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六章 炎夏气清爽 ,武都逢氐王上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我们熟知的贾诩,与历史上真正的贾诩相比,其差距大概是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因为历史上真正的贾诩,远比我们认知中的贾诩了得。

    贾诩在关中时的表现,史册中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贾诩都做了什么事。

    史书上这寥寥数语,涵盖了贾诩对关东诸侯、关右军阀的拉拢、分化、策反等一系列纵横捭阖的策略。

    袁绍邺城之乱、公孙瓒与袁绍征伐不休、陈宫策动的兖州之乱、张燕与袁绍时合时攻、臧洪东郡之乱……

    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贾诩的身影。

    一言蔽之,自初平三年到兴平二年(西历192到195年),这四年之间李傕、郭汜居然未遭受关东诸侯联合征讨,贾诩绝对居功至伟。

    因为这四年间,关东诸侯几乎无一日不战,天下百姓饱受蹂躏。

    不管袁绍、袁术,还是公孙瓒、曹操,他们自顾尚且不暇,谁还有闲心攻打关中?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贾诩最牛的手笔,当属劝刘协为吕布写密诏一事。

    一个吕布,便挑起了关东各诸侯之间的重重矛盾。

    贾诩祸国毒士之名,可谓实至名归。

    在裴松之等学者眼中,东汉的衰亡实是由于贾诩毒计所致,其人可谓罪孽深重。

    贾诩、贾充、贾南风这三个姓贾的…

    真是天下乱不乱,贾家说了算。

    裴松之作注:

    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

    那么又回到之前那个问题:

    贾诩这些毒计为何不见史载?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原因非常简单。

    虽然《魏书》对贾诩多有美言,但不少皆为事后附会。

    这也是曹魏、西晋史官的一贯风格。

    贾诩在魏位列三司,其后人在西晋朝廷又“皆至大官、并显于晋”,因此陈寿在修史时,不得不考虑当朝的影响。

    (贾诩)子(贾)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贾)模嗣。

    摘自《魏书贾诩传》

    (贾)模,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模子(贾)胤,胤弟(贾)龛,从弟(贾)疋,皆至大官,并显于晋也。

    摘自《魏晋世语》。

    贾诩在三国时代的真实风评,从孙权的相关记载中可见一斑。

    曹丕践祚后(西历220年)封贾诩为太尉,孙权闻讯,嘲笑此举荒悖。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因为三公是天下德操之士的代表,像贾诩这样“大节有亏”的污点人物出任三公,无异于政治车祸。

    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荀)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摘自《荀勖别传》。

    孙十万:我就笑笑不说话。

    荀勖便是荀爽曾孙、荀彧侄孙、荀彧外孙陈泰的表弟。

    反过来看,贾诩虽祸国殃民,但这些被隐藏的史实也足以证明,其人到底有多了得。

    李傕、郭汜这二贼,之所以能在历史舞台上活蹦乱跳四年,可以说全靠贾诩。

    简言之,贾诩除了奉行利己主义之外,没其他明显短板。

    所以,当贾诩在卫府一众谋士、赵韪心腹黄衡面前,再次说出一条毒计时,众人一片哗然。

    黄衡听得瞠目结舌。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其人暗自庆幸:万幸某等与卫将军是友非敌也。如此毒计…何其可怖!

    颇有仁侠风范的徐庶,此刻紧紧蹙起眉头。

    “文和先生,此计甚毒也,庶恐有伤天和!”

    即便赵旻一贯腹黑,其人也委实看不下去了。

    “文和先生,此计确实不甚妥当也。”

    贾诩颇有些无奈。

    “主公,若曹孟德在此,其人必大为赞成此计。”

    赵旻叹道:“文和先生,旻既非曹孟德,卫府精骑亦非曹孟德之残兵败卒,某等不必行此毒计也。”

    若依贾诩毒计行事,汉中郡的沔阳县百姓,甚至是汉中郡治南郑县百姓,便都要遭大殃。

    荀攸抚须笑道:“文和兄大可不必如此激进,某等略加改动便是。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此计前半部分,仍可依兄之计、使主公亲卫乔装为鬼卒,然后,可里应外合赚下沔阳城,直逼南郑县即可。如此,虽远不及兄之计速,却不伤天和。”

    贾诩的毒计,类似于后来关公水淹七军…

    贾诩是想封堵沔水后决堤,使二城防御体系一夕崩溃,然后赵旻可不费吹灰之力攻下汉中。

    曹操若在此,一定会拊掌叫绝。

    因为这种事儿,缺大德的曹孟德干的多了!

