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二章 破冰时刻来了
    <b></b></div>                  “早在几个月前,沿海几个城市已经开始流行喇叭裤了。”

    江山的话在继续,两位哥哥默不作声的走在一旁。

    “其实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鸡窝头、墨镜,男的女的都在穿,可比我们这时髦多了。”

    按照老三口中的描述,江海和江河立刻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

    江海忍不住甩了甩头“这能好看?”

    江河斩钉截铁“打死我也不穿喇叭裤。”

    江山笑了“你们瞧不上他们,他们也看不上我们。”

    江山说的没错。

    此时,与香江一江之隔的几个城市,随处可见一些留着长发、身穿喇叭裤、箭头皮鞋的年轻人。

    这帮“潮服”不要命的追求个性、释放压抑。

    此壮举,在保守势力面前,根本没眼看。

    不男不女、妖里妖/气、成何体统?

    于是,街头巷尾忽然冒出一帮大爷大妈,他们也不要命的追求个性、释放压抑。

    随后,双方战队开展了激烈的拉扯战。

    总的来说,控场经验十足的大爷大妈们,始终占着上风。

    在他们的造势下,这帮年轻人的父母、老师开始手持剪刀,守在家里和学校……

    就在这帮小时髦,毫无招架之力的时候,十月到了,《望乡》和《追捕》来了。

    起初,这两部曰本电影上映没多久,关于喇叭裤的战争,由沿海发展至全国开花。

    易钟天所在的武汗大学校领导,为表高度警惕,特意拉起了醒目的标语

    “喇叭裤能吹响向现代化进军的号角?”

    易钟天立刻一马当先,联合一帮学生在标语上回写道

    “请问什么裤子能吹响?”

    内撕的事情一大堆……

    当,一个矛盾极速上升到顶端时,它就会由峰值转向谷底。

    真正救了这帮年轻人的,却仍是《追捕》和《望乡》。

    但,解决问题的幕后助攻手,却是媒体。

    此时,巴/金在《大工报》发表的文章“谈谈望乡”,已经从侧面为喇叭裤发声了。

    ……

    江山看了眼身边的大哥,啧着嘴说道

    “说起来,你也是一报总编,面对多元化的社会,这点包容心都没有?”

    江海可不承认这点“他们想穿就穿,我又没拦着。”

    江山“没拦着也没支持啊。”

    江海“我干嘛要支持他们?再说他们穿不穿喇叭裤,关我什么事?”

    话音刚落,江山和江河同时脚步一停,直直的看着老大。

    继续向前走了两步,才反应过来的江海终于悟了

    “得,还真与我有关了。”

    他此时才想起,就在十多分钟前,他也是喇叭裤团队的成员之一。

    说话间,兄弟三人走到了南/京东路市图书馆的大门前。

    脚步再次停下。

    此时已经过了晚上十点,可图书馆里仍旧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这些人大都20岁左右,满脸都是焦虑也满眼充满希望。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正是这一年,国家陆续恢复增设了55所高校。

    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史无前例的高涨。

    “这帮人为了抢一个图书馆的好位子,”

    这次,江海开口道

    “大清早6点,就自备干粮来排队了,一呆就是一整天,为了不上厕所,连水都顾不得喝上一口。”

    江河和江山点点头,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二哥江河有些想不通“他们干嘛不在家学?搁这凑什么热闹。”

    “也许是图这的学习气氛好吧。”江海感叹了一句。

    江山立刻呵了他一声“你们报社的记者都是干什么吃的?”

    浦江的这点事都打听不明白,当真是小报抄大报习惯了?

    “这还用打听?”江海奇道

    “打去年就恢复了高考,全国学生都在卯足劲的加班加点,连妈都知道的事,你不知道?”

    江山没再说什么,只觉得《浦江日报》亏的有理有据。

    三个人加快了脚步,反正已经迟到了,江山连面都省的露了。

    只在进了总编室后,用内部电话给马师傅招呼了一声。

    顺便请他老人家帮忙,将抽屉里的一叠旧报纸交给蔡主编。

    这一会,江家的兄弟三人,分别坐在总编室的不同方位上。

    老大江海看着江山,虽有一肚子疑问,但见他一副默不作声的样子,也跟着不说话了。

    心里估摸着,这小子应该在等蔡文升呢!

    第一次来到报社的江河,这一会默默打量着整间办公室。

    虽很简朴,但依然令他有些局促。

    江山依旧坐在一张罩着灰白布套的单人沙发里。

    看了会当天的《浦江日报》后摇了摇头,道

    “现如今的新闻是越来越没意思了。”

    “怎么?”江海反问道“你就这么盼着国/家出点大事?”

    “我可没说国内。”

    “国外也不成啊!”江海的手里也有一份报纸“再说现在能有什么大事?”

    江山合上了手里的报纸

    “老大,你是一社之长,广告业务说话就要重启,知道那些厂家是靠什么选择广告的投放点吗?”

    江海再不济,这个知识点还是明白的“当然是看报刊的发行量。”

    “在浦江,咱们报的发行量能拼的过谁?”

    “……”江海看着江山的双眼“老三,你今晚把我叫来,究竟想说什么?”

    “你即是我的大哥,也是我的领导,”江山同样看着对方“我想让你支棱起来!”

    此时的江海开始掂量,难道江山也懂运营报社?

    难道之前这家报社,不是自己支棱的?

    也对,毕竟还亏着呢!

    “说说吧,”江海试着问道“我该怎么支棱?”

    “首先,新闻单位可不是蹲办公室的活,必须主动出击,”

    江山直击要点“新闻新闻,报纸的命门。”

    江海刚想点头,却听见江山又说

    “热点热点,群众的看点。”

    江海顿时愣住了!

    报纸紧跟时事话题,作为一位新闻人,这道理已经遗忘多久了

    “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但……现在还没到时候。”

    江海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浦江日报》。

    这些年,他学习的那些新闻媒体知识,只限于书本,从未实践在具体工作中。

    因为当时的新闻环境不允许。

    “其实已经到时候了,”江山一字一句道“只是你没注意到。”

    此时,已经在门口站了一会的蔡文升走了进来。

    刚刚江家两兄弟的对话他也听见了。

    这一会,蔡文升将手上的一叠报纸递给了江山。

    江山直接在大哥的办公桌上展开报纸。

    总编室的其他人,不约而同围在了他的身边。

    随后,江山开始纸上谈冰。

    “任何冰封已久的河床,在彻底解封前,都会有一丝丝细微的碎裂,”

    江山指着桌上《仁民日报》的一条新闻,说道

    “这是今天早上下班前,我刚看到的一条新闻……”

    与此同时,远在燕京的柳传至,也同样注意到了江山所说的这条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