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二章边塞第一
    李元朗说完,指着湖中那两位所谓的才子笑道:“这俩货百分百是冲着颜家小姐来的!”

    然后又看了一眼岸边那些打扮得如同花蝴蝶一般的才子,“喏,这些人几乎都是抱着吃天鹅肉的心思来的。”

    结果转头一看,高继纶依然眼神空洞,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才见了一面啊!

    人家甚至连正眼都没看你一下,这算是单相思还是一见钟情?

    老实说,李元朗是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这玩意儿的,两个人没好好谈谈恋爱,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对方?

    不过这时看来,好像还真有,难道是这货二十多岁了,开始春心萌动?

    他眼珠转了几圈,用胳膊肘使劲将这货撞回神儿,

    “你跟我说,你是真的喜欢人家,还是看中了她的家世?”

    高继纶诺诺道:“自然是人,哥哥我第一眼就看中了她,之后才知道她的身份。”

    后者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的记性咋样,若是记性好,咱们再搞明白这文擂的规则,也许还有机会!”

    高继纶马上精神焕发,单膝跪在李元朗面前,

    “殿下,只要您能帮咱,别说是背文章,就是石头咱都能啃下一块来!”

    “如此甚好,那就走着!”

    摩诃池四面绿植环绕,最南面就是一座府邸的后门,也就是川东节度府。

    此时后门大开,府中除了一些机要和内眷之所不能随意走动外,其他地方都可任意浏览。

    二人随着人流晃到一处三层绣楼之外,发现这里果然有一座临时搭建了池塘之上的擂台。

    这台子由十几艘舢板拼凑在水面上,上面搭起一个凉棚。

    其中两根支撑凉棚的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

    “吟诗作赋,心醉书山芳草地;

    精艺修德,情飞西蜀艳阳天。”

    在池塘边就立着一个告示栏,上面写着打擂的规则。

    规则不算复杂,分初中高三关。

    第一关就是在诗词对赋中任选一种写在宣纸上,交由三位本地文坛宿老点评,合格者就算过关。

    其中的“对”指的是做对子。

    第二关就复杂了一点。

    先是在主人在擂台上出题,第一个将题目较为完美答出来的人就是擂主,从而有了出题的权利,用来考验下一位攻擂者,同样是诗词对赋中抽取三题为限。

    其中出的题目必须是自己能解答,并将题目的答案提前在几位文坛宿老那里通过备案,几位宿老觉得合理才行,免得有人故意出一些类似千古绝对的玩意投机取巧。

    第三步就简单了,

    最后站在擂台上的家伙需要解答主人的一个问题,答对了,神秘大礼。

    答错了,或者主人对答案不满意,那么滚粗,第二天接着来。

    若是三天之后还是没人让主人满意,则三天中最优者之间来捉对比试,胜者同样获得神秘大礼包。

    目前,谁都清楚这神秘大礼包就是指颜家小姐。

    得到了这位的青睐,不敢平步青云,但在蜀地三川就已经算是爬到了顶级的行列之中了。

    李元朗看着皱了下眉,便拉着身旁一位书生打扮的家伙问道;" 这位兄台请了,小弟发现这里似乎有一个漏洞啊!"

    这人低头看着他一笑,这么点儿就想着娶媳妇儿?

    但还是连忙回礼,

    “不敢,不知有何指教?”

    “小弟有个疑问,若是有人提前找人代笔,岂不是第一关很容易就混过,万一此人还走了狗屎运,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还抱得美人归,这该如何是好?”

    这人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压低声音道:“小兄弟请想,这可是东川节度使的孙女啊,就算这人成功获胜,不说文人相轻互相揭短儿,颜老令公就得在二人成婚前将此人的祖宗十八代查个抵掉儿,一旦名不符实,嘿嘿...”

    他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全家都会被咔嚓了!”

    李元朗吸了一口冷气,这些地方节度使掌握着一地的生杀大权,想要灭一族不过是动动嘴皮而已。

    不过,呵呵~

    摩诃池外某个幽静的小亭,两个家伙鬼鬼祟祟。

    一人不断用竹枝在地上划拉着什么,一人则一脸上战场前的严肃表情,看着地上的字默念不已。

    李元朗很意外,本以为高继纶作为一名武将,脑袋里面装的全是肌肉。

    没想到这家伙的记忆力居然很是不错,不能说过目不忘,但几遍之后,一首不长不短的诗词也是倒背如流。

    好像,比他的脑子强...

    “丫的,为了娶媳妇,果然能激发出人的潜能!”

