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89
    89

    第二天是中秋,今日全家晚上一起赏月和拜月,其他时间自行安排。一早林清琳便带了若兰出门了,春风说,是带若兰到庙里进香,顺便相看一下说媒的对象。

    我倒是没想到,七夕过后不过一个月,若兰就要相亲,然后应该很快就会定亲了,若兰十五岁,过了年便十六岁了,想来定亲到成亲也会很快。想想我也不过,比若兰小两岁不到,估计明年便会提上日程了。想起定亲,不禁想到了赵鸾,我不确定我们是否真的可以有未来,这是我不知道的,因为我的人生很难说会有什么意外,不过,赵鸾很好,又高又帅,温文尔雅,算是一个良人。他家中虽然复杂,甚至还有一个儿子,但是,既然有儿子,我不就没什么压力,不急着生孩子,我知道,在大周,这个医疗水平,女人生孩子简直就是过一次鬼门关。我都没有顺产经历,李云齐是脐带绕颈,我根本没有想过顺产,直接是我的好友兼同学帮我按吉时开刀拿出来的。

    一早,我刚吃完早餐,柯秦居然来了。好久不见柯秦,他带来了消息,说刘杨约我见面,在南粤会馆。我听着新鲜,刘杨动作真快,已经找好地方开始谋划了。

    吩咐了桂枝看家,我换了男装,带着桃仁杏仁凤鸣三人,由尹健羽驾车,出发去见刘杨。

    南粤会馆在西城,离侍郎府不远,远远的就看见了招牌,门脸不大,我们下了车,看见会馆前有一片空地,两边也有一些商铺,主要是卖药材和杂货的。

    刘杨正坐在大厅喝茶,看见我来,高高兴兴的站起来,如雨你来了,快来看看我们的店。

    我微笑着和他打招呼,打量着刘杨,几个月没见,他似乎瘦了一点,还黑了,想来折腾开店的事宜比较繁琐,他今天穿了玄色的袍子,看上去老诚了不少,颇有点财主的味道。不错,杨哥儿现在看着就是个东家了。我看着会馆,大厅有十桌左右,还有三个雅间,还有一个小小的舞台可以唱戏,布置与羊城的杏花楼很相似。

    我在观看布置的时候,刘杨已经唤出了大厨,桃仁居然认识,就是南粤杏花楼的二厨师傅。原来,自从我提及做酒楼,刘杨不能动用青山院的人马,就想到直接从南粤调来一个大厨,刘杨带兵一贯雷厉风行,做起生意也是当机立断,马上修书讲明所需,用南粤王的飞鸽传书系统,几日便把需求传回了南粤。刘畅一直觉得,亏欠刘杨,害他在京都做驸马,既不能出京都又不能建功立业博功名,空有个粤国公的头衔,做着驸马,其实就是坐牢。所以,刘杨说既然不能做官,就可以经商,找点事情做。刘畅万分支持,特别说如雨也要参股,一起做生意,刘畅多少有耳闻,刘杨与如雨的情谊,知道二人不可能在一起,但是,如雨孤身一人在京都,能和刘杨以生意为名,互相照应,也是好的。而且,青山院那边汇集的消息,如雨小姐在给京都各夫人送礼过程中,也表现得很得体,是个可造之才,刘畅非常满意,也告诉了如云,让她放心。刘畅虽然夜夜笙歌,不这么去王妃处,但是,心里还是记挂着如云,初一十五还是会在王妃正院。

    桃仁非常开心,在京都遇到于师傅,虽然她在杏花楼帮厨学艺,名义上是师从老板,但是,真正教她手艺的就是这位二厨于师傅。南粤会馆还有一位掌柜的,是刘江那边找来的杨掌柜,他虽然没做过粤菜馆子,但是,也是京都酒楼的熟手。

    刘杨今天请我来,就是要定好南粤会馆的股份,还有酒楼的各种菜品和用具,都要听我的意见。我让于师傅列了菜品需要的各种餐具所需,桃仁也参与了意见,很快清单就列好了。

    杨哥儿,这些东西应该在缸瓦市就有对口的店铺可以订制,你可有熟手的采买师傅?

