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章 打了个寂寞【第六更】
    “放!!!”

    砰!砰!砰!

    第三天的清晨,安静的红河北岸又被明军的火炮声给吵醒了。

    这次郑军有所防备,士兵基本都是躲在昨晚弄好的木栅栏背后睡得觉,所以对大军的伤亡并不大,不过侮辱性满分。

    “这个李道!他的石弹不会耗尽吗!”中军大营被炮声吵醒的郑又气的骂娘了。

    要知道这是在十八世纪,每一枚石弹都需要四五天的打磨时间,昨天明军基本打了五万多颗石弹,这可是郑氏一年多的制造数量。

    要不是石弹口径不对,郑早就让人收集石弹,用明军的石弹打明军了!

    不过挨打了两天,再挨打,自己麾下士兵的气势可以说会降到一碰即溃的地步。

    冷兵器战场、士气极为重要。

    对于士气高昂的士兵,可能他们战损超过三成才会溃败,而对于士气低迷的士兵,战损可能一成都没有就投降了。

    现在明军的统帅就是在打击自己的军队士气!

    想着、郑实在忍不住了,直接开口道:“传令、把我们的火炮拉出东门,全力还击明军营盘!”

    “遵命!!!”门口的将佐声音高昂,显然也忍了明军很久了。

    对于早就看懂了郑军旗语的明军来说,当郑军挥舞旗帜,李道就知道了郑军想要还击的想法,所以立马传令道:

    “传令、南门的虎蹲炮撤军,另外不要挥舞旗语,通知全军除了南门守军,其他军队从北门撤离营盘,半小时内必须撤离,不用管粮草和辎重,只需要把骡子和驮马、以及火药运走就行!”

    “是!”听到李道的话,明军的八个卫除了南门的一个卫没走,其他七个卫都有条不紊的撤离营盘,一直退到三里外,李道才命令全军原地休息,派锦衣卫跟来的探马去勘察敌情去了。

    由于明军的旗帜没有挥舞,加上明军的大帐都是背对郑军,所以郑军轰击明军营盘一直轰击了两刻钟,作为统帅的郑才意识到不对,立马让人停止炮击!

    安南军队的火炮都是红夷大炮,其原型是鸥州在16世纪晚期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

    这种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华夏,不过很快就被京城工部的工匠仿制,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华夏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土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在葡萄伢裔东亚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所写的《火药时代》中被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在东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只有有一个东西在华夏的王朝火了,其他周边的国家就会开始疯狂跟风买进。

    不过明朝的火炮都是买回来,仿制的更好后,自己使用,像安南这些王国都是只买不造。

    郑军的火炮都是红衣大炮,但是全军只有一百三十多门火炮。

    这些火炮打了两刻钟,整整打光了郑军火药库存和石弹的三成,可是却没有换来明军的一点声音,郑当然要查个仔细。

    不过等他们刚刚停炮,早就等好的明军南门守军就从洞里钻了出来。

    他们躲避的洞穴,是朱伯沐告诉李道的“防空洞”,一米厚的土堆加一尺的木板,足够承受这个时代炮弹的打击了。

    毕竟两军的距离不远,炮弹打到这里后,顶多也就能打穿城门,而打不穿这种山寨版防空洞了。

    明军的虎蹲炮打郑军都是出营两里进攻,这样才打得到郑军,而郑军也不敢追击,因为明军还有铁骑没动。

    郑军的火炮可不敢前移,一旦前移就会被明军的铁骑冲击,郑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停炮,见到明军营盘的确有明军后,也不敢推进火炮,只能让火炮继续进攻。

    殊不知、明军只留了一个卫的五千六百人躲在防空洞里,其他人早就撤走了,郑打的完全就是一个寂寞~

    “呵呵~明军士兵虽然精悍,不过轮起火炮,还是我们的火炮更好。”

    不知道实情的郑夸赞了一下自家的火炮,然后就心安理得的下了帅台,让人继续炮击,同时让升龙府的人加紧制作火药和石弹。

    “他也要让明军尝尝、被火炮轰炸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