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2章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祁镇,明朝唯一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大一统朝代中唯一一个太上皇复辟的皇帝,庙号英宗,江湖人称土木堡战神,人送外号明堡宗。

    然而,聊朱祁镇之前,有一个人却不得不提一下,她就是朱元璋册封的燕世子妃,朱棣册封的皇太子妃,朱高炽的皇后,宣德朝的太后,正统朝的太皇太后张氏。

    叫张氏不是因为不尊重,而是因为这位传奇女性确实没有留下名字,有也是杜撰出来的,同样的比如马秀英、徐妙云,都属于杜撰的名字,其本人是没有名字留传的。

    张氏,出生年月不详,河南永城人,明朝第四位皇后,为明朝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正妻,明宣宗朱瞻基生母,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祖母。

    张氏一生历经六朝,见过明朝七个皇帝,洪武朝她是世子妃,建文朝还是,永乐朝为太子妃,洪熙朝的皇后,宣德朝的太后,正统朝的太皇太后。

    每一次地位的提升……得死一个皇帝!好吧,应该说每次地位的提升都代表着一个亲人的离世。

    明朝诸多皇后中,孝慈高皇后马氏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仁孝文皇后徐氏可称第二,张氏就是无可争议的第三。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老朱家选老婆的眼光,那是真的独到,除了朱瞻基的继后孙氏、明孝宗的皇后张氏评价不咋滴,其她皇后基本都是好评。

    假如张皇后能活到正统十四年,别说土木堡之变,但凡王振敢有鼓动皇帝亲征的话语,都得被张氏摁死。

    什么玩意儿?

    朱元璋亲征是因为创业,家里穷啊,乱世争霸啊,除了成功只有死路。

    朱棣亲征是因为侄子不信任,除了成功只有死啊!

    朱瞻基亲征是因为少年被朱棣带着在草原浪了挺多回……路熟,擅长打仗。

    你朱祁镇是因为点啥?是少年鸿鹄志?是神武将军梦?是想名留青史受万世敬仰?还是单纯觉得好玩?

    你亲征个鸡毛?祖宗打江山不是让你去浪的,是让你守好江山,保住命,没事不要犯毛病。

    你倒好,跟太监处得火热,军事七窍通了六个,一窍不通,武艺平平,花拳绣腿,就这也敢去草原浪?

    讲真,朱元璋、朱棣都没你虎,粮草都没带够,后勤都没啥准备,地势不看,情报不知,就头铁去找人pk……你不输谁输?

    扯远了,说回正题!

    马皇后能当第一是因为她是从乱世走出来的人杰,眼光独到(指一心跟定朱元璋)

    毕竟,朱元璋被郭子兴丢进牢房的时候,马皇后其实是有其他选择的。作为军阀养女,又时值乱世,男人很难找吗?厉害的男人才难找。

    有时候会想,假如没有那个烧饼,朱元璋会不会改变?会不会是陈友谅第二?会不会历史改写。

    因为在那之前,两人仅仅是包办婚姻,压根没啥感情,可能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个妻子,仅仅是名义上的女人,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

    但就因为那个烧饼,那份真情,几年前曾拥有的亲情再次回归,于是有了那个有血有肉的朱元璋。

    第二,能力强!朱元璋牢房一游最后咋出来的?是马皇后拿大部分嫁妆贿赂郭子兴的老婆,吹枕边风救出来的。

    同时,马皇后之所以能被淮西勋贵拥戴,也不仅仅是因为她待那些人的家眷好,更重要的是手段高啊!

    人才她会看,蠢才她能用,小人她也能杀啊!

    简单说,马皇后除了相貌可能不是很漂亮外,政治、外交、后勤……男生的期待她都能满足,简直是人间理想型!

    第二,徐皇后,作为将门虎女,她爹是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徐达,因此,她的侧重点跟马皇后不同,她懂用兵。

    李景隆攻打北京时,朱棣虽然不在北京,但朱高炽在、徐皇后在、靖难四国公之一的陈亨在,兵力虽然弱势,但人才可是优势。

    当然,要仅仅只是会用兵,那顶多是个虎女,关键的关键在于,她不仅懂用兵,还会用人,懂政治,会收买人心,跟朱棣还是青梅竹马,呐,纯爱没法破。

    第三,张皇后,这个不会带兵,也不是乱世出来的狠人。

    但她那时候早不用这些技能了,作为皇帝的儿媳,太子的老婆,太孙的生母。

    她需要做的是孝敬公公,帮助老公,教导儿子,显然,她做得非常成功。

    朱棣的徐皇后病逝于永乐五年,然后朱棣再没立皇后,连儿子都没生了,后宫就是张氏这个儿媳打理……

    等等……儿子帮忙监国,儿媳帮忙打理后宫,卧槽,好你个朱老四,原来这就是你经常出去浪的原因!

    很不幸的是,英明雄武的公公没了,仁爱有才的老公没了,文武双全的儿子也没了!

    宣德十年后,只有一个老妇人带着年仅九岁的孙儿,守着朝廷。

    主少国疑,张氏完全不敢乱来,学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曌、宋朝的刘娥?临朝称制,掌握生杀大权?

    大臣们倒是呼声很高,觉得皇帝毕竟太小,屁都不懂,不如让太皇太后来当国,好歹太皇太后挺有能力。

    甚至于,在朱瞻基刚死的时候,朝野一度流传着主少国疑,太皇太后准备让襄王朱瞻墡当皇帝的流言。

    张氏闻言那是迅速召集百官,指着九岁的朱祁镇表示:

    介个就是皇帝,懂?

    于是大臣们马上跪倒,三呼万岁,流言自破。

    然后就是掌权了,皇帝年幼,大小事务皆由她做决断,这是朱瞻基的遗诏明言的。

    张氏的处理是……把这份决断交给三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自己不懂没关系,有人懂,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乱搞。

    边境有事,英国公张辅还活着呢,让他想办法,出了事我顶,你只管办事。

    显然,正统元年到正统七年,张氏执政这段时间内,朝政没出啥问题,因为明朝的制度此时已经趋于完善,皇帝只要不折腾,朝政就能运转得很好,而张氏,完美符合当时百官对于皇帝的设想……

    不是,说错了,张氏可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尤其是朱元璋那种007,朱棣那种996皇帝。

    仁宣十一年、正统七年前,这段时间是明朝最好的时候,边关无事,朝中无事,朝廷有钱,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正统七年,张氏病死,孙氏接掌后宫,朱祁镇开始亲政,王振开始得势,三杨陆续离世……哦豁,要丸!

    四征麓川副本开启、土木堡副本开启、北京保卫战副本开启,风云聚会,先出脑残后出龙,谁是废物谁英雄?……下次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