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0章朱瞻基的黑历史
    除了弃地安南外,宣德帝朱瞻基让人诟病的还有以下几点:

    一,边防废弛,导致瓦剌做大!

    二,设内书堂,让太监参与政事。

    三,裁撤奴儿干都司,召回流官。

    四,爱斗蛐蛐,人送外号促织天子!

    五,无故废后,儿子不行!

    先说第一点,废弛边防,让瓦剌做大这事。

    明朝宣德年间时,因为朱元璋、朱棣两位皇帝对于蒙古高原的强烈打击,北元自削国号,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俯首称臣。

    曾经辉煌的蒙古黄金家族,此时已然被打回部落联盟社会,接下来的皇帝只要按着朱元璋、朱棣的剧本,不断给草原找事,不断将防线北迁就行。www..cc

    奈何,朱瞻基没有朱元璋、朱棣的眼光,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守成之君,却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想的仅仅只是守住祖宗江山,而不是继续发扬光大。

    因此,宣德年间,北边防线不断南迁,控制漠南地区的开平卫、亦集乃旧城、兴和所、吉林船厂等边境卫所、要地被撤销,明朝防线退回阴山以南。

    当然,这个锅其实朱棣也该背,毕竟朱元璋原来的设想是藩王戍边,步步蚕食漠南、漠北,逼迫蒙古不得不投降。

    奈何朱棣靖难成功后,因为自己是藩王上位,对其他藩王怎么看怎么像曾经的自己,于是把他们通通往南边赶。

    同时,还撤销了部分卫所,比如东胜卫等地,甚至于还将大宁卫赏与朵颜三卫(兀良哈)以酬其功。

    朱棣比朱瞻基好的就是他的战略战术,战略虽不及朱元璋,但他朱棣能打,战略不够,战术来凑,逮着蒙古三部一顿猛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明朝洪熙、宣德,甚至于正统十四年之前,蒙古三部非常乖觉,属于是被打服了。

    然而,朱棣那一套,朱高炽、朱瞻基根本玩不转,他俩的天赋基本点在了政治上,于是默默看着瓦剌部东征西讨,逐渐统一草原。

    然后就是英宗朱祁镇北狩,当了一年多的瓦剌留学生,祖孙三代带来的坏影响以及,祖孙三代的积累,全落在战神身上了。

    这也是个人觉得朱棣跟天子守国门没关系的原因,守什么国门?漠南地区还在手里握着,草原到北京,还有几百里的地,什么国门这么长?

    第二个,设立内书堂,让太监参与政务……好吧,朱棣还是得跟着背锅,毕竟,重用太监是从朱棣开始的。

    东厂这个特务组织就不说了,贯彻朱棣一脉十四个皇帝,单说有名的太监就有郑和、亦失哈、侯显几人。

    朱瞻基搞内书堂,一个是懒,学不来朱元璋的007套餐,也做不到朱棣那样兢兢业业,于是他躲懒了。

    加强内阁权力,给了内阁一个票拟权,同时加强宦官权力,给了一个批红权,内阁、内廷,一个提意见,一个帮忙批奏折,皇帝可不就清闲多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俩名称熟悉明朝的人应该不会陌生吧?

    当然,某种程度上,你还得佩服朱瞻基,毕竟,内阁加内廷这套班子可是一直用了两百多年,一直用到明亡的。

    因此,固然这套制度有种种问题,却也不能忽略这制度是真的有用。

    说到内阁,这东西同样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代弄出来且不断强化,最终成长为庞然大物的。

    还是那句话,不是每个皇帝都跟朱元璋一样劳模,哪怕是朱棣这个迫切想要洗刷污名的皇帝,同样适应不了天天007的强度,于是他给自己找了帮手,让解大才子等七人入阁。

    比如什么华盖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必须要说明的是,永乐年间的内阁成员虽然能参与政务,但品级却很低,只是个参谋人员。

    整套政治体系就是,皇帝,拥有决策权,大小事他说了算,内阁,拥有议政权,可以参与讨论,提个意见,六部尚书,拥有行政权,政策的具体执行是他们去做。

    中央有六部,地方又设有三司,分管军事、行政、司马法。

    朝廷的政策在朱棣的掌控下,由内阁、六部协力商定,随即通过1936处驿站,下发到全国各地,让地方三司长官照做。

    直到洪熙朱高炽上台后,为了答谢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一众支持者……为他坐过牢的支持者。

    于是他给三杨等人加了衔,内阁大学士品级低?没事,我,朱高炽,让你们兼领六部尚书衔,这品级不就一下子上来了!

