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14
    214

    太子求见,对陈立信来说,比他预计的晚了一天,是在琼林宴的次日。陈立信以为,太子会在赐婚豫王之后,便会进宫,特别是更换探花的事情皆知巷闻后。但是,陈赢稷没有来,他稳稳的和他的侍讲参加了琼林宴,看着新科的进士们拜师谢师。他应该是见过了仇洋和方鸿宾,他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呢?陈立信昨天看儿子没来,还专门着人把进士前十名的策论给他送去了。果然,他今天来了。

    见过礼,陈赢稷恭恭敬敬的侧立一旁,等着皇上问话。

    你坐下说话吧,我们父子聊聊天。陈立信和蔼的看着长子,陈赢稷一张国字脸,双目有神,薄薄的嘴唇,嘴角微微向上,看上去很和气,同人说话的感觉是如沐春风。陈立信知道很多臣下都觉得太子很好,贤明良善,温文尔雅又很热心肠。每到遇到什么饥荒水患,都是太子出面赈灾,所以在百姓中威望也很高。只不过,他总觉得陈赢稷太过沽名钓誉,没有决断。当然,也是因为他的长子,又已经封了太子,明确的皇位继承人,所以,做事总是冲和大度,一副宽以待人与世无争的模样。若是大周没有那两个阴险凶狠,权势熏天的皇叔,陈赢稷便是最好的帝王。但是,现在大周看似国泰民安,其实危机四伏。他有点拿不准,陈赢稷能不能对抗宁王和康王。

    内侍搬来座位,又给太子上了茶,便悄悄退出去了,只留下皇上和太子,单独谈话。

    陈赢稷坐下喝了口茶,自在了许多,他知道父亲是想听自己对新科进士的安排和想法,让自己的侍讲做主考不就是把这一科的进士给他做储备,为日后登基选拔人才。那些进士不过七品,留京放在六部和分发各地去历练,过了二十年,差不多都是朝中的骨干力量,而自己到时候也不会无人可用。但是,师父说过,这件事,自己绝对不同开口提,皇上还在位,即便是暗示,也不能摆出这些人是太子的人的样子,要是真的有所谓太子党,那就是谋逆了。

    昨日,你去了琼林宴吗?

    是。

    可见过了新科的进士?送去的文章也读了?有什么想法?陈立信见儿子回答简单,知道他谨慎,就越发要问清楚。

    陈赢稷坐直了身子,回答皇上,出席琼林宴的进士都见了,不过,人有点多,听他们唱履历,我也没记得几个。文章也读了,多亏了皇上赏的文章,令我总算把人和文字对了起来,总算是有几位进士有了印象。

    陈立信挑了挑眉毛,哦?你对探花郎怎么看?

    探花郎,很帅。陈赢稷笑了,我之前就听闻探花是七妹妹的驸马,所以,一开始就看了一眼,果然气度不凡,举止得体。这下七妹妹应该会满意了。陈赢稷忽然有了一丝八卦的感觉,难免多说了几句。

    传胪,你可见了?

    是,那个孩子,我听说了,确实,比探花差了些许,也可能是年纪太小,昨日几乎不说话,敬酒都磕磕绊绊的,不太得体。

    你听说他殿前失仪了?陈立信讥讽的一笑。

    陈赢稷点点头,论品貌,确实是探花郎好一些的,包括文采。

    一甲和进士的前几名,你对分发有什么想法?陈立信见气氛通过八卦缓和了,便进一步发问。

    这是吏部的事情,要看实缺有那些。依照规矩,状元在翰林院做修撰,先在内阁跟着看看折子,抄抄旨意吧。榜眼,我看他老成持重,又不失机敏,放去六部,比如户部之类的,先看看。至于探花郎,他是驸马,就在翰林院编修,反正找个闲差给他,我看金石科就很好,宫里的珍宝,各处的碑帖,他可以随意研究。我看他和豫王的侍讲吴修元很合得来,昨日的琼林宴他一直和吴侍讲讨论金石方面的学问。陈赢稷说了一甲三位的分发后,喝了一口茶。

    陈立信有些吃惊,他本以为太子会扭捏,推脱一下,才说出想法,但是,没想到,会如此简明扼要,有有理有据。他打算,再细致深入的问问,状元,你可满意他?

    陈赢稷点点头,状元无论文章还是待人接物都很好,确实是这一科里最为耀眼的。我听说,父皇给他赐婚乐安县主了?

