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正旦风雨动,月圆赏花灯2
    两汉八重号将军位次,由尊到卑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四方将军。

    其中大将军位于三公之上,骠骑将军位比三公。

    而如今,赵旻的卫将军,俨然已凌驾于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之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然而在西汉,这八重号皆不常设,大将军偶尔授予外戚:如卫青、霍光等。

    后汉则有所变动,大将军为外戚常设,车骑将军更是几乎成为外戚专属。

    其他六重号皆不常设。

    此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末董卓老贼进京。

    在此期间,即便是皇甫嵩这等平黄巾之乱之大将,在平颖川黄巾贼时,也不过比两千石的中郎将而已。

    中郎将彼时尚为显职。

    董卓老贼还算收敛,其人只是将四方将军常设,被赐予者皆为汉臣,而其人麾下心腹最高不过中郎将而已。

    但李傕、郭汜彻底玩坏了将军号…

    自初平四年起,各类将军号,不管重号还是杂号,都开始泛滥成灾…

    曹操虽然严控了几年,但效果终归有限…因为天下风气已经变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赵旻将曹操的一切…当然,除了曹操家眷…接收之后,方才遏制住这不正之风。

    如今除八重号满设之外,杂号将军中,赵旻只给了马腾一个征西将军。

    而八重号之所以满设,始作俑者还是刘协。

    赵旻若不占满坑,天知道刘协会把八重号封给何人!

    但是…

    代价便是…

    关内侯大泛滥!

    对此,赵旻也颇感无奈。

    如今歪风已成,赵旻也不好让自己显得对臣属太刻薄。

    赵旻给不了臣属们将军号,但至少也得给个关内侯吧?

    首发&:塔>-读小说

    好吧,历史上乡、亭等列侯,就是这么被曹操玩坏的…

    赵旻任重而道远。

    承光殿内,除独坐的数人之外,一排排小几,摆放得整整齐齐。

    赵旻回过神来,登时大为震惊。

    他虽已猜到刘协要发疯,但还是没想到,刘协会如此疯!

    然而,此刻木已成舟,赵旻便是再急也已无用。

    包括独坐之人在内,众人皆站立,躬身垂首,等待天子、皇后进殿。

    少顷,刘协、伏寿二人进殿入席,伏寿的小腹已颇显隆起。

    殿内众人拜伏顿首行礼。

    刘协抬起双手,朗声道:“众卿免礼入席!”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数百号人,便找准席位,跪坐席上,等待正式开宴。

    此时暮色初临,承光殿内灯火辉煌,百官皆垂首默然,惟余一众内侍、宫女,为百官分菜、布菜、分酒。

    大殿两侧,如编钟、琴瑟、笙箫、箜篌、笛埙等各类乐器,早已摆放到位,乐工们跪坐席上,等待刘协下令奏乐。

    殿中央则空出一大片软席,显然是为舞女预留。

    在饭菜、温酒的袅袅白雾中,赵旻偷偷观察老叔,见其人行礼后神色如常,登时放下心来。

    同样放下心来的,还有伏完和刘艾。

    这里终归不是有LEd灯的后世,赵云又距伏寿较远,其人更不可能一直盯着伏寿猛看…

    所以,赵旻暂时安全。

    如此场合,蔡琰本不该列席,但谁让其人有着独特的代表意义呢?