    到了宣德朱瞻基时期,内阁进一步完善,天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先在通政使司汇总,然后由司礼监呈报给皇帝。

    皇帝看过后再交由内阁草拟意见,司礼监负责批阅,最后由六科校对,没问题的奏章就此下发执行。

    此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万历朝,张太岳为首辅后,大小事务皆入内阁,六部尚书彻底成了摆设。

    张居正:什么首辅?什么宰相?我都不是,我只是摄政王!

    朱元璋:……淦!(-`ェ′-怒)

    赵匡胤@朱元璋:大家快闪,老朱破防了!

    嬴政:……还真是遵守祖制的好儿孙啊!

    刘邦:怪不得明朝皇帝多才多艺,原来竟如此清闲。

    李世民:能玩两百多年的制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别光盯着坏处看啊!

    刘彻@李世民:哟,这就迫不及待维护朱老四了!

    李世民@刘彻:……你放屁!(*≧m≦*)

    雍正:原来……李二跟朱老四才是……抱歉,打扰了!

    朱棣@雍正:……你大爷,你个补刀狂魔,瞅准机会就要背后给俺一刀是吧?

    雍正:嘿嘿嘿,你发现了啊!

    朱棣:……特么……俺**你个**!

    言归正传!

    朱瞻基让人诟病的第三点,裁撤奴儿干都司,召回流官。

    奴儿干都司,为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机构。

    事情还要从洪武八年说起,这一年,朱元璋在东北地区设置了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以管辖东北地区。

    到洪武二十八年,明朝总兵官周兴、庄德等人率军进驻脑温江、忽刺温河、斡朵怜一带,兴建奴儿干等卫所,派兵驻扎。

    永乐七年,明朝决定升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驻守奴儿干城,这个曾经的元朝征东元帅府故地。

    奴儿干都司为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机构,直接隶属于明朝中央,明朝在此设立机构的同时,还不断开通驿道,保证文书传递、贡赋粮饷的运输。

    显然,在朱元璋、朱棣时代,明朝是有拿下东北全境的野心的,且在不断开拓领地。

    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太监亦失哈十次受命前往奴儿干都司巡视,并且修建了永宁寺。

    巅峰时的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包括:鄂嫩河以东、库页岛、外兴安岭以南、日本海以北、图们江上游,以及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等广大地区。

    也就是现在吉林、黑龙江全境,以及内蒙、西俄的一部分地区。

    明朝在此设立了许多卫所,其中一百多个是永乐、宣德年间所设,其余卫所是宣德朝之后设立,万历朝,达到384卫,24所。

    万历后期,东北地区逐渐被努尔哈赤所领导的建州女真吞并、进行统治。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明朝对于东北的统治方式为羁縻,也就是封赏当地少民领袖为官,让他们带着部落子民为明朝守边。

    也就跟明朝西南地区的土司差不多,允许土司世袭,但是朝廷有权征用土司兵马,要求土司为朝廷效力……当然,东北这些羁縻地区,明朝对他们的统治仅仅限于王朝强大时期。

    到后来,万历时期统治就失效了,毕竟都造反了,什么皇帝?不认识!

