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八章 将行闻惊变,涕泪染青衫下
    赵旻坦坦荡荡地迎上荀彧那带着审视的目光。

    “大人,旻欲将此书信送与天子,再直言相告,旻对天子绝无异心,最后拟公文昭告天下,痛斥袁本初如此大逆不道之举。”

    赵旻这手反击…倒是极符合其人腹黑的性格。

    此举不但能吓唬一番刘协,还能对袁绍实施打击报复。

    然则…

    荀彧俊目一瞪,嗔道:“大胆!阿旻焉可如此不守君臣之礼?”

    赵旻默默吐槽:刘协可真是您亲儿子!这父爱如山…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刘协欺负老子之时,咋不见你荀令君为老子仗义执言一番?

    赵旻叹了口气,抱了抱拳。

    “还请大人指点。”

    赵旻还想继续白嫖荀彧…的谋略和智计,所以,他暂且忍下这口气。

    在赵旻看来,荀彧只要肯多献献计,便值得自己咽下这口恶气。

    别的不说,仅远征匈奴这一战,若非荀彧定下的战略正确,赵旻还不知道,远征大军要打到猴年马月。

    赵旻又不是那心眼儿比绿豆小、过河就拆桥的曹操。

    荀彧见赵旻如此乖巧,当即欣慰一笑。

    “阿旻,退一步海阔天空,此事不必禀明天子,仅昭告天下痛斥袁本初即可。如此,方可彰显你忠汉之臣本色。”

    赵旻欣然应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其人心道:无妨,反正刘协将来的儿子们都不是他的种,老子让着刘协就是,不与他一般见识。

    荀彧若知道赵旻想法…

    恐怕其人也会急怒攻心,一病不起。

    当然了,见赵旻如此“高风亮节”,荀彧、杨修皆交口称赞。

    杨修告罪后,便回房侍奉自家老爷子;

    荀彧、赵旻二人则端坐于书房,一边聊着新政、今年用兵战略,一边待命。

    于是乎,赵旻再一次成功白嫖到了荀彧的谋略。

    “阿旻,攻凉州时,大军可围而不攻,坚守以待韩文约自乱阵脚、甚至诱使其人勾结杂胡,趁机斩草除根;

    然则另一路军马攻汉中、益州,务必速战速决!如此一来,韩文约为你孤立、救兵用尽之下,其部必将率众而降也。”

    荀彧此战略,深合孙子“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之思想精髓。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后世将此点发挥到极致者有二,一为李世民,二为朱元璋。

    赵旻对此深以为然。

    因为如今不同于历史上十年后的潼关之战。

    如今不但八贼将、及八贼麾下两万余骑兵早被赵旻枭首,连马腾也已归顺,且韩遂尚未来得及猥琐发育。

    总而言之,阎行这个神助攻,送得简直不要太舒服。

    赵旻在占据绝对主动权的情况下,确实没有必要与韩遂硬碰硬。

    狗急了还跳墙呢。

    赵旻真正的战略意图,是扫平从长安到敦煌郡玉门关,这长达四千里的丝绸之路沿线。

    因此,彻底清除丝绸之路未来的隐患,才是此战关键。

    而这,仅仅是第一步。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八百年后的李继迁、李德明父子,为了给西夏奠基,可谓费尽心机。

    赵旻准备照搬这对父子的策略。

    反正苟哥已习惯不缴专利使用费。

    当然,赵旻能不能毫无顾忌地施展“拿来主义”,还需亲自了解清楚,西域各国之间的实际情况如何。www..cc

    于是乎,借此白嫖良机,赵旻毫无心理负担地榨干…啊呸!问清楚了荀彧所知的一切。

    此时荀彧正对赵旻愧疚不已,自然是对其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此,至午时中,赵旻便已将凉州、西域概况,了解了七七八八。

    由此可见,荀彧的确曾考虑过重新打通河西走廊,故而其人方会收集如此海量信息。

    少顷,庖丁为荀彧、赵旻送来午饭。

    赵旻的独院也在杨府中。

    塔读@^>

    “文若,阿旻,二位放心,拙夫今已康泰许多,有劳二位苦守,老身感激不尽!”

    荀彧赵旻二人连连自谦。

    杨修扶自家老娘坐定。

    袁夫人叹了口气:“本初信中称,欲立九卿之少府、宗室子刘子扬为帝。

    拙夫思及阿旻与天子积怨已久,且刘子扬乃阿旻心腹,唯恐阿旻误中本初毒计,是以一夜未眠,至卯时,便已病重至斯矣。”

    荀彧与赵旻微不可察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同时,后者起身行礼。

    “大人,太尉多心也。太尉若昨日便唤旻前来商议,又焉有今日之事?

    旻今日在此立誓,必善待天子、不妄行废立,旻若违此誓,必教旻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其人信誓旦旦,袁夫人却嗔怪起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阿旻,你这又是何苦?拙夫心知肚明,天子待你极不公也,是以不愿使你过于为难。

    然则,此实为本初之毒计也,阿旻万不可上当。令堂、令叔父已启程否?”

    赵旻心中暗叹:

    杨彪分明是因刘协屡次针对老子,所以使老头儿误以为,老子早已存了废刘协之心。

    然则…

    如今皇后伏寿、贵人步练师皆已怀老子骨肉…

    所以,老子为了自己亲儿子能顺利登基,绝不可能废刘协…

    老子就算要废刘协,至少也需等自己亲儿子能继承皇位时再废!

