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no.103 破城、封赏
    第103章

    公元184年,10月底。

    围城一个月后,谢安秘密派人进入下曲阳,向对方述说利害关系,黄巾军兵败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皇甫嵩可能将城内所有人一起诛杀。谢安并利用布阵‘故意’为黄巾军留下逃向西边太行山的路,毕竟不留路,他们就可能死战。

    黄巾军主将张牛角考虑了三天,最后决定听从谢安的‘威胁’,他带着人连夜沿空路逃跑,跑向太行山。他也怕死,听说皇甫嵩已经快要攻下曲阳的消息后,他没有与谢安同归于尽的勇气,而是选择了逃跑。

    至此,谢安兵不血刃攻占了下曲阳,同时派出哨位监视黄巾军的动向,直到他们完全消失在大山中。

    期间也有将领想追击,但谢安对他们解释道。

    “皇甫将军给我等的命令保证东边大军侧翼的安全,如今我军已经入下曲阳。侧翼无忧,若贸然追击,万一有意外,皇甫将军大军危矣。”

    这个理由很快让他们安定下来。他们其实也没有怀疑谢安,只不过觉得这样让黄巾军走有些可惜。毕竟那可是他们的军功29。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皇甫嵩耳边,作为主将居然被谢安抢了头功,自觉脸上无光的他继续命令所有人继续强攻。这样一来,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曲阳顿时变得更加危险。

    围城一月,曲阳城内已经出现粮食不足的问题。毕竟这里不是什么大城,根本不够二十万大军吃的。终于粮食的压迫下,此前一直收缩的张梁与张宝带兵出城与皇甫嵩决战。

    但首战前锋军就溃败,然后后军也直接逃跑,一时间二十万大军开始土崩瓦解。甚至连张宝和张梁看情况不对,自己都开始跑。但可惜还是被追上,张宝死在公孙赞和刘焉手中,张梁则被皇甫嵩击杀。

    黄巾军死者四万,来不及逃的黄巾军共计八万,就地投降。然而皇甫嵩却将这些投降的黄巾军尽数斩杀,将用他们的头垒起京观以威慑天下。

    皇甫嵩的这个决定震惊了军中众人,刘焉当时就想说点什么,但看着当时杀红眼的皇甫嵩还是没说什么。倒是公孙赞非常赞同皇甫嵩的做法。

    至此,皇甫嵩以十二万黄巾军的鲜血成就了他的不世威名。就在他准备带兵南下,准备将南阳的黄巾军也一起解决的时候,走到半路,那边已经传来胜利的消息。

    至此,黄巾之乱的两大主力尽数被消灭。

    这场席卷了大汉八州的黄巾之乱也终于得以平定。大量黄巾军逃向太平,有些则散落在各地,基本已经失去威胁。皇帝下令命两路大军回朝受封。

    洛阳城下,两路大军汇合一处,灵帝授命由皇甫嵩挑选出数百名大功之臣一起骑马进城,以示厚恩。一队队的将士依次前行,引得街道两边无数的行人观看。

    在这一刻,这些人都是大汉的英雄。他们接受着众人欢呼与仰慕。当人群看谢安的时候未免有些好奇。

    “妈妈,怎么还有小孩子。”一位女孩子看向远处的谢安好奇的问道。

    “别乱说,那位是我们大汉最年轻的将军。”

    “将军!好利害。”

    ……

    大殿前,灵帝宣有功之臣入殿听封。这也是谢安第一次来到皇宫的大殿之上。

    而两边的数十人公卿大臣在热情的看完皇甫嵩后,又不禁冷眼观察着谢安。可以说如果不是谢安的突然出现,这场战乱他们本来准备拖得更久。

    但眼前对他们而言也算能接受,预定的皇甫嵩成为最大的功臣,之后是朱儁,然后是刘焉,再然后才是谢安。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倒是想像之前那样把谢安的功绩压下,但这次不行。

    之前能压下是因为皇帝不知道谢安,但眼前皇帝已经知道谢安这个人,他们再压下就是找死。

    不一会儿,皇甫嵩他们就陆续接受了灵帝的策封。等到谢安的时候,灵帝并没有给谢安一个具体的职务,反而微笑着问道。

    “孤欲以你为太守之职,卿想居于何处?”

    这个问题让众人暗自吃惊。本来封赏这种是灵帝一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用问臣下的意见,但灵帝今天却公然问了。这也代表一种态度。

    “愿归故里。”而这,便是谢安的回答。

    “好!既是如此,孤就封你为庐江太守。”

    “多谢陛下!”

    “众卿,今天叛乱已经定,正是普天同庆之际。孤要与众卿共享这大汉万世繁华。”

    灵帝宣布完,众臣一起恭维道。

    “陛下圣明!”

    不久,灵帝设宴招待众人,宴会上,美女配合着美酒,仿佛有天下之同之像。但无论是灵帝还是大臣们都知道,这是一场新战场的开始。

    夜里,宴会结束后,灵帝留下刘焉这位宗族之人,说是谈心,但其实是为未来做准备。

    灵帝的书房内,四周已经被戒严。

    “爱卿,孤身边能信任的人已经不多了。爱卿可要孤分忧啊。”灵帝用一种亲切的语气对刘焉说 道。

    “陛下,臣为刘氏一脉当为陛下竭尽全力,上报陛下天恩,下报我刘氏先祖。”刘焉顿时表现得非常感动。

    “好好!爱卿,眼前乱局虽暂时解开。但此后士族坐已是必然,若放任不管,恐怕这天下将只有洛阳之地是刘家的天下。卿有何策可为孤分忧?”

    “陛下所言正是臣所虑,此前皇甫嵩斩杀八万黄巾军降兵,甚至没有上报陛下,足以见得其人以后恐怖难以节制。陛下封其为镇西将军让其与凉州叛军相头是一步妙棋。但光是这样还不够。”

    刘焉看过之前皇甫嵩的做法,再加上回来路上的见闻,越发觉得大汉的将军已经风雨摇摆。士族已经坐大,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对这次黄巾之乱的影响。

    “哦,爱卿继续说下去。”

    “陛下,眼前黄巾大乱已消,但各地还有小乱未定。士族们肯定会借此机会于地方坐大。陛下若想解决此患,不如改刺史为州牧总领一州军政大权。而后命陛下亲信的宗族与寒门子弟上任,如此一来,于内可压制地方士族,于外,一旦朝中士族有变,可令地方他们起兵勤王。以地方州牧牵制朝中大臣,他们必不敢妄动。”刘焉十分镇定的进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