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三章百代词首
    这首诗李元朗让他背诵的时候也就感到最后一句极其霸气,心中也是喜爱不已,却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在此得到几名文坛宿老如此高的赞誉,心中不由得更加忐忑了起来。

    他不由自主地回头向门外看去,却见那家伙蹲坐在一块石头上不断低头,居然正在打瞌睡,好像对自己能否入选并不在意。

    或许,是心有成竹吧?

    房中几名老者交头接耳了一番,贺维庸笑着对高继纶道:“这位高郎君,不知你出身何地,年纪几何,听口音不似我蜀地之人啊?”

    这是打算查户口了。

    高继纶感觉躬身施礼。

    “高某乃河北人士,年二十一,家中老大人名讳高公顺励,乃是河北道魏博军中戍将,目前正戍守潼关。”

    三老彼此看了一眼,便点了点头,

    “原来是高老将军之后,也算是登对,高公子,这第一关算你过了,一个时辰之后还请移步院中文擂,与众位才子为我蜀地文坛添加一道边塞风采!”

    高继纶有样学样,也是退到门口,再次施礼后才转身出门。

    之后一脸惊讶地看着面前正在打盹儿的李元朗,心中却泛起了层层巨浪!

    早就听闻此人在两年前文采造诣颇高,但一场大病之后,不但口不能言了将近一年,而且性情大变,不但对笔墨学问再无一字传出,还成了一个乖张跋扈的纨绔。

    虽然这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也隐隐感到这位寿王是在藏拙,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看似还算可以的诗文居然能得到文坛宿老如此推崇。

    这简直颠覆了他对李元朗的所有感官认知。

    作为一个武人,虽然嘴上瞧不起那些耍笔杆子的文弱书生,但却在心底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一些羡慕的,甚至是尊敬。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如今唐庭朝野已经隐隐有一种重文轻武的迹象,以往地方节度使都是优先选择武将来担任,可这几十年来,不断有文臣开始担此职位,而且还越来越多。

    例如目前的川西节度使就是一位文官,而河中节度使还是一位晚唐著名的诗人,名震南诏和江南的高骈身为武将,更是一位文学家。

    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文人的地位,将本就相差有些悬殊的距离拉得更加巨大。

    可以说,这时就已经有了后世宋朝的影子,只不过还没有浮出水面。

    也不知二人是否有了心灵感应,高继纶正在胡思乱想,李元朗打了一个喷嚏,居然醒了过来。

    “高大哥,如何?”

    高继纶喉结滚动,使劲咽了了一下口水,最后还是放下心中所想,躬身道:“殿下文采,自然得过!”

    “哦,那我就放心了,据说这节度使后园中已经准备了各式果品点心,本王都快饿疯了,赶紧走,莫要被其他人抢的一块不剩!”

    李元朗站起来用力敲了敲腿,拉起高继纶的手腕就往擂台的方向跑。

    文府苑是这节度府中另一处较为雅致的院落,半月的拱门,红瓦白墙,爬山虎等绿植几乎将整道墙覆盖起来,犹如一道绿栅栏。

    院中布局错落有致,居然有一丝江南园林的意思,其中各种亭台楼阁,活水石路蜿蜒,虽是初冬,却依然给人一种身在盛夏的错觉。

    正北一座阁楼前就是一个小广场,此时也是红毯铺地,一名姿色上佳的女子正翩翩起舞,口中吟唱,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声音婉转悠扬,吐字圆润低沉,将女子的哀愁表现得甚是传神,围观欣赏之人不然举杯喝彩。

    李元朗不知道,这是李白的一首词,名叫《忆秦娥·箫声咽》。

    和另外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并称百代词首,对后世影响极大。

    同时他更不知道,他让高继纶背的那首《己亥岁》并非他记忆中的北宋诗句,也是唐朝的。

    而且,这位原作者曹松,目前还活蹦乱跳的活着,只不过这首诗将是在明年才问世而已,真正地达到了夺人之美于前的效果...

    词这个东西,是伴随着曲而生的,也只有唐宋这般的盛世,才能催生出无数佳作。

    所以在目前,一名青楼妓女若是能求得一首好词,再谱上相应的曲子,很快能从籍籍无名一跃成为行中翘楚,一步登天。

    这就很类似后世那些一曲成名的歌手明星。

    太白会虽然是个打着文会幌子的比文招亲,但文会该有我玩意却也一样不少。

    此时早早就有仆人挑起了灯笼,每个灯笼下面挂着一个小纸条儿,上面写着一个谜语或者是对峙的上联。

    灯笼身上则印着某某楼,某某院的名字,一看就是各个青楼弄出来吸引才子为其抬高名气的。

    院周围的回廊中,早就布满了桌案,绝大多数上面摆着各类果品茶点,只有少部分布置着笔墨纸砚,方便某个家伙突然诗兴大发,写意挥毫之用。

    李元朗嘴里叼着一块点心,怀里还捧着几块,凑到那灯笼下看看上面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山上有山归不得,湘江暮雨鹧鸪飞,打一字!”

    “呃,不会!”

    走到下一盏面前,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光,打一物!”

    他咧了一下嘴,也不会。

    连着看了十几道灯谜,结果居然一个都没听说过,回头问高继纶,后者一脸茫然,

    “殿下就莫要为难咱了,现在咱满脑子都是那些诗文词句,就怕忘了。”

    李元朗摇了摇头。

    媳妇迷!

    这次太白会请的自然不都是未出阁的大姑娘,也不都是未曾娶妻的少年才子。

    很多都是携带家眷前来给颜庆复捧场的官员或者富绅名流。

    大唐虽然较为奔放,还是用一排屏风将男女象征性地分成了两拨,至于你要厚着脸皮往对方那里挤,只要不讨厌,也没人会说什么。

    虽然那文擂还没开始,但也有人手痒,不断在几张案几前随手写下几句诗词来,不但能临时提高下自己的人气,还能招来不少待字闺中少女的尖叫崇拜,很是得意。

    后方正好有人将其中一道之谜解开,一名青楼伙计马上大声吆喝,

    “孟公子解得吾散花楼谜题一道,清澜姑娘有请入幕!”

    推荐:<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