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正旦风雨动,月圆赏花灯1
    卫府中。

    赵云看向蔡琰,蔡琰俏脸微红,轻点螓首。

    首发&:塔>-读小说

    “妾已有数年未曾觐见天子,一切由右将军做主便是。”

    所以,在一众猛将起哄、一众谋士坏笑之中,脸皮厚度与武艺成反比的赵云,便红着脸起身唤来赵旭。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宫城疾驰而去。

    赵旻与董昭、赵云与蔡琰并辔而行,四骑之后,则是卫府众人,以及赵旭率领的亲卫。

    队列之中,还夹杂着匈奴左贤王做为质子的其人诸位子女。

    隆重热闹的大傩此时当然已经结束。

    诸侯使臣们识趣地进了宫城,在偏殿安坐,等待刘协下令赐宴。

    就在此时,赵云叔侄、蔡琰、卫府众人进入宫城正殿承光殿。

    伏寿并未在此,仅有着冕服之刘协,高居于坐榻之上。

    刘协见到蔡琰居然在队列之中,登时惊愕至极。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待赵旻将大军远征匈奴之概况简要说明后…

    苟哥当然不会说出真相,其人以春秋笔法,着重渲染了此番远征匈奴的战果。

    那些惶恐不安的匈奴左贤王子女,忙不迭地向高居丹墀之上的大汉天子叩首。

    这一刻,刘协虚荣心瞬间爆棚。

    未意继前汉武皇帝、后汉和皇帝之后,吾亦可达成如此成就也!

    东汉人当然不称西汉、东汉,而是称前汉、后汉。

    这时代,还没有后面那一大堆“汉”国。

    汉武帝刘彻、汉和帝刘肇都是谥号而非庙号,甚至在三国时期,皇帝们都仍以称谥号为主。

    庙号泛滥的时代,肇始于西晋,在东晋杂胡十六国泛滥到极致。

    注意:武悼天王冉闵的冉魏因一代而终,所以未列入十六国中。十六国皆为胡人建立的政权。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赵旻不理会刘协那幼稚可笑的想法,其人拜俯于地道。

    “陛下,今蔡夫人与右将军情投意合,臣恳请陛下为其二人赐婚。”

    刘协震惊到无以复加。

    “朕实不知,昭姬竟已为匈奴左贤王所掳也。”

    只有在此极正式的大典场合下,刘协方才会自称为“朕”,平时其人几乎皆自称“吾”。

    赵旻并未答话,蔡琰适时顿首行礼。

    “陛下,彼时关中兵荒马乱、狼烟四起,妾尚未来及逃脱,便已为匈奴人所掳。

    五年之间,妾无日不思陛下、不思故土,幸得陛下遣大军远征,妾方得以生还汉土也。”

    蔡琰口才便给,这番话让刘协龙颜大悦。

    刘协含笑道:“蔡中郎乃忠直名士也,朕虽不知昭姬为左贤王所掳,却亦时常为昭姬担忧,唯恐蔡中郎泉下难安矣。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今昭姬既与右将军情投意合,朕便断无阻挠之理。荀卿!”

    荀彧顿首行礼。

    “臣荀文若在。”

    “有劳荀卿拟诏,择良辰吉日,为右将军、昭姬二人举办大礼。”

    “臣谨领命。”

    赵云、蔡琰二人当即叩首谢恩。

    赵旻这厚颜无耻之人当即大拍刘协马屁。

    “陛下,昭姬归汉,此乃吉兆也!前汉霍骠姚封狼居胥,和皇帝时窦宪勒石燕然,而今陛下当政,又有昭姬归汉,此大汉复兴之兆也!

    臣恭喜陛下!陛下重现二帝荣光指日可待焉!臣赵从文必谨遵陛下之意,为我皇汉开疆拓土,竭尽所能,重现昔年前汉武皇帝时之荣光!”

    刘协虽极度痛恨赵旻把持朝政,甚至对赵旻起过无数次杀心,但怎奈何…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赵旻这番话,委实说到了刘协心坎之中。

    刘协又何尝不想如其人老祖宗一般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刘协心情激动之下,便站起身,微微一笑:“卫将军之言,甚合朕意焉!来人,设宴!有劳卫将军为朕奏乐高歌!”

