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17章,费马
    放榜,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以前得传来传去,现在好了,一张报纸,家在哪儿都有。

    要捉婿的快去。

    我要去姚家捉婿。

    饶桐工院,姚甘氏忙的,捉虱子自己头上,一边玩去。

    有人找姚夫人“兄弟同榜。”

    姚甘氏“终于不用我养了。”

    姚衡、姚徵、娘亲、别因为别人不要我们。

    姚甘氏“搬石头去!”

    好吧,搬石头是不用,干的不好怕砸了别人。

    这会儿赶工,能做的事儿多着,两个大小伙,加姚彻,娘亲和嫂子都能轻松点。

    姚甘氏,老娘这儿子没白养,人家徐公子十二岁去操练,干活虐待你了?

    没,娘亲很对,姚衡偶像是扈进士,还差的远呢。

    有人找姚甘氏,三公子也十七了,一定要娶个知书达理。

    姚甘氏、你觉得裴姽不知书还是戚雯不达理?我懒得和你们说。

    裴姽、我知道我算商户女。

    戚雯、我懒得说。

    三个儿子干活,姚甘氏带着两个媳妇,应付各路的。

    事儿多着呢,比如同榜来,还想在工院插一脚?

    姚甘氏请问,你要在工院当先生?当不当的来,我这儿十道题。答对了一年一百二十两银子。

    新科、举人、哪愿意?

    姚甘氏请问,你要帮我儿子搬石头?一天三十文。

    这牛哔举人,那来应聘的可不少。

    工院规定出来进士、一年一百八十两银子上下浮动,举人、一年一百二十两银子上下浮动,秀才、一年九十两银子。

    秀才高啊,能通过的就有资格。进士低啊,你能教好谁会埋没?就怕有的进士。

    大家都明白了。进士你是不会高高兴兴来,我也懒得伺候。

    聘工匠,也分三等一等一年一百五十两银子,二等一百二十两银子,三等六十两银子。

    一个工匠,一年能稳稳拿到一百二十两银子,还有地位。

    好多工匠,得来试试。

    工院招生也放出了。

    正月十七开学,六月十七一个学期;七月十七开学,十二月十七一个学期。一年就是十个月。

    年龄暂时十八岁以下,通过考试的。吃住都要求在工院,一年十六两银子,一学期八两。

    分三年班与五年班。以后会有十年班。

    饶桐县特热闹。好贵哟。

    据说,一年十六两,吃的一般,要吃好的另外加钱。

    大家看教室与宿舍,还不错。

    先生、办公与住的也不错。

    与图书馆不一样,这图书馆,也没建好。

    正在抓紧搭建二楼。好壕气!

    新城不论作坊或铺子,不论怎么整,都被压着了。工院,就像新城的王。二百兵马守着呢。

    所以,这书一定要读。图书馆快点修好啊,要进图书馆浪。

    不少人找姚夫人哭,为何歧视大龄青年?

    会试要限六十岁,你就限十八岁?

    姚甘氏想一巴掌替你老娘抽、这老娘也来磨,二十来岁的小伙,想破格录取,不是磨的,除非你有本事。

    一群人追问,破格录取的要求是啥?

    姚甘氏,举人?

    举?

    姚甘氏,秀才?

    秀?

    秀才还来这儿磨?工院厉害啊,举人秀才的学生也收。

    还真有秀才报名,是打算来,他娘亲他奶奶都拦不住,家庭伦理剧。

    几人闹到县尊那儿。

    许邛州,秋来瓜果不错,大家尝尝?

    老太太,不吃,除非孙儿回心转意县尊你哄哄我。

    当爹的,和县尊讲道理“从小就机灵,他奶逼着他读书,今年才二十,以为能中举的。他说从小就喜欢摆弄东西,要追求真爱了。”

    老太太、你真爱的竟然不是我!

    孙子“我读书就是为摆弄东西,徐小姐已经证明我是对的。走徐小姐的路,谁敢说我错?”

    老太太、县尊我不活了。

    娘亲哭着求儿子“读书才是正经。”

    儿子“你自己生个不正经的儿子,我都二十岁了,从来不问我喜欢什么。我做错了什么?我不孝吗?如果觉得我不照你们说的、就是不孝。那就对不住了。”

    娘亲嚎啕“你干嘛这么倔?娘还能害你?”

    儿子“你干嘛这么倔,我还能害自己?你就是读书少,不知道时代早变了。回去多读书,多看报,充实一下你的脑子。”

    老太太、我不识字。

    孙子、叫人读给你听。耍赖是不行的。

    老太太、我不听,我孙子就要做个清贵的读书人。

    孙子“那不如我去杀人放火。”

    老太太“你要气死我!”

    孙子“拿我一辈子让你开心,谁让我开心?”

    有人劝孙子“你既然会读书。”

    孙子怼上去“工院才需要脑子好的明白吗?脑子不好的还想科举呢。脑子好的在学算学。徐大先生就偏爱王居安。明年王居安也会进工院。”

    有人作证“王居安父母同意了。先生说可能做不了官,但能做个有学问的。他父母还看得开。”

    看得开的多了“算学、天文地理都是学问,又不是啥歪门邪道。”

    “费马或许就适合这。”

    “工院又不都是工匠,工部难道都是工匠?”

    所以,工匠也要人管啊,地主的田还有管事,他能混出名堂才好。

    人家张白、王锋举人呢,姚家三公子就不清贵?

    没人觉得他们搬砖就变工人了。这就是区别。

    工院不是还聘秀才?

    费秀才马“我要学的多了。”

    有人插话“你爹不给你银子呢?”

    费马“我有手有脚,二十岁养活自己是应该,我不想被他们当一盆花再养三十年。”

    人都乐了“你想干啥?”

    “做工院的一棵树啊。”

    捧场“想做栋梁啊。”

    费马“什么栋梁,百工,早就该摆脱低层次,徐小姐首倡,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别在举业浪费了,当然脑子不好使就别来了。”

    这小子,不知道徐小姐会不会揍他。

    大家意见大概是偏向费马,劝老太太。

    老太太不开森。

    县尊只好哄两句“那么多人举业,百工可是肇兴,这机会多那机会少。为何给工院大笔的投银子?人家眼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