    刘杨带着宋师爷,他是精通钱粮采买的师爷,商行的各种合同和采买价钱,都很精通。

    还不到中午,我们不如直接去缸瓦市订购,也给商家几天时间,过几日便可以收货验货。既然我们租好了店铺,多耽搁一日,就少赚钱一天。

    不错啊,如雨看你完全就是个商贾啊。刘杨看着我,满眼的惊喜,不过,商贾如雨小姐,你得先顶了股份合约,才是股东,才能指挥伙计。

    好,合约拿来。

    南越会馆,一共本金一万两,我和刘杨每人出五千两本钱,成为两个股东。一些细节,我也没细看,画了押,把自己份契约书交给杏仁。

    就和刘杨上了马车,直奔缸瓦市。

    宋师爷果然是熟手,很快就与专门做酒楼食具的店铺定好的货,各种契约签订,因为很多餐具都是现成的有货,只有几种需要特制,其他货物只需要烧一次酒楼的名字款就可以了,因此约定节后便可以分批送货。

    从瓷器店出来,我招呼宋师爷,宋先生,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能否帮我去问一家店,我想顶下来经营。

    宋师爷看刘杨点头,夏侯小姐,那么,你想这么谈?

    我其实不太清楚,只是昨日去过这间店,无意中得知老板已经经营不下去了,连伙计都遣散了,目前只有他一个人在经营,好像房租到年底。

    夏侯小姐,这个店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一定要经营呢?

    是一家叫闲得阁的卖墨和旧书的店铺,你去问问如何顶下店铺,同时,最好能让老板留下,做掌柜的,因为我对业务一无所知。宋先生帮我寻寻价格,再定。

    宋师爷听命而去,我和刘杨坐在车里等消息,如雨,你想开多少店,小心贪多嚼不烂。

    那倒不会,就是酒楼和书店而已,对了杨哥儿,有没有帮我物色宅子和农庄。

    宅子看了几处,正想同你说,庄子也有几个,不过,庄子今天看不了,只有一些账目和资料。你定了感兴趣的庄子,我把管事叫来,你问话就好。

    我也没有太多精力弄农庄,庄子就你帮我选吧,我出一万两银子,定好了,我画押就好,到时候把地契和庄子的合约给我就行了。我吩咐杏仁拿一万银票给刘杨,还要杏仁当面数清。

    刘杨拿了银票,如雨你干嘛和我客气,其实我可以送你庄子的。

    杨哥儿,你我之间,无需客气,但是,做生意也好,请你帮我买宅子农庄也好,钱银方面最好一笔归一笔,就是南粤会馆,也是要账目清楚,我们既然合作做生意,就是亲兄弟明算账。至于你送我礼物,银票也好,其他礼品也好,那是我们的情分,和生意无关,不要混在一起。

    如雨越来越像个生意人了。刘杨感叹。

    我笑了笑,我得为自己打算,还有她们,与我情同姐妹,我不可能让她们一辈子给我做丫鬟伺候我,总要有一些产业给她们经营,将来她们每个人都能自己安身立命。我看着车外的杏仁凤鸣,桃仁是我安排她在会馆试菜,一会儿我们办完事情,还要回去吃饭。

    如雨你想得真周到,所以你在南粤就开始安排桃仁去杏花楼,杏仁去通天坊,就是为了将来在京都开店吗?