    见刘协心情正佳,赵旻趁机提出,任卫尉步骘兼领益州牧、待来年平益州后坐镇巴蜀之事。

    刘协满口应允,并当场令荀彧拟诏。

    赵旻彻底松了口气。

    如此一来,刘协便不能以先斩后奏为名诘难赵旻。

    赵旻是松了口气,荀彧却有话说。

    “陛下,今匈奴左贤王既已遣子女为质,陛下便不可不善待其众。以臣愚见,陛下应将其众加官晋爵、彰显我皇汉之大气磅礴为善。”

    刘协懒得动这份脑筋…或者准确说来,其人是担心自己不明旧制而丢人,其人遂挥挥袍袖。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今年赵旻及卫府众人皆忙碌了大半年,赵旻极为大方地给自己臣属们放了半个月假,也就是后世的春节到元宵节。

    虽然这时代只有正旦,而元宵节这个名称尚未出现。

    宫城晚宴自酉时开始,开宴之时,刘协便当众宣布,岁除至正旦,宫城取消宫禁,其人与众臣、许都士民同乐至天明。166小说

    守岁这个习俗,早在先秦便已有之。

    所以,宫中岁除晚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量,都相当于后世的春晚…

    于是乎,赵旻见到了许多其人平时甚至素未谋面的汉臣…

    赵旻暗暗皱眉:

    刘协疯了不成?请这些阿猫阿狗至此,有何意义可言?

    汉廷文武百官中,闲职不少。

    北宋时…冗官甚至让北宋官家(两宋对皇帝的称呼)都大为头疼。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但在此乱世背景下,刘协不但不应大宴群臣,反而应趁机削减冗员。

    他们吃的,都是军粮!

    在一众冗散官员中,任议郎的刘馥,也出席了岁除晚宴。

    赵旻唤来其人,与这年近六旬的老头儿交谈片刻后道。

    “刘元颖,你若确有悔改之意,待明年二月,我便遣你赴河东坐镇平阳,如何?”

    刘馥一惊。

    “卫将军之意为,老夫任平阳令?卫将军勿要误会,老夫非嫌弃官卑,乃深恐难以胜任也。平阳县今汉胡杂居,且常为匈奴人袭扰…”

    赵旻笑着摇摇头,打断了刘馥的话。

    “刘元颖有所不知,今南匈奴已归顺我皇汉,且匈奴左贤王已遣质子至许都。”

    刘馥不是刘协,其人登时悚然一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卫将军,如此说来,南匈奴今已分为两部?”

    赵旻颔首:“护匈奴中郎将部,为袁本初所有,而余者,今已尽归天子之手。”

    所谓护匈奴中郎将,指的便是南匈奴王庭,也就是那个傀儡单于呼厨泉部。

    匈奴左贤王,才是南匈奴人共尊的真正匈奴单于。

    尽管其人已被颜良、赵云等人,打出面积无限大的心理阴影。

    见刘馥陷入震惊中,赵旻复又道。

    “刘元颖,我遣你坐镇平阳之意,你可懂得?”

    刘馥回过神后深深一揖。

    “卫将军放心,老夫已知公意也。老夫必将筑坚城、广纳匈奴青壮归汉。”

    赵旻欣慰一笑,颔首道:“甚善!”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呵呵。

    看来司马贼对历史的篡改工作,做得极其到位!

    别急,后文中,云某自会送上没被曹魏史官篡改的赤壁之战真相。

    先来看赵温“选举不实”。

    征辟曹丕为汉廷僚属,与曹操的未来计划严重冲突。

    赵温是司徒。相当于名义首相。

    在两汉官职名称的不断微调中,大抵对应如下:

    司徒=丞相;

    司空=御史大夫;

    大司马=太尉。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彼时的曹操是司空(御史大夫),其后来取代的,恰恰是司徒(丞相)赵温的位置。

    建安十三年(208)正月,赵温征辟曹丕。

    此事引发政治地震,赵温本人遭到严厉的训诫打击,罢官免职,甚至连性命都丢掉了。

    建安十三年,(曹丕)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献帝起居注》

    《后汉书孝献帝纪》与《魏书文帝纪》记载此事,但未明言赵温授予曹丕的具体职位。

    《后汉书赵温传》则明确提到,赵温所举者、并非“孝廉”或“茂才”这种荣誉身份,而是征召曹丕为司徒幕府的“掾”。

    建安十三年,以辟司空曹操子丕为掾。--《后汉书赵温传》

    掾即副官、佐官;