    刘协在与荀彧商议后,还极为贴心地将蔡琰的小几安排到赵云身旁。

    首发&:塔>-读小说

    此刻,蔡琰便脉脉地凝视着身旁的爱郎。

    独坐于二者斜对面的赵旻,正待向蔡琰这个便宜婶婶促狭一笑,便敏锐察觉到两道目光正凝视着自己…

    这是他前世多次险死还生方才练就的第六感。

    赵旻顿感头皮发麻。

    他不用看也知道,那两道如水目光的主人是谁。

    然而,赵旻对面坐着的,可是号称三独坐的钟繇、荀彧和刘渊。

    注意:这个刘渊并非五十年后才出生的那个屠各人刘渊,而是曾先后随汉廷入关、东归的那个汉臣,亦为宗室的刘渊。

    赵旻此前,仅与其人有过一面之缘。

    此人在见识过顶头上司司空曹操多次血腥手段后,早已养成了不坐班的好习惯。

    可见如今的东汉宪台,也就是御史台,名存实亡。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但无论如何,刘渊都是御史台领导者,赵旻又摆足“奉主上以从民望”之姿态,所以,赵旻决不可被刘渊这个糟老头子察觉端倪。

    综上,赵旻对来自于伏寿的目光佯做不知,同时向刘渊抱拳行礼。

    “刘公,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刘渊笑眯眯地作揖还礼。

    “承蒙卫将军挂怀,老夫身体康健,卫将军勿念。今汉室声望日隆,卫将军功不可没,老夫感激不尽!”

    赵旻忙不迭自谦:“刘公谬赞,旻愧不敢当。”

    赵旻只是与刘渊这个糟老头子客套几句,谁知刘渊竟生出谈兴来。

    其人呵呵笑道:“卫将军有所不知,向者曹贼迎陛下东归途中,曾血洗汉臣。至许县后,曹贼又曾大兴屠戮。

    今岁岁初之时,因衣带诏事发之故,曹贼竟几乎将汉臣一网打尽。

    老夫本已绝望至极,岂知卫将军竟如神人下凡般一夕除曹贼、退袁贼,且卫将军自至许县以来屡行忠义仁爱之举,与曹贼殊异,老夫深感钦佩!”

    塔读@-读小说

    就算曹孙刘三人再了得,也需要士族治理各地、执政施为吧?

    如此一来,他们便无法阻挡士族向门阀跨越的步伐,最终仍会演变为“王与马共天下”。

    这个进程只是时间早晚的区别。

    历史上,曹爽和夏侯玄二人,曾试图努力改变这趋势,但最终,他们二人还是以失败甚至丧命而告终。

    夏侯玄做为当时的天下名士,死得尤其可惜。

    赵旻目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目的有二:一是为天下尽早大一统;二是为改变这天下趋势之走向。

    这时代,士族豪强才是民,后世意义上的民则是客,或者干脆可称之为“奴”!

    东汉立国之初便是如此,在近二百年后,这已成为社会现状。

    所以,何谓民心?民心便是士族豪强之心。

    公孙瓒、陶谦、孙策不得民心,原因便在于此。

    塔读@^>

    一言蔽之:

    曹操、曹丕前手举着胡萝卜,后手却藏着大棒。

    群臣卑躬阿谀,是一种被动表态,而非主动献媚。

    咱们先从“知公忠于朝廷”说起。

    建安元年(196),曹操领兵上洛,一如董卓故事。

    曹操携青州兵势、鞭挞洛阳,驱逐了刘协身边的诸侯,最终独霸天子,口衔天宪。踏上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讨不臣”的道路。

    人所共知,不多赘述。

    汉廷太史令王立,借用神鬼谶纬之言,吹曹操当“代汉自立”。

    (王)立后数言于(汉)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

    (曹)公闻之,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汉纪》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曹操的反应很值得玩味。

    他听到如此悖逆无道的狂言,居然笑称王立“忠于朝廷”。

    这哪是忠于“朝廷”?这分明是忠于“曹廷”。

    王立之言,虚妄昏悖、不值一哂。

    甚至连著名奸雄贾诩,也颇轻视王立的德行操守。

    贾诩是“长安兵祸”(192)的元凶首恶,素为天下豪杰所鄙视。

    王立即贾诩所劾者,宜其献谀若此。--赵一清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荀勖别传》

    王立之德性,连贾诩都感到不齿,其人品行,可见一斑。

    问题出在哪呢?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问题在于,此时是建安元年(196),曹操势单力孤。

    吕布之乱刚刚结束,曹氏在袁绍帮助下收复兖州。

    百业凋敝,田土荒芜,曹操在稳固基本盘后,回过头便南下豫州,试图脱离老板袁绍。

    注意:曹操首府本在兖州东郡的东武阳和济阴郡的鄄城,处在老板袁绍势力范围下。

    看来袁绍对自己这个经理人曹操,可谓相当了解。

    此时的曹操,与围绕在天子身边的董承、段煨、杨奉、韩暹、张杨之流,有何区别?