    不错,赵鸾是一等一的人才,年轻,多加历练,他日顶堪大用。我听闻他之前在鸿鹏书院,是崔首辅的儿子的学生。而且,他出身商贾之家,族中无做官之人,也算的难得的。

    陈赢稷听出父皇喜欢赵鸾,一方面是才能不错,还有一方面是没有站队,虽然家中是皇商靠着宁王,但是,那种程度的关系都是建立在金钱和生意上的,不像家中是官宦的,有许多裙带关系,和错综复杂的派系。是,我看他话不多,但是并不会有阴郁的感觉,也不会感觉他人缘不好,反而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即便对我这个太子,也没有太多的逢迎巴结。这样的人,起步就去内阁,看看整个朝廷的折子,眼光和认识不同了,再放下去,体察民间疾苦,多历练,便可大用了。当然,说这些无用,谁知道他将来能不能顶住呢。

    陈立信微微点头,不错,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赵鸾确实如此,既不野心勃勃,又不软弱无用,对任何人都很得体,确实很象当初的崔恒。话不多的还有传胪吧。他把话题引到仇洋身上,这个孩子虽然不是探花,但是,才能也是有的,即便殿试有作弊嫌疑,但是秋闱也有十五名,文章也不错,尤其的才十八岁,令人不由自主的降低标准。

    状元的话不多,和传胪比,简直就是应对自如,传胪看着我都要怀疑,他日后作为官吏怎么与上司和下属接触。

    那你觉得传胪分发到哪里好?

    陈赢稷微微思索了一下,他的文章我看过,思维很严谨,也刻板较真,这种人,按理说去刑部最好,严苛而凶狠,但是,我觉得去工部也不错。工部历来是各种制造,严苛较真的人去,比宽厚和善的人更能镇住那些承包工程的商贾。

    哦?陈立信有点没想到,那你觉得若是驸马分发六部的话,去哪里更好?

    驸马不从政,所以,六部的实缺都不合适驸马,历来,驸马若要去最多是工部,而且不是做官,而是单独办差。也就是某些项目的制造,比如京中的各个工程之类的,其实驸马爷做不得主,只不过给他个差事,监工一下。不过,我看新科的驸马,为人很端庄威严,仪表堂堂,去礼部做个郎官很合适,尤其是祭祀,他的外貌身高,穿上礼服,确实很出挑。礼部那些事情那么多,现在很多都是豫王在做,他虽然很合适,但是,多个驸马一起也算分担一下。陈赢稷侃侃而谈,从方鸿宾就过度到了豫王。

    陈立信忽然灵光一现,这几日百思不解的问题,忽然明白了,他一直想不出,康王机心处虑,甚至要搞到殿试作弊,为了门下争取驸马做什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周的驸马不能从政,很多官宦子弟大批在科举之前订亲,就是为了不成为驸马。进士都想做官,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寒窗苦读做个驸马,都被人当作废物。但是,仇洋为什么要做驸马?自然不是因为七公主得宠,她再得宠,夫君也是驸马做不得官。陈赢稷一语惊醒梦中人,驸马可以去工部监工项目。康王想打入宁王的地盘。

    陈立信盯着陈赢稷,看他一脸的冲和淡定,驸马去六部,是他临时提出的,想来太子不会提前准备这个问题。那么,太子的看法,也可以就是按照惯例,康王也想到了。虽然六公主的驸马没有被派去工部,也没什么差事,只是循例领着粤国公的俸禄。但是,朝廷的其他驸马,确实有人在工部领差事,做监工。

    你说得对,探花的外表,去礼部,应该是最合适的。先去翰林院做编修,过一两年放他去礼部做祭祀也很好。陈立信点头道。

    他们又讨论了排在前十的进士的分发,太子都说的有理有据,令陈立信非常满意。

    豫王你可有见他?

    还未见,他刚被指婚,恐怕事情忙,我也是,还未及祝贺他。陈赢稷嘴角挂着笑容,想不到当初那个吃奶的小四,已经要成亲了。

    陈立信听了也笑了,你一说,我也想起来,他当初抱去皇后那边,你看着他,一脸嫌弃的样子,一个小奶娃。

    闽福王南粤王,你可曾见过?

    不曾,他们应该都没有到过京都吧。南粤王在南粤,有南岭山阻隔,到京都要两三个月。六公主的驸马便是粤国公,我听说,他还在南城开了一间酒楼,以备思乡时候,吃喝听戏。那个南粤的大戏,与京都的简直天差地别,完全听不懂。至于闽福王,倒是和中原的人和文化差不多,也比南粤发达。不过,我倒是没怎么见过闽福王的人。

    宫中的齐嫔便是张清送进宫的。陈立信淡淡道。

    陈赢稷恍然,哦,对,我忘记了,不过,没怎么见过齐嫔,儿臣对她没什么印象。

    我听闻京都关于驸马,有很多流言,要怎么消除才好?陈立信皱起门头。

    流言什么时候都会有,不理,不加热就是最好的,越是澄清,越是热度大,八卦这种东西,喜欢听的人,不会执着一个,所以,很快有个新的事情出来,旧的就自然消散了。谁也不记得上个月的流言是什么。

    不错,找个新的热点就好。陈立信点点头。

    陈赢稷笑了,最喜欢嚼舌头的人,最爱的就是什么男女风流之事,比如妻妾争宠,吃醋互殴什么的,要不就是哪家订亲,成婚,抬个嫁妆之类的,就能说好多天。

    陈立信哈哈大笑,太子,难为你,到各处体察民情,现在真是急中生智啊。

    过了几天,圣上下旨,改建一座皇室宅院,修葺成为靖宁公主府,为七公主出嫁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