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8章:小吏那些事
    九月,赵昕自各国借来的钱财到账,随即开启了更大规模的招工与扩张过程。

    在此期间,赵昕还专门兴办了一个农学院,招纳士人入内修学,之前念叨了好久,如今总算是筹备完成。教学内容不仅仅涉及熟读各种农书,也要求对各种农作物有着基本了解,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毕业考试结束之后,可不经科举,直接下地方任职。

    这条道路,比不得进士科,可是进士三两年就有数百上千人,朝廷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官职,大部分人要侯官数年才能任官,哪里比得上农学院毕业即就业。

    当然,有人说赵昕这是专门培养吏而不是培养官,赵昕也懒得理会他们,只要赵昕承认农学院学子有资格当官,那些臣子便是闹翻天也不重要。赵昕需要的是真正于国有用之人,科举考一些诗词文章,谈一些儒家经典,对于治国的用处又有多少呢?

    宋朝,其实也不仅仅是宋朝,特别是科举制出现后,中国封建社会上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官员年年换。而真正办事的小吏则是不然,一辈子待在一个位置上,父死子继,势力盘根错节,糊弄上官那是基本操作,乃至于让上官帮自己背锅,也是常有的事情。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即便是两府内的小吏,他们能够接触这个国家最为顶级的消息,按理说应该要很高的文化水平才行吧,想想后世国考,想要进国家部委,几乎是难如登天。可是两府小吏不是举子,也不是秀才,只要粗通文墨就可以了。

    宋朝官员数千,小吏则是有数万,数万小吏中,一半的小吏工资极低,养活自己一个人都够呛,还有一半的小吏没有工资。当然也不是真的没有工资,而是他们的工资由当地主官发放,而不是由国家发放,有些类似汉唐时代的幕僚,最为典型的就是师爷了。

    师爷本身并不属于官僚体制内,只是官员的附庸,但是任何一个官员身边都会带一个或者一群师爷,得要精通法律条文,了解典礼大事,还能够写贺文庆表才行。在官员需要做某事而不方便亲自去做的时候,师爷还能够代为效劳。

    官员,吏员,虽说仅一字之差,却如同天壤之别。小吏因为自己地位低,工资低,还没有上升空间,加之掌管地方的各处命脉,贪腐那是再常见不过。官员还要顾忌一下名声,收钱收的束手束脚地,而小吏可是完全不用在乎这些,怎么来钱干什么。

    汴京几个小吏世家,自从五代以来,就一直担任各个重要部门的吏员,家财万贯那是再常见不过,控制着不少的产业。当然,这些小吏世家能够存续下来,免不得四处投献,给自己找靠山,甚至直接就是一些官员的白手套。圈子里面的人,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但是总体而言,也是错综复杂。

    小吏真的没有可能上升为官吗?其实也不然,大致有着以下办法。

    首先是军功,地方若是出现叛乱,你临危不乱,稳如泰山,顺利剿灭叛乱,就能够进入武将系统,而不必受文官体系的约束。

    其次是有人推荐,这就需要养望,有名声,弟子满天下,或者孝行天下皆知。这条路其实也很难,推荐之人本身地位需要足够高,要能够直接上书天子才行。若是你坐赃犯罪,那推荐之人还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基本上也很少有人愿意为一个小吏赔上自己的政,治生命。

    最后,你要是真的觉得小吏当的没有意思,被上官驱来喝去,当成牛马一样对待,完全可以自己离职,主动参与科举。比如夏竦就因为父亲军功而得了吏职,后来自己应举制科直接当进士,鱼跃龙门。但是这种例子终究是少之又少,一百年都未必出一个。

    总体而言,要是真的当了小吏的话,还是尽早打消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专心想想如何糊弄上官,欺上瞒下来得好。这是眼下为吏的最优解,否则就一天那点钱,管饱都费劲。小吏心心念念着欺上瞒下,鱼肉百姓,而官员们为官第一课就是如何调教小吏,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这也是一对延续数百上千年的矛盾体了。

    有人造谣赵昕成立农学院是为了培养吏,而不是官,的确打消了一些人入农学院修学的心思。赵昕懒得做解释,在他眼中,如同泾渭分明一样的官吏之别,就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隋朝之前,知州知县可以自由任命判官主簿,两千石官员几乎是地方的小国王一样,无人能治,汉武帝设立刺史监督,结果掌握监督权的刺史转身成为地方主官,在三国乱世的时候甚至连兵权都窃取过去,魏晋南北朝时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隋文帝登基后废止此项规则,地方重要副官必须要经过中央任命才行,由此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势力。

    但是因为时代限制,更下一层的小吏任免权力并没有收上来,以致形成吏有封建的态势。人人都知道有问题,可就是无法解决,只能够依靠官员个人能力。官员若是有能力,奸滑之吏就偃旗息鼓,不敢鱼肉百姓。官员若是无能,小吏就架空上司权力自己作威作福。

    这个问题在后世其实已经解决了,办法就是科举分离,高考取得报考做官的资格,公务员考试选拔官吏,将小吏的任免权收回中央。而公务员考试中,分为国考和省考,前者去中央或者省市中心城市,后者去县乡地区。

    后世也有官吏之别,但是更为隐晦。要当官,最好的途径的选调,也就是成为各个院校内的杰出人才,得到推荐后去地方历练三年,即调任副处,跨越普通公务员一辈子也未必能够跨越的台阶。

    有些人认为赵昕这是在选拔吏,可是如果依照后世的观点来看,赵昕反而是在培养真正的官员。当然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否则触及进士科学子的利益,赵昕都担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