    不错,确实如此。不过,你看,桃仁将来能当酒楼的老板娘,你的柯秦也是有着落了。

    你也看出来了?刘杨一脸坏笑,我就说,每次去侍郎府的差事,柯秦总抢着去,还总提醒我,过节了,应该给如雨小姐送东西了。我这个驸马府里,但凡皇上赏赐点儿啥好吃的,都要送去侍郎府。

    我可没吃上啊,没见过。我嘻嘻哈哈的笑着,两个主人,悄悄围观侍卫丫鬟恋爱,也是很开心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宋师爷回来了,回禀说,老板叫谢勇松,是徽州人,家乡就有徽墨作坊,但是闲得阁的墨不太出名所以销售不好,不过,闲得阁的旧书,古籍,还是在京都文人里很出名,很多翰林举子都会来淘书,他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大人。只不过,古籍书这个东西,类似古董,可遇不可求,因此,生意也是不固定,加上他现在没什么存款,很难收到好的书,生意就越来越差。他的店铺一年租金不过五十两,他的存货也不过二百两,所以如果有人顶下书店,给他二百五十两就可以交接了。

    我想了一下,让宋师爷准备契约,就自己走进了闲得阁。

    谢勇松看见我进店,热情招呼,小姐要买什么,小店有徽墨和纸笔,还有古籍善本。

    谢先生不认识我了吗?昨晚还来光顾过。

    哦,原来是和赵公子一起来的小姐。

    刚才我家师爷有向先生咨询顶店铺的事宜,是我想顶下闲得阁,先生你可愿意?

    谢勇松吓了一跳,小姐,看上去年轻有为,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姐,家中可有做书店的熟手?我这家店,位置不好,也没有什么客人,小姐不要鲁莽投资。

    我笑了,哪里见过如此老实的老板,难怪他生意不好。我家父亲是吏部夏侯侍郎,不过,我做个小生意,是不用通过父亲的。

    原来是京都书法名家,夏侯松原侍郎的千金,那难怪会喜欢徽墨。甚好。谢勇松点点头。

    我看着他,虽然衣着单薄也很旧,却干干净净,看上去像个读书人,谢先生也是读书人,怎么会来京都做生意?

    哎,谢某不才,也是当初考过秀才的,只不过,才具不足,家中又是世代做徽墨,有作坊,就上京都贩卖,只可惜,来了几年,还是一事无成。谢勇松有点黯然。

    我只是想开个店铺,但是,家中并无会经营的人才,不知道先生能否留下?这间店我出三百两顶下来,至于先生做掌柜的,可否分成两部分,一年一百两生活费,一笔年终的分成,我要看了店铺流水和盘点清楚,再定,你看如何?

    谢勇松大吃一惊,要知道,他这个小店,一年除去各种费用和货物押是资金,他就是做老板,也赚不到一百两银子,我一出手给他的生活费就一百两,小姐,你是贵人,但是,这个小店一年的收入真的盈利不到一百两,你雇佣我,我受之有愧。

    我笑了,谢先生,不用客气,我是对书店一窍不通的,但是,我有一些设想,可能需要象先生这样的人来实现,所以,雇佣先生做掌柜的,只是一个说法,我其实是想邀请先生入股,只不过,不用先生出钱,给先生一点干股,只要先生兢兢业业为店铺就好。

    谢勇松似乎有点感动,那多谢小姐,谢某一点鞠躬尽瘁,不辜负小姐厚爱。

    刘杨一直站边上没吭声,这会儿看谈的差不多,那么要我加入吗?

    不用了,那么小生意,不用劳烦驸马爷参与,一年才几百两的小生意,还是我自己来。

    谢勇松听说是驸马,瞪大了眼睛,这位是靖安公主的驸马,粤国公。我介绍着。

    然后,我安排宋师爷跟谢勇松交接盘点,然后,丢下五百两银子,三百两是顶下店铺,一百两是谢勇松的年金,还有一百两备用金,要宋师爷帮忙再找一个账房和一个小伙计,留下杏仁一起盘点。如果今日午后三时完不成,就劳烦宋师爷和杏仁节后继续。

    安排好一切,已经接近中午,我和刘杨不想再回南粤会馆,差人去报信,让桃仁自己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