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330: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330:这一生,已胜人间千百生!

    与此同时。

    在画面之中,苏晨的声音仍然清晰无比。

    在丽江逗留近半个月,见继续北上无望,徐霞客转而南下,准备经由腾越州(今腾冲)出境。

    途径大理,在苍山洱海间寻觅风、花、雪、月。

    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1639年四月中旬,徐霞客从永昌府(今保山市)西行,翻越高黎贡山,抵达腾越州(今腾冲)。

    并赋予其“极边第一城”的称号。

    徐霞客本欲继续西行进入缅甸,却再次遭到阻拦,人们说五月的丛林中瘴气甚厉,还有野人出没,西行会有性命之忧。

    实际上。

    此时的徐霞客已有54岁高龄,长年的奔波已使得他“两足具废,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他最终放弃了出境的念头。

    这是徐霞客旅行30年来,第一次主观上的放弃。

    腾冲,成了徐霞客人生旅程的终点站。

    《尚书·禹贡》中讲“岷山导江”,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长江的源头在岷山。

    但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徐霞客却认为,长江的水量远大于黄河,长江的长度不应该比黄河短,所以源头一定不在岷山。

    他翻阅群书,发现大家都只是在重复别人的话而已,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探查。

    虽然受阻于丽江,但他这一路走来,对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这一结论已确信无疑,所以他在《溯江纪源》中斩钉截铁地宣称:

    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孔子编纂的《尚书》中长江源头的结论进行勘误。

    勘误,似乎是徐霞客的强项。

    1618年,徐霞客先后登顶天都峰和莲花峰,判断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而非人们认为的天都峰。

    1632年,徐霞客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徒手登顶雁湖岗,证明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并不是发源于山顶的雁荡湖。

    1638年,他从广西一直持续的云南的南北盘江源头考察指出了《大明一统志》中的种种谬误,最后对这种不负责任的编辑还气呼呼地说:

    彼不辨端末巨细,悍然秉笔,类一丘之貉也夫!

    不止勘误,徐霞客对地质地理学的理解和见识也远远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

    在《粤西游记中》他寥寥数语便点透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比如,他这样解释峰林峰丛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

    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滴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

    这看似风轻云淡的背后,是徐霞客不辞艰险地钻了两百多个洞穴,攀援了无数座石灰岩山峰。

    徐霞客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最杰出的岩溶地貌专家。

    如果我们一个世纪前有更多的发言权,那么这种美丽的地貌景观也许就会被冠上桂林或徐霞客的名字。《徐霞客游记》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同时。

    这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书,古时候,人们称它为“卧游胜具”,意思是卧在床上看书就能达到亲临其境的效果。

    因为徐霞客的游记除了记录山川地理,还有他以日记的方式,表露出作为一名“驴友”所经历的种种遭遇,以及其温柔而有趣的内心。

    徐霞客是一个在用生命旅行的人,他的游记中不乏惊险刺激的情节。

    比如,时不时要和强盗打照面:

    余谕其此间去吉郡甚近,何不同至郡,以舟畀给以汝。

    其人闻言,咆哮愈甚,竟欲顺流挟舟去。

    余乘其近涯,一跃登岸……

    有一次遇到强盗抢船,我跟强盗商量,等一同到了吉郡府再把船给他们,他们听后大怒,要强行把船拖走,我趁船靠岸的时候,身手敏捷地跳上了岸……

    又比如在云南腾冲,他听说石房洞山上有一个山洞,非要去探个究竟。

    但上山无路啊,徐霞客的冒险劲头冲上脑壳,于是他四肢并用,攀援而上:

    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土太松软,脚站不上去,只能抓着草爬,一会儿草也要断了,幸好抓住了一块石头。

    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

    然而石头也很酥脆,一碰就碎,好不容易抓到一个稍微坚固点儿的,只能把自己一动不动地平贴在悬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

    54岁的徐霞客在记述这一片段时心有余悸地写道:

    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

    除了惊险的,还有很多好玩的事,也被忠实记下:

    独此寺丽妇两三群,接踵而至,流香转艳,与老僧之坐日忘空,同一奇遇矣。

    为徘徊久之。

    有一天,在杭州的一个寺庙里来了一些香艳漂亮的女人,她们和老僧坐在一起望着天空发呆,真是一个奇遇,我来回看了半天。

    忽有四人持镖负弩,悬剑橐箭囊矢,自后奔突而至………

    皆勇壮凶狞,似避雨,又似夹持。余甚恐。问余何往,余对以都匀。

    问余求烟,余对以不用。

    又有一天正在贵州的山里冒雨赶路,忽然后面冲过来几个持枪带箭的彪形大汉,不知道是要在我伞下躲雨,还是要绑架我,把我吓得够呛。

    他们问我去哪儿,我说去都匀,问我要烟,我说我不抽烟。

    更多的,是旅途中那些平淡而真挚的小细节。

    比如第一次登上黄山后,赶上大雪封路,便坐在山中的寺庙里听了一天雪滑动的声音。

    初四日,兀坐枯坐听雪溜竟日。

    又比如在福建登上了一座叫仙阳岭的小山,阳光好,杜鹃花开得很可爱。

    仙阳岭不甚高,而山鹃丽日,颇可爱。

    1636年,在徐霞客将要开始西南之行时,江阴迎福寺有一名虔诚的僧人,法号静闻,他禅诵二十年,用自己的血抄写了一遍《法华经》,想要将其供在云南大理鸡足山。

    那时的云南还是难以涉足的偏瘴之地,静闻深知靠一己之力是去不了的,他听说徐霞客要去云南后,便谋求与其一起上路。

    起初的旅程还算风平浪静,1637年二月,一场灾难打破了他与静闻相惜相携的谈笑风声。

    十一日。

    那天夜晚行舟时,众人听到了岸上的哭声,心中恐惧,全都默默无声。

    只有静闻心生怜悯,上岸查看,不料却是盗贼设下的圈套。

    突然登船的劫匪亮出大刀,人人跪地求饶,跳水逃命,在混乱中也只有徐霞客侥幸未被刺伤。

    寥寥数笔,便得知那夜的九死一生。

    旋即听到有喊我的,我知道是静闻,心中暗喜道:“我三人都还活着¨ˇ。”

