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六章 小学、中学、大学,新的科举制度【求鲜花】
    第五十六章小学、中学、大学,新的科举制度【求鲜花】

    等朱元璋几人回来,

    惊讶的发现朱允熥竟然一个人吃上饭了!

    热腾腾的火锅在桌子上冒着烟,

    锅里面飘着满满一层的肉片,而朱允熥正在大快朵颐。

    杨怡清大急,在她的眼里,

    这可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啊!

    她现在后悔急了,自己怎么这个时候把皇上带回来了!

    “臭小子!竟然连吃饭也不等咱!”

    朱元璋见状急忙走过去坐下,拿起碗筷,也开始吃了起来。

    杨怡清愣了愣,皇上没有责怪少爷?为什么?

    刘伯温走到他的身边,笑着说道,

    “怡清小姐,他们爷孙二人,不能用常理推断。”

    “而且,你看,皇孙殿下虽然没有等上位,但是上位的碗筷却早已摆好,肉也正好烫熟。”

    杨怡清这才明白过来,

    而朱元璋与朱允熥却又因为一块肉起了争执,

    他们二人的筷子,都夹在了锅里最大的一块肉上,

    “皇爷爷,这是我先夹到的!”朱允熥怒道。

    “熥儿,谁告诉你的先夹到就是你的了?要看谁先吃到嘴里。”朱元璋奸诈的看着朱允熥,挑衅似的扬了扬下巴。

    “那你怎么就知道不是我吃到嘴里?”朱允熥反问。

    “你试试看啊!”朱元璋冷哼,“不是咱吹牛,能在咱的筷子下抢肉的......等等,你个臭小子,怎么就不知道尊老?”

    见朱允熥趁他说话,将肉抢走了,朱元璋急道。

    朱允熥理都不理他,直接将肉放在了嘴里,“嘶...好烫,那您怎么...嘶...就不知道爱幼?”

    杨清怡笑了笑,走了过去,给朱允熥倒了一杯水。

    ......

    终于,

    在争抢中,

    众人吃饱喝足,

    坐在座位上喝起了茶。

    刘伯温见众人不说话,说道,“殿下,实不相瞒,在下今日前来,是有要事想征求一下殿下。”

    他知道,就在自己给朱元璋提出了先生不够的问题之后,朱元璋带他来这里。

    就是想问一下,朱允熥有什么看法。

    于是便自己提出来,

    朱元璋看了看刘伯温,嘴角露出了笑容。

    “今日不谈正事。”

    朱元璋大怒,“今日怎么就不谈了?”

    朱允熥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刘伯温,“皇爷爷,到底是刘先生问我,还是您有事问我?”

    朱元璋尴尬的笑了笑,“伯温问你,跟咱啥关系都没有。”

    刚才与这臭小子一顿争抢,

    朱元璋可不想在这个时候落的个下风。

    刘伯温笑了笑,上位也开始刷小性子了。

    “殿下,确实是在下有事要问你,还请殿下帮在下拿一个主意。”刘伯温抱拳说道。

    朱允熥漏出了然的表情,

    “那既然如此,咱们出去说吧,别是旁人不得听的事情。”

    朱元璋又是大怒,“咱怎么就听不了了?”

    朱允熥鄙夷的看着他。

    “你这是什么眼神?!”

    “听得了,听得了。”刘伯温急忙说道,顺便擦了擦头上的汗。

    朱允熥摊了摊手,没有说话。

    见此,刘伯温急忙接着说道,

    “殿下,是这样的。”

    “朝廷在大明各处建设的学堂已经开始动工。”

    “若是顺利的话,大概下月,就会不断的完工。”

    朱允熥点了点头,示意刘伯温继续说。

    刘伯温顿了顿,苦笑道,“但是,学堂有了,现在先生却是不够了。”

    “根据您的提议,学堂不仅要教授学问,对于普通百姓,更要教授他们一技之长,所以......”

    “所以你找不到那么多的工匠?是吧?”朱允熥翻了翻白眼,没有等刘伯温说完,就把他要说的话说了出来。

    刘伯温愣了愣,“额...殿下聪慧,确实是这样没错。”

    “还请殿下给拿个注意。”刘伯温再次抱拳行礼说道。

    朱允熥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

    “你个臭小子,有没有主意?”

    “有就快说,没有就算了!看我做什么?”

    朱允熥叹了口气,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办?”

    李善长说道,“此事无解,大明可做先生的工匠缺少是不争的事实。”

    “为今之计,只能是有多少教多少,能教多少教多少,慢慢的将工匠的人数发展壮大。”

    刘伯温补充道,“而且还不知道人家工匠愿不愿意来朝廷的学堂任教。”

    现在的工匠,

    不论是哪行哪业,

    都有着一个规矩,

    那就是‘传男不传女,授徒留一手’。

    这也是现在的大势所趋,不是谁可以改变的。

    朱允熥点了点头,疑惑的问道,“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若是每一个地方都建设一个学堂,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这一下子可是把众人都问懵了。

    朱元璋也是皱着眉头,看了刘伯温一眼,

    刘伯温见状,急忙问道,“恕在下愚钝,殿下这话,什么意思?”

    朱允熥想了想,

    “就比如科举,为何非要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步骤,为何不让学子们统统都到应天府来参加殿试?”

    朱元璋闻言,喝道,“臭小子,你想将咱的皇宫给挤爆了吗?”

    朱允熥翻了翻白眼,没有理会他。

    刘伯温解释道,“殿下,那样的话,一是放不下,二则是天下学子何其多,若是全都来参加殿试,那怕不是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了。”

    “对啊,就是这样,同理,你为什么非要每个地方都要有好的工匠或者先生呢?”朱允熥说道,

    “完全可以将学堂分为三等。

    “比如‘小学’、‘中学’、‘大学’。”

    “在‘小学’里成绩优异的才能升到‘中学’。”

    “而‘中学’里成绩优异的才能升到‘大学’,只有从‘大学’里学习知识的才能参加科举。”

    “‘小学’不需要放特别优秀的先生,只要能教导基础知识便可,技艺也是同理,若是‘大学’里的工匠特别优秀的话可以成为皇家的御用工匠。”

    “这样既能激发学子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筛选人才。”

    朱允熥一连串说了这么多话,感觉口有些渴,正要喝杯水,却发现杯子空着。

    抬头看了看,

    却发现怡清手里提着茶壶,

    一脸震惊的望着他,

    不止是杨怡清,就连朱元璋、刘伯温、李善长都是如此。

    这可是一套全新的理论啊!

    完全避开之前的科举制度,成为一套新的制度。

    要知道一个制度的形成,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然而,朱允熥却是在片刻之间,就脱口而出。

    他们怎么能不惊讶。

    “上...位。”刘伯温颤抖着说道,“臣建议...实行殿下说的方法。”

    李善长也是呆呆的说道,“上位...臣...附议。”

    朱元璋慢慢的喝了口茶,说道,“伯温善长,回去再考虑一下细枝末节。”

    杨怡清呆呆的望着几人,

    然后看向朱允熥,

    少爷真的太厉害了!杨怡清在心中喊道。

    短短几句话,不仅提出了一个她从未见过的新的方法。

    更是将要改变整个大明。

    朱允熥站起身,伸出手在杨怡清的面前晃了晃,“怡清,回过神来,我渴了,给我倒茶!”

    PS: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