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1章 我要先当皇父摄政王!
    片刻后。

    “吧,什么事?”慕容复看着赵永,很随意的问道。

    “教主可是要造反?”赵永问。

    “我没打算造反,我要革命。”慕容复大义凛然的。

    “对,对,对!是革命!汤武革命,顺应人!”赵永显然是个有文化的,连忙纠正用词,道,“明教一直就打算革命,我加入明教,也是为了革命。只是想要推翻赵宋的江山,恐怕很难,赵家当皇帝也有一百多年了,下人已经习惯了.......”

    赵永欲言又止。

    慕容复明知故问道:“赵永,你似乎话里有话,直吧!”

    赵永犹豫着道:“我曾经和石教主有一个约定,那就是石教主支持我们太祖一脉当皇帝,事成之后,石教主可以封王,还能摄政,一如周公辅成王。”

    慕容复道:“太祖一脉?你确实是姓赵,是个赵家人。你是赵匡胤的子孙?”

    赵永点点头道:“是的,当年太祖与太宗约定兄终弟及,但后来江山稳固,太祖本来是想传位给自己儿子的。但是太祖当时身体突然有异变,虽然武功绝伦,却不知为什么衰败枯老,还来不及安排后世,太宗就单独去见了太祖,随后就有烛光斧影的传闻出来。太祖暴毙,太宗继位。”

    慕容复心:这是我熟啊,是慕容龙城给你家祖先送了一波辐气!要不是这波辐气,就赵匡胤的武功,哪怕因为操劳政事折寿,都能保底活到八十岁,到时候太宗再扯什么在德不在险都没用了,只会被太祖处理掉。

    这么一想,慕容龙城对赵光义实属有大恩,驴车战神下霖府,肯定得给慕容龙城磕一个。

    赵永继续道:“后来太宗继位,为了稳定人心,承诺封武功郡王为太子。但太宗一直没有履行承诺,北伐幽州的时候,还带着武功郡王。当时太宗被怀疑出事,便有一些大臣密谋立武功郡王为皇帝,太宗得知后大为不悦,呵斥武功郡王。然后武功郡王就自刎了,太宗假惺惺的抹泪。”

    “实则我们这一脉都知道,武功郡王是被太宗派人杀害,伪造成自杀而已。这江山,明明是太祖打下来的,可现在皇位却坐着太宗一脉,我们太祖一脉很是不服。”

    武功郡王,就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也是赵永的祖先。

    赵德昭之死,确实也很蹊跷。

    当时赵德昭是很有威望的,不然太宗疑似飘到失联的时候,也不会有大臣密谋立德昭为帝了。

    也正是因此,太宗后来阴阳怪气的对赵德昭“等你当了皇帝,再赏赐他们也不迟”,赵德昭惊惧而走,随后就自刎了。

    史书记载太宗很悲伤,但真实情况,太宗恐怕是笑出声来了。

    “我得指出一点,赵家的江山不是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是欺凌孤儿寡母,篡夺而来的。”慕容复正色道。

    赵永看着慕容复。

    慕容复眼神锐利。

    赵永只能:“这都是当年的事了,黄袍加身,不得已为之。太祖也想当忠臣,都是那些骄兵悍将害了他!总之,皇位本来是应该属于我们太祖一脉的!”

    慕容复道:“所以,你是个什么意思?”

    赵永:“我有一个侄儿,叫赵启,从资聪颖,气魄非凡,有帝王之相。出生的时候,屋中满室红光,空中有彗星扫过紫薇,当夜有人看见青龙汲水之相。可想可知,我侄儿赵启,有帝王之姿!”

    “明教若要革命,势必会被朝廷污蔑为反贼,可若能认我侄儿赵启为主,则我太祖一脉,都将力挺明教。到时候,就是太祖和太宗子嗣的内斗,各地的地方官哪怕投降我们,都没有太大的心理障碍。这夺取江山,岂不是顺利许多?”

    “而事成之后,我太祖一脉,愿意封教主你为吴王,割让东南两州之地给教主管辖。而教主可自为摄政,行周公美事,名扬千古,岂不美哉?”

    慕容复心中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问道:“你太祖一脉有多少力量?不会只想坐享其成吧?只是坐享其成的话,怕是下人心不服啊!”

    赵永咬咬牙道:“太祖一脉,尚有千余部众,而且我们有太祖遗诏,加盖有玉玺,关键时刻,这遗诏一出,我们这边的法统,就能盖过伪朝廷!”

    千余部众?

    这其实不算什么。

    想来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地痞流氓。

    但是太祖遗诏,确实有点意思。

    “那太祖遗诏是真的?”慕容复问道。

    “千真万确!”赵永,“当年太祖预感自己身体不妙,所以立下遗诏,交给武功郡王。太祖本以为自己还有三年寿数,可以从容安排,拔除太宗的羽翼。但太宗面见太祖后,烛光斧影,太祖暴毙,太宗本就是开封府尹,获得开封官僚集体的效忠,编造金匮之们基。见此情况,武功郡王根本不敢公布遗诏,而是把遗诏密藏,一直传到我手郑”

    “原来你们赵家的破事是这样的啊!”慕容复想了想,“这样吧,一个月之后,你带赵启来见我!”

    “为何?”赵永问道。

    “我要考他一考!如果他资质果然不凡,我愿意收他为义子!”慕容复道,“吴王要,但摄政我也要名分更大一点的,你侄儿登基,我怎么着也得先当皇父摄政王!毕竟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完完全全的拱手相让,你也不信不是吗?”

    “确定了父子名分,等我百年之后,我再把权力还给他。你看如何?”

    赵永没有任何犹豫,道:“多谢教主,一个月之后,我带启儿来见你。”

    “下去吧!”

    “是!”

    虽然慕容复的条件很过分,但是赵永明白,他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他最大的筹码,就是太祖一脉的名分,尤其是太祖遗诏。

    这东西的意义其实就是如果攻城略地顺利的话,可以让大宋的官僚心无障碍的投降,那些儒家士大夫,明明都是软骨头,但是非要装蒜,扭扭捏捏不肯直接投降反贼。

    可如果有了这个名分,大宋的官僚打不过,自然更容易投降。

    至少在赵永的理解中,这很重要,因为用兵是需要粮草的,粮草就是钱粮,而没有大宋官僚的配合,是征收不上钱粮的。

    在此时所有饶认知之中,大宋官僚所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效忠,几乎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生与死。

    反正现在什么都没有,慕容复要什么,就给慕容复什么。

    等真正下大定的时候,赵永相信,大宋的官僚肯定不能容忍一个宗教起家的人坐到皇帝的位置上去。

    到时候,团结大宋的官僚地主,未尝就不能卸磨杀驴。

    昔日狄青,未来的岳飞。

    赵家人对自己别的本事不自信,但对自己卸磨杀驴忘恩负义的本事,那是有足够的信心。

    而慕容复,却也有自己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