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7章 银缨没芦花
    风很大,雪很大。

    宁远城外十五里,雪原中一片静寂。

    忽然,一个个火把划破深邃黑暗,随着压抑的马蹄声,近乎无边无际的蛮戎骑兵出现在雪原之上。

    而为首的将领身着重甲,双手持两把萱花板斧,坐骑并不是一匹马,而是一匹毛发纯白的座狼。

    “万俟将军,刚抓到一个探子。”

    一名身穿关宁军甲的男子被丢在雪地上,双手被麻绳束缚,雪地湿滑,挣扎了几下并不能起身。

    名为万俟的蛮戎将军缓缓弯下身子,声音粗哑:“本座且问你,宁远城内的兵力配置如何?”

    男子沉默了一下,然后突然抬起头,吐出一口浓痰。

    但却被一道血色的屏障挡住。

    万俟蛮将不再废话,手中板斧砍下,将男子砍成半截。

    他缓缓直起身子,风雪的黑夜中什么都看不清,但他似乎看见了一座巍峨高大的城池,正在呼唤自己的神兵降临。

    这一战对于蛮戎而言,是最关键的一战。

    自从右边王惨败后,蛮戎军队精锐可以说丧失过半,剩下的精锐骑兵与重甲步兵现在都在此处。

    只要按照大祭司所言,顺利攻下宁远城,蛮戎大军的锋芒就可以直指大梁京城。

    届时我为刀俎,彼做鱼肉,蛮戎终将迎到新的未来。

    就在这时,远处天空,一朵烟花划破沉重的黑暗。

    万俟蛮将缓缓提起砍人的板斧。

    由于天气的缘故,那尸体早已因结冰而粘在了板斧上,万俟蛮将抖了抖,将半截尸体抖落,而后猛地一挥。

    “破宁远,踏大梁!”

    “破宁远,踏大梁!”

    八千蛮戎骑兵如同海啸般席卷,以无可阻挡的力量,朝着大梁宁远城狂卷而来。

    而今夜,对于宁远城而言注定难忘。

    西城门燃起的大火彻底葬送了这座拥有着遥远历史的军事重镇。

    没有人会想到蛮戎大军居然在深夜来袭,就像没人会想到西城门会突然失火,门户洞开一样。

    好在关宁军强大的纪律性让他们很快组织起反抗。

    但在突如袭来的蛮戎铁骑面前,这些反抗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火光凄厉地照亮夜。

    “将军,将军,不好了,不好了。”一名侍卫连滚带爬的从外面跑了进来。

    此时的将军府已经重归寂静,吴喜酩酊大醉的倒在主位上。

    听见呼唤,他缓缓睁开眼:“莫慌。”

    可侍卫哪能不慌,连忙道:“将军,蛮戎,蛮戎大军已经杀进城中,王发他,王发他叛了!”

    但说完,他从自家将军脸上并没有看到任何惊讶的表情。

    吴喜醉醺醺地缓缓起身,伸手:“取我甲来。”

    侍卫愣了一下,还是迅速履行了职责。

    吴喜已经听见了外面的厮杀声,他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在鄱阳湖畔的那次相遇。

    “在下祖洋,不知兄台高姓。”

    那是鄱阳湖的旱季,湖水退去,露出了连天青翠的草地,而白云青草间,如书生般的少年抱着拳。

    “俺叫吴喜。”

    那时的吴喜还不知道,他将会和眼前这书生模样的家伙成为至交。

    相识莫过年少。

    那之后两人在一起度过了整整两个月的时光。

    他们从鄱阳到了洞庭,又从洞庭,到了巫峡,再从巫峡,去了成都。

    一向讨厌文人墨客的吴喜偏偏对祖洋这个书生满是好感,兴许是在对方身上察觉到了那种与自己一样,热烈想要报国的心吧。

    只可惜有的人注定报国无门。

    两人一同来到京城。

    吴喜因为祖上曾是大梁开国大将,且与宋家故交,故而顺利拜入右丞宋如书门下。

    而祖洋出身贫寒,只得参加科考。

    不幸的是,科考虽然相对公平,但也充满着腐败恶臭的味道。

    祖洋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祖兄接下来打算去何处?”金凤酒楼里,吴喜看着外面的白柳河问道。

    祖洋笑了笑:“跟着右丞几天,连你都有些文绉绉了……不知道,也许,会去江南吧,苏州,或是扬州。”

    “好!我相信,下一次科举,祖兄一定会金榜题名!干了!”

    “借吴兄吉言了。”

    两人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祖洋走了,繁华的京城也跟着寂寥了不少。

    吴喜虽然是将门之后,但奈何门第早已没落,想要取得功名,几乎没有任何门路。

    但宋如书还是为他谋了一条路。

    戍边。

    关宁地区,蛮戎连年骚扰,虽然危险,但也是最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吴喜没有任何犹豫。

    自己原本就是一介武夫,若能上阵杀敌,重震祖上威名,是再好不过的事。

    于是,吴喜便以下都尉的身份来到了宁远。

    之后的两年,自己陆续接到了祖洋寄来的信件。

    信里,祖洋说自己到了苏州,满城的花开很是漂亮,随后是扬州,那里的美人果真天下无双。

    再后来,祖洋再次赶考,再次落第。

    之后,他便在苏州郊外结了一草庐,专心钻研起了学问。

    再后来,镇东王叛乱。

    吴喜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担心的便是自己至交好友的安全。

    但信件寄了出去,杳无音讯。

    蛮戎的进攻一年比一年猛烈了,凭借着这几年的军功,吴喜也逐渐青云直上,竟坐上了宁远城统帅的位置。

    再次见到祖洋的时候,对方多了一些沧桑。

    “我还是想赶考。”祖洋说。

    这一次吴喜沉默了很久,突然抓住对方的手:“别去了,留在宁远城帮我,我知道你熟读兵法,我们两联手,宁远城一定坚不可破。”

    当时的关宁地区正迎来短暂的春天。

    城外开着不知名的花,南风吹过,洋洋洒洒。

    “将军,将军。”侍卫拖着铠甲,叫醒了陷在回忆中的吴喜。

    “来!”

    吴喜眼中闪过一丝忧伤,而后将铠甲穿在身上。

    “拿我枪来!”

    一杆银色长枪握在手上。

    他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在鄱阳湖草甸上的时候,又成为了那个策马奔跑的青年。

    他想起祖洋曾为自己写过一首诗。

    “少年意气行,拔剑心未平。

    金戈照铁马,银缨没芦花。

    客来举觞饮,豪迈向北行。

    且待吴钩出,霜雪一夜明。”

    “上阵,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