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章 不失为一段佳话,拜见陈师(第3更求一切)
    两车交错,牛车辘辘而行。

    车上,那名从始至终都未曾说话的老者先是透过车窗看了一眼仍在道旁举目送别的梁山泊。

    随后收回目光,对着坐在对面,赠与梁山伯玉佩的老者,感慨道:“此子风姿卓然不凡,有仙仪之资,怕是安石公当年,都不如他吧!”

    闻言,老者笑道:“我不如,玄度你亦不如。”

    “这是自然。”

    被称之为玄度的清瘦老者很是坦然的承认。

    随后又看着老者腰间,道:“谢兄真是洒然物外,竟是解玉佩而赠小友,还是一位道左相逢不知根底的少年,此等洒脱,我是万万做不来。”

    听着这话,老者失笑摇头。

    “今日我解玉佩赠少年,而这少年又作诗一首回赠之,若是传出去,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说着,他又道:“更何况……”

    “如今虽还不闻这少年之名,但料想假以时日,江东、江左,必有此人一席之地!”

    他这番话是笑着说的。

    但对面被称之为玄度的老者却很是讶然。

    认识面前这位谢兄已经多年,他心知谢兄心高气傲,诸多世家中,罕少有人能入得他眼。

    而今日这位谢兄竟是对这少年如此重视,哪怕看似是笑谈,也已经是多少年来头一遭了。

    想着这里,他道:“或许吧。”

    随后目光投注在谢兄手上的两张宣纸上,道:“不说这等诗才,光是这一笔手法,便足以惊才绝艳。”

    “字体清瘦峭拔却又温文尔雅,干净利落,骨气丰盈……”

    “更难能可贵的是,少年如此年纪便自成一派……”

    “也不知此人可曾定品。”

    “否则的话,光这书法,便足以位列二品,可与王逸少比肩。”

    王逸少便是王羲之。

    在这东晋,王羲之书法可谓是天下名士和文人士子的标杆。

    而这老者张口便言及梁山伯的书法可比肩王羲之,若是此话传扬出去,恐怕整个江左都要为之震动。

    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听着老者的话,谢姓老者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本是静极思动来游览会稽山水,未想在道旁遇到这等少年英杰……山阴梁山伯,我竟不知山阴还有这样出色的子弟?”

    “玄度兄也是山阴县出身,可知这梁家根底?”

    闻言。

    玄度老者面露沉思之色,思忖道:“山阴县若说姓梁的,倒也是有一个世家,不过却是三等士族……或许这梁山伯便是出身于此!”

    “士族?”

    “若是士族便好!”

    “就怕是庶族寒门,否则的话,任他千般文采,恐也难以出头!”

    谢姓老者点了点头,随后看着玄度道:“玄度兄,你乃会稽有名的征士(不应就朝廷征召做官的德高望重的士人),今年便是由你担任大中正,负责察访会稽诸县的乡闾贤才,若是遇到这少年,记得提携一二。”

    “这是自然。”

    被称之为玄度的老者一抚胡须,说道:“此子我也很是喜欢,若是今年他能撞在我手里,那自有一番机缘。”

    “不过……”

    说到这里,他忽然话锋一转,盯着谢姓老者手上的纸张,笑道:“今日谢兄得了这两诗文,俗话说见者有份,也该让与我一份吧!”

    听着这话,谢姓老者先是一愣,随后忍俊不禁。

    “你呀……”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闲聊中,牛车辘辘,很快便消失薄雾之中。

    ……

    道旁。

    望着车消失在眼前,梁山伯这才登上自己的牛车。

    他并不知道这两位老者的身份是谁。

    只观两人气度,便知他们身份不凡。

    不过这两位老者并未透露身份,梁山伯也很难猜测。

    仔细回想着这一次遭遇的全过程。

    那两位老者一开始之时,言谈举止颇为有些突兀,但却并不会让人产生厌恶。

    反而有种自然亲近之感。

    手中把玩着玉佩,感受着其上传来温润触感,梁山伯思虑片刻,随后洒然一笑。

    他知这两人绝对是名士清流,但却不确定他们的身份。

    但是,不管这二者身份为何。

    他日定然还有相逢之时!

    如此想着,梁山伯朗声道:“四九,继续赶路。”

    “好嘞!”

    四九闻言,应了一声,随后便驱赶着牛车前行。

    而梁山伯则是将玉佩放下,在车中正襟危坐,闭目假寐。

    小路曲折,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忽的一停,就听到四九说道:“公子,到了。”

    梁山伯睁开眼眸,从车上下来。

    抬头望去,就见着来到了湖边。

    四周并无其他住所,唯有眼前一栋小院。

    四九上前去叩门,而梁山伯则是整顿了一番装束。

    “邦邦~”

    伴随着轻叩柴门声响起,很快,门就被打开。

    “是梁少郎来了?”

    “老爷正在书房,我这便带您过去。”

    一名老仆打开门。

    他显然是认识梁山伯,见了后立刻打着招呼,将梁山伯二人迎进来。

    一边说着,一边径直在前引路。

    “多谢老伯。”

    梁山伯道了一声谢,跟在老仆身后。

    小院不大,只是一个三进的院落。

    过了两道拱门,便来到了一处小屋前。

    敲门,得到回应后,梁山伯便径直进入。

    却见这间屋子并不大,四周书柜被摆满了书卷。此刻在书桌案几前,一名老者正伏案在前。

    老者发须皆白,身穿青色儒衫,头戴方巾,脸庞有些清瘦,留着胡须,眉毛很淡,其下的眼睛却很有神,炯炯有光。

    此刻正聚精会神的在案几上写着什么。

    一股儒雅气质,扑面而来。

    这便是梁山伯的儒学老师,陈道元了。

    “是山伯你来了,稍作片刻,待我将这卷儒文誉写完。”老者头也没抬,朗声说道。

    “是。”

    梁山伯应了一声,也没坐下,而是就束手站在原地,静静等待着。

    片刻之后,陈道元终于誉写完毕,将毛笔放置在笔山上,轻舒一口气。

    见状,梁山伯立刻上前,拱手行礼道:“学生梁山伯,见过陈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