    此事过后,徐霞客与负伤的静闻继续上路,到九月二十二日,静闻在广西南宁的崇善寺卧病不起,徐霞客为了行程,与之暂别。

    等到十二月十日回到崇善寺时,徐霞客才得知他走后两天,静闻就与世长辞,只留下遗言:必定骨鸡足山。

    其实徐霞客与静闻,也只是萍水之交,就像我们在旅行时遇见一两个谈得来的,留下微信号这样的友情而已。

    静闻没有写日记的兴趣,徐霞客也没有向佛的热情,事已至此,徐霞客继续上路就行了。

    但是徐霞客没有这样离开。

    静闻曾见我,要我带他前去鸡足山。

    我答应过他。

    可是静闻已经死了。

    那我就带着他的遗骨去鸡足山。

    我一定要了却静闻心愿。

    不管有多难!

    崇善寺的僧人欲私分静闻随身衣物,徐霞客在百般阻挠里收掇静闻遗骨,办理静闻的后事,没有多余的言辞,却字字诛心。

    乃先起窆白骨,一瓶几满。

    中杂炭土,余以竹箸逐一拣取,遂竟日之力。

    仍以灰炭存入瓶中,埋之旧处,以纸数重裹骨。

    只得先葬白骨,几乎装满一个瓶子。

    瓶中杂放着炭灰,我用竹筷子逐一拣出来,竟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

    仍把木炭灰存放进瓶中,埋在原来的位置,用几层纸裹好白骨。

    只得戒衣、册叶,乃得抱骸归。

    昏暮入邓寓,觅烛,重裹以拜,俱即戒衣内着。

    包而缝之置大竹撞间,恰下层一撞也。

    是日幸晴霁,故得拣骨涯滨几近竟日。

    只得到戒衣、经卷,这才得以抱着骸骨归来。

    在昏黑中走入邓家住所,找来火烛,重新裹好骸骨拜过,全部包好缝起,放在大竹箱内,恰好装满竹箱的一个下层。这一天幸好晴朗,故而能够整天在溪岸边拣骨头。

    一年后,1638年的冬天,腊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背着静闻的遗骨,抵达了鸡足山。

    当他抵达的时刻,古刹众僧无不动容。

    二十六日……余以其穴近仙陀之师为便,议遂定。静闻是日入窆(埋葬)。

    26日,我觉得墓穴近仙陀之师,就此议定。静闻这天下葬。

    当静闻骨灰与血书都交付寺院,尘埃落定,徐霞客也放下了心中的重石。

    这一生已胜人间千百生!

    而长年的奔波,对人生难道不是没有伤痕的吗?

    不是的,到1640年,55岁的徐霞客再也走不动了,几个精壮的纳西族汉子遵照土司木增的命令,将他抬回了3000公里外的江阴老家。

    一行人,穿山越岭,披风沥雨,足足走了156天。几个月后,徐霞客在自家的病榻上辞世。

    徐霞客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了。

    但是,真的就此划上句号吗?

    回看徐霞客最重要的生平,无非是行走和记录。后人为他加上地理学之父、探洞第一人各种称谓,可是我觉得,这些头衔与徐霞客本身相比,都如烟似烬。

    他曾在病床上这样说道: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张骞、唐玄奘都是受国命之托西游。

    我就靠自己一身老布衣、一根手杖、一双麻鞋,走遍河沙、昆仑、西域,这一生没有遗憾。

    徐霞客究竟还给了我们什(了诺的)么。

    遍寻所有的句子与词汇,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

    因为没有任何赞誉之词,能超越那样的荣光,那就是:

    一个人用一生的时光,去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

    在画面徐徐落幕之际,弹幕之上,无数观众也是踊跃的讨论了起来。

    “¨〃一口气读完,感觉徐霞客很可爱啊!”

    “之前看了明朝那些事,才知道徐霞客放弃功名,去远游的原因,现在在看完这一期视频,才更加相信因果循环,历史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人失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带来的却是惊喜!”

    “只要活着,就一定会出现奇迹!”

    “在那个年代,能诞生徐霞客这样的奇人,真是各种机缘巧合,无一不成!主要还是其父母洒脱超越当代的家庭观念,才能让他安心旅游啊!”

    “从小就十分疑惑,明代车舟尚不发达,徐霞客是如何做到游遍神州的?现在才知道,原来那个时候的远游,竟然如此艰辛!”

    “徐霞客是一个很有风骨的人,令人尊敬,爱戴!”

    “古人尚且有如此快意人生,吾辈牵绊太多,好生可怜永!”

    “特别欣赏徐霞客,喜欢这种有态度,不一样的人生!”

    “感觉古人的文化都特别深,徐霞客也没有上过什么学,但寥寥数句话,写出来的东西,却依然能够如此深刻!!”

    而。

    也在这个时候。

    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踊跃发送弹幕的时候,画面之中,突然传来了一道声音。

    那是一道,光芒四射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