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一章 吕氏春秋,闻名天下【求全订求自订】
    第二百三十一章吕氏春秋,闻名天下

    《吕氏春秋》以儒家孔子之道为主干,老子道家之道为基础,再辅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作为讲解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算是集齐天下之道于一书当中。

    酒香也怕巷子深,吕不韦将《吕氏春秋》著出来之后,却发现除了他和他的门客,以及一些关系相近的人知道这本书,世人根本不知道这本书。

    吕不韦为了让《吕氏春秋》名满天下,想到一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吕不韦本是商人,又玩弄权术多年,最擅长琢磨人心。

    他让人把《吕氏春秋》抄写整齐,挂在咸阳城门上,声称:“若是有谁能改动书中一字,一字我赏一千金。”

    为了扩大这本书的影响力,吕不韦还专门请各国的游侠和有识之人,前来改动。

    纷来到咸阳观看《吕氏春秋》。

    只不过,他乃是秦国丞相,位高权重,谁敢犯他的名讳,改动书中一字一句?

    再者,《吕氏春秋》本就是上千人齐心协力编撰而成,本就是精益求精,无错处可寻。

    经过这件事,《吕氏春秋》名声大噪,吕不韦也跟着《吕氏春秋

    》享誉天下,这件事后世称之为“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这本书以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为中心,又将儒墨两家之思想穿插其中,并兼并诸子百家的道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秦国正逢兼并六国,若是始皇采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必定会大大缓和社会中的矛盾,消除百姓心中的恐惧,从而让百姓忘记国仇家恨,休养生息,有利于社会发展。

    只不过赢政性格刚硬,手腕更是强硬铁血,他治国之道,也如同他的性格一般,故而他治国选择了强硬的法家治术。《吕氏春秋》

    也便被他扔到了一边。

    当然,这其中也有他刻意避嫌,生怕以吕不韦为首的吕氏势力越来越大。现如今,缪毒被除,吕不韦和赵姬的事情也败露在赢政面前。不过赢政知道,吕不韦历经四任君主,在秦国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不可能像缪嘉这般容易铲除。

    他并没有急着动吕不韦,他韬光养晦,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也渐渐开始剪除吕不韦在暗中的党羽。

    在他登基的第十年,他已经在华阳太后的帮助下,掌握了秦国大权,再也不惧吕不韦的势力。

    他下令免除吕不韦相国的职努,并且勒令他离开权力中心咸阳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

    握。

    他这个举动,等于说是昭告天下,秦国的大权,只能他一个人掌赢政自小丧父,年幼的他,在面对秦国政治事务时,都是吕不韦在旁边帮他独当一面,是已他把吕不韦称为仲父。吕不韦虽然贪恋权势,可对秦国政务也是兢兢业业。赢政之所以没有杀吕不韦,正是顾及对吕不韦的恩情。

    只不过吕不韦掌管秦国政务长达十二年,尾随在他身后的势力,数不胜数。

    现在他一朝落马,他背后的势力也跟着衰落。

    这些人不甘心就此衰落,便想让吕不韦重新回到秦国权力的高层。

    他们源源不断的去赢政面前,为吕不韦求情。

    吕不韦的势力盘根错节,他在秦国掌握大权之时,并没有自视甚高,而是广交能人志士,故而他就算是被赢政免除了政务,在秦国还是能呼风唤雨。

    他在秦国神通广大,各国诸侯有事相求之时,便会前来找他。他被赢政罢免一年有余,各国诸侯也频繁地派遣使者来到洛阳前去问候吕不韦,往来的车队不绝如缕,人称"相望于道"。赢政虽说罢免了吕不韦,可他也不是天真之辈,自然处处提防着吕不韦势力复辟。

    现如今看到吕不韦和诸侯们往来密切,赢政便以为吕不韦不甘心,想要勾结诸侯,在秦国发动叛乱。

    赢政直接修书一封给吕不韦道:"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可以在河南洛阳有干亩封地,可以享受上千户人的供养?你和秦国王室有血缘关系吗?被人当成王室的亲戚享受王室的尊荣。

    了蜀地。

    在质问完昌不韦之后,赢政直接命令吕不韦带着他的家人迁徙到蜀地,虽说土地肥沃,可这里还是被山东六国列为蛮夷未开化之地。

    吕不韦在蜀地,是万念俱灰。

    耀毒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也知道赢政一向是手段强硬。

    听音听弦外之音,他从赢政的质问中,感受到了赢政对他的厌恶,为了不让家人牵涉其中,死于非命,吕不韦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切。

    只可惜骑虎难下,吕不韦死后,赢政并没有为难他家人。

    但是,吕不韦在秦国根基深厚,他又倾心经营多年,343广交天下好友,众人也倾慕他的人品和才华。只是这些东西,本就是一把双刃剑。

    吕不韦的家人们,自认为吕不韦于秦国有不世之功,该享受被人来吊唁的荣誉。

    他们在吕不韦死后,并没有低调处事,而是当天就把吕不韦自杀去世的消息传播到了各地。

    吕不韦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去,散落在各地的门客们,纷纷不辞劳苦,赶赴秦国,为吕不韦吊唁。

    而那些以往和吕不韦来往的商贾们,也都放下手中生意,亲自前来奔丧。

    六国君主或者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们,他们不方便亲自出面,便安排亲信之人,代表自己去给吕不韦吊唁哭丧。

    这些人在同一时间赶往洛阳,洛阳一天之内,竟然聚集了好几千给吕不韦吊唁的人。

    他们在商量过后,打算把吕不韦埋葬在北邙山。

    这北邙山,巍峨青山,绿水环绕,乃是洛阳倚靠的山脉,天下之人公认的祥瑞之地。

    从东周的时候开始,历代的周室王公贵族们,在死后首选墓地就是北邙山。北邙山代表着什么,其中意味不言而喻。看小说,就来5G小说网! 速度飞快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