空着的小院,就把我安置在外院的最外侧,靠着角门,这个院子本来是给客人暂住的。

    翁德仪闭目想着侍郎府的院落结构,外院和内院有何不同?

    我们家,如果不用上学,要早上去正房给母亲请安,外院过去就的有点远,还有各房的膳食,都是由家中厨房统一烹制,所以,离得远的院子,去取餐回来,冬天就容易凉了。其他倒是没什么不便。

    嗯,那倒不碍事,若竹既然一直居住在外院,那倒是没有必要搬。外院也离你近一点。

    不错,我的院子同二哥的院子,中间隔着大嫂是院子。

    你家大嫂是寡居吗?

    对,我大嫂过继了族中子嗣,现在算在大伯夏侯柏原那一支的嫡长孙。她平素不多事,连院子都很少出,基本上就是带着儿子过日子。我母亲也不用她去请早安。因为寡居,家中很多宴饮,她也不会出席。

    翁德仪缓缓点头,未在开腔。

    我想了想,若松年纪还小,加上体弱多病,常年都是乳母带着,母亲自然是疼爱他的,不过,全家聚集的场合,他都很少出席。至于家中两个姨娘,她们不多事,即便是老爷招幸,也是去正院,不会在内院。大约家里的人也就那样了。

    你母亲,性子是啥样的。

    其实我也不好多说,她不是我生母,我同她除了早上请安也没有太多交集。她是妾室扶正,没有读过太多书,粗通医术,她的兄长便是一位御医,只不过,之前犯错已经处死了。

    翁德仪听我陈述,眼珠转了转,我倒是听过一些京都内眷嚼舌头,说你家夫人善妒,家中姬妾无一生育,而且小家子气,颇为上不得台面。

    嘿嘿,你未来婆母,我可不好说啥,再说,毕竟我喊着她母亲,反正大差不差,你别惹她就好,老老实实按时请安,不要急着掌家。我们家是父亲做主的,母亲的话做不得数,所以,只要父亲支持,母亲并不会反对。凡事,你让若竹出面,不要自己出头。

    谢谢你如雨,肯同我说实话,那日听别人说的,我正烦心,我现在心里有数了。

    我们家人口简单,也没有太多的亲属,尤其是那种七大姑八大姨,几乎都没有。我生母的娘家倒是有一些亲戚,但是,现在的夫人是外省移居京都的,在京中并无亲友。父亲也是兄弟俩,兄长已经过世,所以,家中并无尊长,也无远亲。你会觉得无比舒服。

    那就好。翁德仪听了乐开花,她家虽然是二品大员之家,但是,她父亲的姬妾众多,家中兄弟姐妹也多,虽然嫡出的女儿只有她一个,但是嫂子们,也是来自各个官府之家,还有商贾人家的女儿,嫁给哥哥做妾。她的家族又很多族亲,各种关系,非常复杂。

    好啦,你约我出来的事情搞好了,下面我要请教你了。

    你说,定然知无不言。

    我想了解金石方面的学问,可有什么书籍,和大家?

    翁德仪笑了,我还以为你只喜欢刻印,怎么对金石所有东西都有兴趣吗?那些上古年代的青铜器和各种古董,还有碑文拓片,都是极其贵重之物。有两部书籍,金石录,集古录,可有看看,还有本朝的金石大家,庄广汉先生的著作,他是偏于碑文拓片,对上古的青铜器和古玩似乎研究不多,主要是印章,石料的研究更多。哦,对了,庄广汉先生不就是你的师父妙清夫人的夫君吗?

    嗯,这个我知道,我只是想先自己看书入个门,你说的两部书,我会好好研读。那么除了广汉先生,还有什么金石大家,和研究这些比较深入的人呢?

    这个方面我也不太知道,翰林院应该是有一个专门研究金石的侍讲,好像叫吴修元,他是状元出身,好像现在教豫王读书。他比较精通碑帖拓片和印章石料之类的,豫王的封地有很多碑刻,吴侍讲经常去研习。

    原来金石分得那么细,我还以为只有刻章和石料,青铜器和古董,我可不懂,也没什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