    攻吕布时水淹下邳城,便是曹操干的损事儿!

    在历史上三年后水淹邺城…还是出自曹操手笔。

    曹操得夺了多少只熊猫的笋?

    尽管缺大德的曹孟德,字中带个“德”字。

    曹氏一族确实有意思。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子孝不孝,子和不和,子廉不廉,孟德也缺大德。

    荀攸话音甫落,其人黄金搭子刘晔当即作揖。

    “文和先生,公达兄所言极是,张公祺之鬼卒,远不及卫府精骑,遑论某等里应外合乎?”

    赵旻担心贾诩再次献上另一条毒计,当即拍板。

    “便如此!有劳文和先生、公达先生及子扬、元直、子山完善此计!”

    言罢,赵旻复又看向黄衡。

    “公度,葭萌关、剑门关而今在何人之手?”

    黄衡从容一笑:“卫将军勿忧,某主赵府君已屯驻重兵把守此二雄关。”

    赵旻长长出了一口气。

    黄衡的意思很明确:只要攻下张鲁占据的汉中及巴西,大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抵成都城下。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三巴的位置,皆在三蜀东侧,从北向南依次为巴西、巴中和巴东。

    最南的巴东,便是后世重庆;巴中与广汉郡比邻;而最北的巴西,则毗邻汉中。

    广汉郡包围着蜀郡北、东两侧,后世广元市、广汉市、剑阁、绵竹、德阳、遂宁等地,皆属于此时广汉郡。

    历史上曹老板在刘晔率军破张鲁鬼卒后,便逼降了张鲁,然后…

    蜀郡便一日十惊。

    此时的益州形势,对赵旻更加有利。

    因为刘璋目前仅剩蜀郡一郡之地,三蜀中的广汉、犍为皆在赵韪手中。

    总而言之,赵旻只需逼降张鲁,汉中郡、三巴、三蜀便唾手可得。

    之后,赵旻便可与赵韪坐下来,慢慢商谈如何分赃。

    而益州一旦为赵旻所夺,位于益州下游的刘表、孙策,便都将坐立不安。

    首发&:塔>-读小说

    在西晋初期,王濬便是率楼船队,自益州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抵孙吴国都建业城下。

    正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嘛。

    那么,益州和江东之间的荆州,还用得着考虑吗?

    刘表治所襄阳与孙吴国都建业类似,同样毗邻长江。

    正因为刘表已预料到这一切,所以其人才会请刘备赶赴荆州,协助刘表驻守荆州南部。

    当然了,因为此时袁绍尚在,赵旻不可能双线作战,使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

    但无论如何,只要赵旻攻下益州,便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荆州、江东,乃至交趾,都将在赵旻的阴影笼罩之下瑟瑟发抖。

    想通这一切后,卫府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赵旻向众人抱拳:“此番南线作战,便有劳诸公商议良计。”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南线作战大体战略既已定下,赵旻便不再过问细节问题。

    他又不是事必躬亲的诸葛孔明。

    赵旻此番亲征,主要目的不是定益州,他也不准备亲自带兵打仗。

    赵旻此来,一是见一见赵韪,与其人分赃;二是在收回凉州后,在第一线调研、指导工坊,并亲自趟一趟河西走廊。

    既然南线有幕僚商议,赵旻便继续在大散关做民调…正好陪小老婆逛逛街。

    于是乎,能说一口地道西府话的赵旻,便率亲卫与孙尚香在关城内闲逛、兼做民调及市调。

    这一日逛下来,赵旻与孙尚香的收获都不少。

    【作者题外话】:演义之中,那个一肚子坏水的李儒,其原型就是贾诩。

    纵览《三国志》,云某未发现李儒此人的记载。

    只有《后汉书》中提了那么一两句。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按照演义中李儒的身份地位,其人绝无可能无传,所以,真相只有一个:

    所谓李儒,其实就是贾诩。

    董卓老贼之所以废立天子、矫情忍性、拔擢群贤…

    显而易见,都是贾诩献计。

    老贼横死后,李郭二人的背后,同样是贾诩献计献策。

    李郭两个粗鄙武夫,连大汉官制都一知半解的主儿,怎么可能效仿秦国张仪,玩连横这么高端的策略?

    所以,这二人的计策,皆出自于贾诩。

    弑君高贵乡公的贾充、其女一代妖后贾南风…

    这可不就是天下乱不乱,贾家说了算!

