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4章 贾思言入朝
    钱庄和银行的事了,李肃又闲了下来。

    郑坤倒是跑来和他闹了几次,问他为何不能把那一亿两白银拿出来借给朝廷。

    李肃也懒得给他解释什么叫通货膨胀,直接请了在岭南大学的前户部尚书蒋均昌给他上了一课。

    面对蒋均昌这个老前辈,郑坤如同小学生一般被教育了一顿。

    事后老蒋对户部如今的人才凋零问题深表遗憾,连这么简单的经济问题都狗屁不通,如何管理偌大的户部。

    李肃干脆直接借着这个机会,从岭南大学选了一批精英,作为六部的顾问。

    这些人没有官职,只是在需要专业知识时提供参考。

    这件事也让李肃意识到,如今的大乾朝廷确实需要新鲜的血液了。

    好多新的事物都是日新月异,朝廷的老人若是不理解,恐怕会事倍功半。

    于是,李肃把自己的粗略想法整理了一下和贾思言去了一封信。

    结果三日后,李肃就在摄政王府见到了这位岭南大学的校长。

    “贾相怎么亲自来京了?”

    李肃赶忙把贾思言请进正堂。

    “殿下想改革我朝的选才方式?”

    贾思言眼神透露着精光。

    “有这个想法,但还只是初步有这个打算。

    毕竟这件事牵一发动全身,要想改革人才的选拔方式,恐怕阻力不小。”

    李肃不无担忧道。

    大乾比李肃所熟知的任何一个前世了解的朝代都要开明一些。

    国内虽然有世家的势力,但总的来说也无法和皇权抗衡,朝廷官员也算是大多可用。

    但毕竟这些在位的官员当初靠的就是科举才入得朝,如今要是贸然改变选才方式,他们这些人估计是不愿意的。

    “殿下请看。”

    贾思言从怀中掏出一封厚厚的册子,交给李肃。

    “《岭南新政推行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肃接过来翻着看了一遍。

    “第十七页就是改革科举的思路,老夫这些年一直以来都在研究殿下的新政在大乾推广开的可行性。

    当初条件有所欠缺,新政无法在大乾复制。

    但如今殿下成了摄政王,且威望和实力都无与伦比,如今再推行殿下的新政也许可行。”

    贾思言一脸兴奋道。

    能够把岭南的模式在整个大乾遍地开花,这是他的夙愿。

    现在李肃想拿科举开刀,贾思言就想搞一把大的,借这个机会推行新政试一试。

    “贾相,这是不是步子迈的太大了?若是地方上不配合,恐怕会很麻烦。”

    李肃用手指在册子上点点道。

    政策的执行毕竟靠的是人,在岭南李肃可以说是一言堂,上下一心,官员百姓都愿意跟着李肃干,指哪打哪。【1】

    【6】

    【6】

    【小】

    【说】

    但整个大乾那么多州府,真要是有人暗中抵触,还真的没有办法。

    毕竟这其中会触及到他多人的利益。

    “哼,那就谁不配合就换掉谁,岭南大学如今培养出来的人才达数万人,他们如今大多都在岭南府。

    很多人都在商铺和工坊做管理人员和账房,简直是人才浪费。

    真有哪个官员觉得离开自己就不转了,那正好借着新的选拔制度让岭南的学子顶上去。

    老夫不信咱那些学生做的比他们差。

    殿下也别忘了,老夫可还有个称号叫铁血宰相,若是谁敢阻止推行新政,老夫就再提刀杀一波。”

    贾思言目露凶狠道。

    李肃看着面前这个大乾的左相,一脸无语。

    这老头骨子里杀性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啊,自己和他比起来简直是个大善人。

    不过既然有贾思言背书,李肃也就顺水推舟。

    翌日,早朝。

    原本如同往常平静的早朝今日却噤若寒蝉。

    只因为大殿上站着一个多少年不曾出现的人。

    贾思言,这个名字只要是经历过那段至暗时期的人都畏之如虎。

    李肃看着底下平日里松松散散畅所欲言的百官如今却如同乖孩子一般站的笔直,更是觉得自己把贾思言请到朝堂上来实在是太明智了。

    没见自己那便宜岳父右相钟敬禾都比平日里严肃了几分。

    虽然同为当朝宰相,但钟敬禾终究是差了贾思言几分。

    这无关权势,纯粹是贾思言在提刀砍人上是真的敢下死手啊。

    “摄政王,下官认为如今我大乾有中兴之势,理应借此时机实行变革。”

    如同之前商量好的,贾思言抛出了今日早朝的主题。

    当贾思言掏出昨日那本《岭南新政推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发给殿中诸人后,果不其然引起了一片小声议论。

    但出乎意料的,当李肃问众人意见时,却并未有人反对。

    这让李肃不禁感慨贾思言的刀子确实把人杀怕了。

    怪不得当初贾思言要远走朝堂,不然朝堂一直在他的威慑下,恐怕乾帝这辈子都没法削弱相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