    当然,这些话,赵旻决不能告诉任何人。

    赵旻不指望自己能永远瞒下去,但他希望能瞒到自己寿终正寝。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赵旻抛开自己心中这乱七八糟的念头,躬身答道。

    “大人放心,家母、家叔父皆已启程。且家叔父已言明,待行至邺城,家叔父必就此事向袁本初理论一番!”

    袁夫人唏嘘不已。

    荀彧作揖道:“嫂夫人请暂歇,此处有某与阿修、阿旻即可。”

    杨修、赵旻同时苦劝老太太休息,袁夫人拗不过众人,只好告罪返回后宅。

    戌时末,张仲景在暮色中匆匆赶来,为杨彪煎服一剂汤药,复又为杨彪针灸一番。

    在袁夫人转告其人,赵旻傍晚时所发毒誓后,杨老头儿心病已去。

    是以此时的杨彪虽仍显有气无力,但双目已略有几分神采。

    做完针灸、服过药后,杨老头儿便困意上涌。

    张仲景微微一笑:“太尉尽管安睡,明晨太尉便可行走如常。”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荀彧赵旻二人,亲自将张仲景送到门外。

    张仲景抚须而笑:“令君、主公,请二位勿忧。太尉心结已开,且某侥幸辨证无误,明晨太尉便已无大碍,只需静养即可痊愈。”

    言罢,其人行礼后便匆匆离去。

    张仲景的职业虽为医,但其人终究为出身郡望的士人,是以,其人只有文人之正气,而绝无谄媚之低级趣味。

    在张仲景看来,杨彪只是其人一名普通病患,与其他病患无任何分别。

    荀彧、赵旻二人,当夜便在杨彪府中住下。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卯时,赵旻便起床锻炼起来。

    待其人擦洗换衣后,只见杨彪已拄着拐杖、略有些蹒跚地走了出来。

    老头儿虽略显虚弱,但气色已好转许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赵旻登时大喜。

    其人忙不迭迎上前扶住老头儿,笑道。

    “大人感觉如何?”

    【作者题外话】: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这出自于《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篇。

    如果说,李世民只是在对比自己强大之敌时才用此战略的话,那么这一战略思想,便贯穿朱元璋争霸天下之始终。

    广积粮,高筑墙,不称王。

    稳如老狗!

    张仲景所在的南阳张氏,是妥妥的名门望族。

    张仲景,正是南阳穰县(ráng,今河南省邓州市)人。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公孙”即汉武帝曾孙病已,汉宣帝。

    可见谶言之虚妄悖谬,一句话两头儿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纯属自嗨。

    和刘秀相比,公孙述当然不配做“天选之子”,毕竟刘秀是“位面之子”。

    虽然按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刘秀与公孙述,都对谶纬有点儿病态的偏执倾向。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今人眼中的胡言乱语,在东汉末年的诸侯看来,却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伟大预言。

    曹丕篡汉,也是根据这句谶语。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

    (周)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十二》

    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献帝传》

    曹氏的国号:魏,即吻合代汉者当涂高。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怎么解释呢?

    魏者,巍也。指代山体高大,引申为高大。

    之前云某解释过,涂即途;

    当涂高者,即大道中间的高大事物。

    魏人所言,大道两旁的城门楼子(阙),高大巍峨,完全吻合“当涂高”之义。

    这也是为什么魏朝许芝、李云;西川大儒周舒、周群、杜琼、谯周等人都对“魏代汉”深信不疑。

    曹操的魏国,是以邺县所在的魏郡为中心塑造的。

    经过长期的增益郡国,魏国最终成了“坐拥十郡”的超级大郡,几乎囊括整个冀州和半个司隶校尉部、还占了青州一小部分。

    历来读者,均把魏国得名之始源,与邺县所在之魏郡联系在一起。

    实际“魏朝”之得名,不仅是地理因素、更多是倾向贴合“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董卓部将李傕,宠信巫术,就曾听信巫女之言,认为自己是“当涂高”,理当代汉自立。

    为什么呢?

    因为李傕的名字“傕”,与当涂高的“阙”同音异形。

    阙者,即大道两侧的城门楼子。

    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

    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献帝起居注》

    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李傕之傕,音que。

    李傕之傕,音que。

    李傕之傕,音que。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说了半晌此谶语,云某的意思是:

    袁绍或许有僭越之心,但从其人一未扩张魏郡、二未私自立嗣来看,其人除割据、拥立刘虞为帝此二罪之外,并无其余任何篡位之举。

    好吧,云某也学一学位面之子刘同学:

    你袁绍哪一点跟“当涂高”沾边儿?

    曹操尚且有意立国号为魏,袁绍却丝毫不将此谶语当回事儿…

    故而,云某以为,袁绍因与刘协不共戴天,而确有僭越之举,但其人除拥立刘虞之外,并无其他大恶。

    至于其人对士族以宽济宽…

    袁绍出身的袁氏,本来就是彼时士族的领袖好不好!

    人家可不是曹孙刘那种寒门!

    注意:在九品官人法中,寒门也是特喵的地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何况,北魏后期五姓七家中的大门阀陇右李,本来也是寒门!

    咳咳,扯远了。

    袁绍的例子充分证明:何谓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