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4章 去找徐光启
    朱由检想了想:“伴伴,去把徐光启入宫。”

    “算了,叫上翔霖,朕亲自去他那里看看。”

    方正化此时说道:“陛下,现在京城闹的厉害,臣多找点人。”

    “如此也好。”

    当天晚上,一大群马车浩浩荡荡的朝工部新学院出发。???

    尽管到了晚上,新学院依旧是灯火通明。

    大门口人来人往,穿梭不停。

    甚至还有送饭的小厮来来回回穿梭在各个房间。

    这里应该是大明最累的部门。

    因为他们每天都要研究新式武器,研究完毕后还要去反复测试,反复实验。

    如果中间出了一个小问题。

    那么就需要回炉重造,像之前的新式燧发枪,在依靠图纸的情况下,还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做出来了三千把。

    朱由检此时已经带人进入了新学院最高指挥部。

    由于是暗访,当他推开门的瞬间。

    房间里的人都齐齐往这边看,徐光启眼眶都熬的通红。

    他正准备喝口茶,突然看的皇帝在自己旁边。

    惊的他连忙放下茶杯,准备行礼。

    房间里其他人也纷纷行礼,这其中就包括孙元化和宋应星。

    朱由检摆摆手,负着手看了看长桌子上的文稿。

    上面画的是正面兵枪组成阵线5.76米长枪,两翼游枪掩护,穿插刀牌手腰刀,藤牌。

    后排弓箭手,可能有火器部队,一般在接敌前跑到最前面放几轮。步兵这块,北方的边军一般布面甲,南方卫所兵铁扎甲或者纸甲

    明朝中后期貌似没什么具装骑兵的作战记录了,大多数骑兵装备类似于《平番得胜图》,布面甲,透甲枪2.5米或骑矛5.76米,腰刀,弓箭,偃月刀,还有用三眼铳的。

    最亮眼的是一把弓箭,他和传统弓箭没什么区别。

    但是他的箭却很独特。

    因为这个箭矢的头居然是炸弹,适合守城的时候用。

    当引线被点燃,弓箭手快速射出,不管是射在人身上。

    还是射在地上,都会引起连锁爆炸。

    最重要的是箭头里面还有生锈的铁屑。

    新学院特意把水撒在铁屑上面,让其变成生化武器,破伤风之神。

    徐光启有些纳闷:“陛下,您怎么来了。”

    “老臣迎驾不周,还请陛下恕罪。”

    朱由检摆摆手:“又不是在皇宫,徐先生不必拘礼,”

    “对了,这几天看你没有上朝,莫非是在忙着什么?”

    徐光启呵呵笑道:“什么事情都瞒不住您。”

    “陛下,请看,通过我们的研究,重新又加固了新式战船的步骤。”

    不过所需要木材也是十分惊人的。

    像长44丈的战船也在20000料上下,建造如此巨大船舶所耗费的木材数量也是无法想象的,而且还要造62艘。

    这些木材恐怕所需银两众多。

    根据臣所观察,我国水师在海战战术的重要性次序,仍是以火烧船,以船冲犁最重要,海战以冲沉贼船为首功,而斩级擒俘则次之,而以炮伤人,以炮毁船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这时候荷兰人的战船已经是双层铁板了。

    如果我们要仿造,以朝廷所有的银子根本不够。

    好在皇上您圣明,收购了郑芝龙。

    郑芝龙战船其实是按荷兰模式建造,庞大精致,装备精良的帆船及舰队,还在船上装配了一部分能被拖动、带有环栓、置于双层甲板的大炮。

    郑芝龙的战船每船可安置大铳二十四位,炮声一发,裂云穿浪,卒成馘阵之功。

    不过,装备十几门、甚至多至三十六门红夷大炮的战船并不普遍。

    一则是红夷大炮重量很大,装备十几门甚至几十门炮对于战船的体量要求比较高。

    火炮的配套设备也逐步完善起来。最初装备的发熕或者红夷炮都是放在木架上,木架下面铺有泥、糠、稻草,以缓冲后坐力,但是随着大型火炮数量增多,明代也开始出现铳车、舷窗、炮孔、火炮甲板等,也出现了双层火炮甲板的战船。

    船下层(主甲板)左右约开铳孔,或三十处,或二十处,安置红夷大炮,每门重二千三四百觔者,用一车轮架乘之,便於进退装药。

    郑成功水艍船火炮也采用分层设置,上施楼堞,绕以睥睨,面裹铁叶,外悬革帘,中凿风门,以施炮弩。更有意思的是,双层火炮甲板技术不但应用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也深入到内河,

    此等大炮,每船一只,或六门或八门,左右排列;余孔亦列千觔与五百觔之铳,必要五百觔为率者,方沉重不跳且送弹端直”。

    还有中西帆船的帆装难以兼容。

    大西洋东岸海域,风气和柔,极少海洋性风灾气候,对船舶的驶风性能要求极高,所以欧洲船舶往往有巨大繁复的风帆。

    而东海和南海所在的太平洋西岸,风涛多险,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大,暴雨强风等灾害性天气高发。

    因此,我海船发展出便于快速缩帆,驶风避险的硬帆纵帆,而排斥欧洲帆船复杂的难以操控的软帆和横帆。

    其次,中西帆船的操控系统难以兼容。纵横跨越大西洋的航行安全系数略高,对船舶的操控性要求不高,其风帆只是提供动力,不影响船行驶的方向。

    而东海和南海岛屿众多,暗礁丛生,兼以群岛星罗棋布,沿岸海屿断续,很像一个内湖。

    又加之海禁影响,对外贸易萎缩,海上货运的目的地以周边沿海地区为主,一般不过马六甲,海上贸易完成一个航行周期的时间短,补给方便。

    以上多岛礁和航距短的特征,使得建造大船既无必要,也不便利,反而是中小船型操驾灵活,易于驱避,适宜多岛礁环境,成为我国海船的主流。

    臣以为应该硬软并用,且火炮加倍。

    所以如果我们要打马六甲,郑成功的船本身就是模仿荷兰。

    打起来只会杀敌一千,自损失八百。

    这是个不明智的举动,而马六甲海峡海域比较复杂。

    军阁也多次找臣商量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