    彼时王基崩裂、九州鼎沸。

    袁术雄踞淮南、袁绍鹰扬河朔,公孙瓒称雄塞北、刘景升跨蹈汉南。

    甚至连吕布和刘备,也在徐州称兄道弟,图谋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

    首发&:塔>-读小说

    建安元年(196)尚未自主创业、犹在为老板袁绍打工的曹操,何德何能,竟被王立称为“必为代汉之雄主”?

    呵呵,仔细阅读上下文和其他材料,发现,王立阿谀之词,实出不得已。

    王立若不如此,必为曹操所杀。

    此话怎讲?

    先来看东都洛阳血案。

    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

    曹操上洛之后,除了驱逐献帝身边的军阀,其实还干了一件大事儿。

    此事为史家所讳言,故不多见书传。

    这便是:

    血腥屠杀刘协身边幕僚,尤其是汉廷尚书台机要人物,和天子近侍。

    首发&:塔>-读小说

    曹公在洛阳、对献帝近臣的屠杀,白纸黑字载于史册。

    (建安元年)八月辛丑,(献帝)幸南宫杨安殿。

    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庚申,迁都许。--《后汉书卷九孝献本纪》

    汉廷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等,全被曹操所杀。

    杀尽天子近臣之后,曹操才迁都许县。

    为了更有力地控制天子,曹操甚至还把自己的心腹荀彧,安插进尚书台,做尚书台首领尚书令,监视皇帝。

    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魏书十》

    曹操在洛阳大肆屠杀汉廷臣僚的始末,魏晋学者借用了春秋笔法。

    《魏书》记载很隐晦。

    其中称:汉廷大臣是因“缺少粮食”而“自己饿死”的。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魏书六》

    《后汉书》记载则相当明了。

    因为范晔著书于南朝刘宋,已在魏晋之后,且刘宋开国武皇帝刘寄奴向以汉高祖刘邦子孙自诩,故范晔无需避讳。

    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后汉书卷九孝献本纪》

    “或为兵士所杀”。

    这才是历史真相。

    曹公在洛阳大肆清洗献帝近臣的时候,汉廷太史令王立就在一旁看着。

    彼时血流盈阶、人头滚滚,王立感同身受,切骨悲痛。

    他吹捧什么“当代汉者必曹氏”,非为谗佞之辞,实为身家性命所计。

    非为马屁,实为避祸。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曹操如此,孝子丕亦如是。

    孝子丕咱们下章再提,先来总结总结曹操。

    此事说明三点问题:

    第一,曹魏篡改史书极为成功,许多小学生误以为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也不知他们若置身于刘协东归时洛阳、三屠徐州时彭城、血洗叛徒时濮阳、衣带诏时许都、杀赵温孔融时许都、莫须有魏讽邺城之时,还会不会觉得曹操可爱。

    第二,那些汉臣能活着来到许都,委实不易!曹操如此残暴,刘协居然还敢作死…不知道他是傻,还是二。

    第三,从曹操的行事风格来看,其人或许还真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这么看来,曹操虽残暴好杀,却也不失为一个豪雄。

    其人有这份担当,难怪能多次险些一统天下。

    总而言之。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此事细思之,可用下位者刘备,对上位者曹操的态度概括:

    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俺们真不是拍马屁,只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且行且珍惜。www..cc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