    曹家这哥几个的故事,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总之,他们哥几个的字…无一不是莫大讽刺。

    曹老板历史上没在建安六年(201)夺益州,委实是一大败笔!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兴平二年(195)臧洪东郡之乱,名为“报故主张超之仇”,实际是出于“关中诸将的策反”。

    臧洪是广陵豪强,被太守张超举为功曹(高级郡吏、典人事)。

    以两汉“侍奉举主以父礼”的传统看,张超既然是臧洪举主,便相当于臧洪的“恩师”。

    中平末,(洪)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后汉书臧洪传》

    功曹,前文提过,是实际上的太守。

    这也是兖州之乱时(194-195)臧洪身在袁绍麾下,却倒向张氏兄弟(即叛军)的原因所在。

    其本质是“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然而张超之死,并未直接导致臧洪叛变。

    其变节的真正原因,来自关中政府(李傕、郭汜)的策反。

    此事有三条佐证。

    其一是臧洪在给陈琳的信中提到“受任之初,以为共尊王室,不料天子不悦”。

    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天子不悦。--《魏书七臧洪传》

    这句话是影射袁绍、韩馥(包括曹操)等人“谋废献帝、自立刘虞”的丑事。

    然而臧洪在关东军拥立刘虞之始(190),还曾受张超之命,拜见刘虞。

    只因河北混战(公孙瓒与绍)而使命不达。

    (张)超遣(臧)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魏书七臧洪传》

    可见臧洪最初对拥立刘虞(等同于谋废献帝)是“不予反对”、甚至还参与其中的。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也是兖州之乱时(194-195)未曾叛变的三县之一(范县、东阿县、鄄城县)。www..cc

    曹操的家属也居住在鄄城。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魏书九夏侯惇传》

    问题是,鄄城县隶属济阴郡,而济阴太守是袁绍堂弟袁叙。

    袁叙甚至还曾公开写信要求袁绍称帝,其政治立场可想而知。

    (绍)从弟济阴太守(袁)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献帝起居注》

    换言之,曹操的治所与地盘并不固定。

    虽然其人名为“兖州刺史”,但时刻受到袁绍操纵。

    东郡的东武阳等地、毫无疑问归属了臧洪,但东郡的濮阳县则依然处在夏侯惇手中。

    曹操的治所虽然在鄄城,但鄄城上级单位济阴郡,却归属于袁绍。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注意:东郡诸县归属,见《魏书七臧洪传》、《魏书七吕布传》与《魏书九夏侯惇》传,不再引述。

    总之,袁曹的边境线大约没有固定划分,呈现“星罗棋布”或者“犬牙交错”的状态。

    直到建安元年(196)曹操南下豫州颍川(许县),彻底脱离袁绍控制后,才逐渐走上独立道路。

    也就是从经理人变成自主创业的老板。

    诸书皆言,臧洪叛乱,是因“袁绍不救张超”。

    但看臧洪与袁绍“相持历年”(195-196),可知其麾下军力颇强,完全可以自赴雍丘,救援张超。

    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魏书七臧洪传》

    然而事实是,自始至终,臧洪都未发一兵一卒,坐视张氏兄弟被曹操夷灭。

    二张死后,臧洪反而发动叛乱。

    可知其叛乱因由,绝非所为“报故主之仇”般冠冕堂皇。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且夷灭张超者,是曹操而非袁绍。

    臧洪不向曹操动武,却向袁绍兴兵,逻辑何在?

    他是想要欺谁?

    十二月,雍丘溃,超自杀。(魏武)夷邈三族。--《魏书一武帝纪》

    东晋学者徐众,便对“臧洪之乱”始末颇有疑惑。

    袁、曹方睦,夹辅王室,吕布反覆无义,志在逆乱,而邈、超擅立布为州牧,其于王法,乃一罪人也。(臧)洪本不当就袁请兵,又不当还为怨雠。--徐众《三国评》

    实际臧洪之叛,无关张超,而来自关中诸将策反。

    从其信中“亲奉天子玺书”、“张燕悉受王命”以及“袁氏无道、天子不悦”的信息中,便可以清楚看到。

    换言之,李傕、郭汜根本玩不转这种高端的连横策略,此二人背后主谋,必是贾诩无疑。

    呵呵,臧洪或许一直在等关中朝廷支援,然而,他因被袁绍围攻,而不知关中已经大乱也。

    首发&:塔>-读小说

    臧洪永远不可能等来援兵了。

    所以,臧洪根本就是个欲壑难填的真小人(袁绍给其人的刺史,都满足不了其人野心),其人又哪里是什么义士?

    曾参与拥立刘虞的臧洪,甚至还远不如只认刘协的反贼马腾!

    那些鼓吹臧洪者,拜托你们再去学一学文言文吧。

    而且…

    历史,比演义有趣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