    默默给自己一个安慰,见高继纶已经可以将写在地上的诗句背的一字不差,便用脚将之擦去,重新换另外一首。

    如此这般,二人在这里呆了足足两个时辰,度过了整整一个中午。

    因为李元朗的习惯,他随行人的胃都已经适应了一日餐的规律,所以,当他们再次走向节度府后门的时候,饿得有点双腿无力。

    这时的摩诃池岸边依然热闹非凡,不断有所谓的才子泛舟临湖,做出种种潇洒的举动,引得围观的小姐们尖叫不已,花痴连连。

    而那些雇不起舟船的寒门子弟也没闲着,一双狼目如同X光般不断在燕瘦环肥间扫描,恨不得将眼珠子放进这些小姐们的胸衣中。

    可一旦有女子看向这旁时,马上就换上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还时不时挥动几下手中折扇,自认风流。

    蜀地的初冬虽然还不算冷,却也不怕将自己扇成感冒。

    高继纶接受了半天文艺熏陶,见此场景不住摇头,

    “真,斯文败类也!”

    再进后门,往右侧一拐就是一宽大厢房,大门四开,面东朝西摆着三张案几,三名年纪不小的老者正襟危坐,不断看着手中的学子们递上来的诗稿。

    背对着大门的房屋正中,一名书生打扮的人躬身弯腰,看他袖口不断抖动,就知道此人心里极为紧张。

    不一会,坐在正中的一名皓首老者道:“宋文胜吧,你的这首诗写得不错,虽然稍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吾等三人就算你过了初试。”

    那人马上一躬到地,

    "谢三位夫子,学生感激不尽!"

    说完,倒着退到门口,这才转身离开。

    李元朗一看,便对高继纶一笑,

    “高大哥,进去吧,有样学样,莫要失了礼数。”

    高继纶有点忐忑,毕竟心虚,便犹豫着在门口打转。

    最中间那位老者一看,就“呵呵”一笑,

    “这位郎君莫慌,老夫看你英姿飒爽,身材孔武有力,莫不是文武兼修之辈,可莫要失了武人的锐气。”

    高继纶闻言,脸上一红,在门外施了一礼,看了身旁的李元朗一眼,这才大步跨进了房门。

    见高继纶进来,另一名年纪稍小一些的老者便道:“这位郎君想必已然知道规矩,可在诗词赋中选择一类,将你腹中诗文写于宣纸之上,由吾等三人传阅之后,只当给你一个公平的结论。”

    高继纶深深吸了一口气,想着早上颜千雪语笑嫣然的模样,终于放下心中不安,走到一旁的书案前,研磨润笔,转瞬间就将一首诗写了下来。

    他双手将诗稿递到左侧的一名老者面前,“还请老夫子点评一二。”

    说完,学着刚刚那人的模样,走到屋子正中,肩膀一搭,躬身等候结果。

    这老者抖了抖诗稿,一扫之下便二目圆睁,拿着宣纸的手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他皱着眉又仔细看了几遍,抬头看着对面的高继纶颤声问道:“高郎君,这首诗真的出自你手?”

    高继纶就怕有人问这个,他的脸皮可没有门外某人坚厚,但此时箭在弦上,只得暗中咬了咬牙,按照李元朗提前给他准备的词回道:

    “不才,正是某前些时日偶感而作!”

    “好!好!好!”

    这老者连呼三声好,然后就将这诗稿送到了身边那白发老者案上,

    “老师,这一日来,或者说这几年来,此诗当推边塞第一!”

    其他两人早就好奇不已,那名看着年纪最轻的老者虽然其貌不扬,但也是整个东川公认的文坛巨擘,只不过一心钻研学问,不愿入朝为官而已。

    这白首老者曾经是宣宗朝的进士,做过一府刺史的,名叫贺维庸,一手漂亮的骈文为宣宗称赞。

    能把极为晦涩的骈文写得出彩,可以说,文学造诣是极高的。

    贺维庸捻着胡须将诗稿拿在手中低吟: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身旁的另一位老者早就将头探了过来,看过之后,不由得轻轻敲击了一下桌案,

    “好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前三句应该是说当年安贼寇中原,而最后一句却直抵作诗之人胸怀,可与少陵野老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互相辉映,甚至在珍字一途更加简洁练达!”

    贺维庸不断点头,

    “实乃佳句也,整首诗的前三句徐徐道来兵戈民苦,还算上佳,而最后一句气势磅礴,占了诗中七分境界,果然如光文老弟所言,乃十年间边塞诗中第一!”

    推荐:<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