    这跟明朝西南土司完全属于两个极端,西南那些土司可是明亡后依旧为朝廷效忠,战至最后的。

    比如秦良玉的石柱白杆兵,土司白再香、云贵更不用说,永历小朝廷的大本营就在这地方。

    宣德九年,朱瞻基将奴儿干都司撤销,同时将明朝政府派出的流官悉数招回,只专心经营辽宁一带……这里是直接管理控制。

    至于往北那些地方,通通交友少民部落管理,也就是羁縻。

    当然,奴儿干都司虽然被裁撤,却不意味着明朝放弃了东北地区,而是将原奴儿干都司的职能、辖区,并入辽东都司管理。

    比如努尔哈赤,万历朝这位龙虎将军可是经常入京朝见述职的。

    第四点,爱玩蛐蛐……真人真事,据说宣德年间,如果有人能找到一只优秀的蛐蛐,那就可以直接做官。

    当然,爱蛐蛐是事实,却不像一些文章中说的那样,朱瞻基玩蛐蛐玩得正事都忘了,蛐蛐天子,属实有点夸大了他的爱好。

    毕竟,除了蛐蛐外,朱瞻基还喜欢画画、书法、打仗,这么多爱好加一起,也没人说他是宋徽宗第二、好战狂人不是!

    第五,无故废后,儿子不行。

    说是无故废后,其实史书上还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胡皇后无子。

    话说这事还得找朱棣的麻烦,这个老头对朱瞻基的一切都很热心,教他当皇帝、打仗就算了,婚姻他也插了一手。

    本来朱瞻基跟孙氏青梅竹马,就跟朱棣当初和徐皇后一样,俩人相处非常愉快。

    直到朱棣横插一脚,给朱瞻基选了胡善祥为后。(真叫这个名,她姐姐叫胡善围)

    朱瞻基不开心了,有了白月光,还要什么美娇娘?

    孙氏(没名字留下,有也肯定不叫孙若薇)更不开心,好好的皇后,啪一下,没了!

    奈何当时朱棣在位,朱瞻基就算再不喜欢,也只能接受,毕竟权力和婚姻,哪个重要他还是清楚的,这又不是言情小说,不可能要美人不要江山。

    婚后,胡善祥为朱瞻基生下两个女儿……嗯,没儿子,影视剧中的朱祁钰生母姓吴。

    宣德三年,当汉王伏诛,朝野稳定后,朱瞻基便以胡善祥无子、多病为理由,让胡善祥自己上表辞去皇后之位,退居长安宫,长伴青灯古佛。

    话说这事儿挺坑,什么无子?胡善祥能生下两个女儿足矣证明人家是有生育能力的,至于没能生下儿子。

    先不说生男生女是个概率问题,就说你朱瞻基,你要是多跟胡善祥“交流”还能生不出来后代?

    你都不去,胡善祥怎么生?真生下来你也不怕脑袋绿得慌啊?

    好在,当时朱瞻基的亲娘张太后还在,挺心疼胡善祥,时常照顾着她,宫宴的时候也是胡善祥坐上位,孙氏居次位。

    当然,好景不长,正统七年,张太后一死,胡善祥的倒霉时刻就到了,于是正统八年,胡善祥死了。

    据说朱瞻基后来也后悔了,表示自己少年胡闹……然后就没然后了。

    孙氏当上了皇后,因为她在宣德二年给朱瞻基生下了儿子——朱祁镇!

    孙氏也算是沾点母凭子贵,儿子先被立为皇太子,然后才是胡善祥“自请”退位,孙氏成为皇后。

    老实说,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确实朱棣的眼光好一点,胡善祥方方面面……除了没儿子,完爆孙氏。

    至于孙氏,王振她压不住,儿子她管不好,这些都算了,朱祁钰上位后,后宫居然会出现土娼当嫔妃……这要不是孙氏干的,那真的是见鬼!

    什么叫土娼?古代窑子里卖肉的那种就是,虽说现在人都骂妓女,但妓女好歹还有一技之长,不一定都卖肉。

    而土娼就是啥也不会,只有一具年轻、漂亮的身体,就这种都能混进朱祁钰的后宫……没儿子实在不能说天意,而应该说人意居多。

    宦官之祸,皇帝留学,祸乱后宫,除此之外,她还支持儿子夺门……哦豁,这下没得洗了,彻底被骂作妖后,毕竟干的事太缺德。

    土木堡那20多万将士,北京保卫战中的忠臣、良将、好皇帝,基本都被她间接坑过,她不妖谁妖?

    以上,朱瞻基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