    也作为“曹”(办事处)的长官代称。

    换言之,赵温是让曹丕充任“汉官僚属”,与其父共仕汉廷,共做汉臣。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考虑到曹丕生于中平四年(187),被征辟(208)时已经二十二岁。两汉二十“弱冠”(行成年礼),这意味着曹丕在成年后、连续两年都未曾出仕。可知曹操对其另有安排。

    曹操所谓的安排,就是让曹丕“保持干净的底子”,绝不能与“汉朝”有所牵连。

    曹操的职位,皆来自汉廷授予,他自己的“汉臣身份”已然洗不干净了。

    因此要保护“嗣子”的履历清白,使其能够无所阻碍的实现篡汉大业。

    这就好比电影《教父》中的维多-柯里昂。

    其人希望幼子迈克可以通过服役、经商乃至参选进入主流社会,避免与黑道有所牵扯,最终实现家族洗白。

    实际三国初代君主,曹操、刘备、孙权父兄,均接受过汉廷职务。

    “以汉臣身份篡汉朝”的骂名,是三人极力避免的。

    故刘协逊位前(220),三人均不敢贸然称帝,只能关起门来以“王爵”甚至“侯爵”聊以自慰。

    (曹公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县自明书》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如果观察曹丕的履历,会发现其直到建安十六年(211)才出仕(是年25岁),且在“五官中郎将”的职务外,挂着一个“副丞相”的头衔。

    此点,将曹操篡汉的计划,明白无误地昭告天下。

    建安十六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魏书二文帝纪》

    赵温“征辟曹丕为汉官僚属”的行径,未知是“误拍马屁”还是“故意刁难”。

    总之在曹操眼中,赵温无疑阻挠了自己的篡汉大业,故直接废黜,一撸到底。

    赵温同年即死。

    (曹)操怒,奏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免官。是岁卒,年七十二。--《后汉书赵温传》

    考虑到同年(208)八月曹操杀名士孔融,同月南征刘表,十月又战于赤壁,篡汉心态之迫切,可谓溢于言表。

    孔融之死,也可以看作是赵温“暴卒”的注脚。

    三公的最初人选,是曹操、荀彧与郗虑。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从后续发展看,曹操所谓的“废三公”,仅仅废黜了“司徒、司空、大司马”的名称。

    东汉以降,三公成为荣誉闲职,已不典事。

    其权力遭到尚书台、谒者台、侍中寺等机构的分割。

    又因外戚与宦官势力猖獗,大将军(内朝首领)与中常侍(高级宦官)亦兴风作浪。

    注意:大将军属内朝(亦称中朝)系统,三司属外朝系统。

    三公的虚职化、荣誉化,其本质是皇权(外戚、宦官、尚书)与相权(三司)的博弈争斗。

    曹操废掉的“三公”,实际是“三司”这种“有名无实”的职位,而保留了诸如丞相、太尉、司徒等“名实相符”的旧职。

    从郗虑的履历可以看到,曹操保留了“御史大夫”这一职位。

    如果结合曹操本人的“丞相”,那么新的官职系统中,缺失的仅仅是“太尉”。

    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公为魏公。--《魏书一武帝纪》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因此,建安十三年(208)所发生的一系列官职变换,实际是环环相扣,逻辑缜密的完整计划。

    曹操有心篡汉,因此需要保持曹丕的“履历清白”,借此将赵温免官(甚至杀害)。

    之后曹操接任赵温的职位,并恢复其旧名(丞相),又擢拔爪牙心腹郗虑,接替自己的职务(司空、即御史大夫)。

    荀彧因始终不肯接受曹氏提供的“太尉诱饵”,被曹操所憎,故太尉亦废置。

    曹操与荀彧,曹丕与赵温,郗虑与曹操,同年看似毫无关联的五个人物,实际是“汉臣与魏臣”的身份斗争、“扶汉与篡汉”的意识冲突,非止书面寥寥数笔而已。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三言两语,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精彩的故事…

    可惜,能将其挖掘出来写入网络小说者,仅寥寥二三大神。

    建安十三年(208)的宫廷争斗,波谲云诡、暗潮汹涌,激烈程度远胜赤壁鏖兵,颇值品味。

    可想而知,若曹操获胜,呵呵,汉室焉存?

    但话说回来,即便如此,也强出司马贼上位百倍!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曹操虽然猜忌多疑、残暴不仁,但同样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