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干活比不过农民
    结果一天来了好几次,这门都没敲开。

    上午是为了喊她上山,下午纯粹就是担心了。

    不过好在每次都有回应,外面一敲门,里面的吉祥几小只就大声的叫唤,一听狗在家呢,就知道简单在家。

    至于为什么不开门,估计就是没睡醒,毕竟他们也是睡了个大大的懒觉呢。

    不过,一直到下午,这门还是没人来应,几个人就有点担心了,

    “她在家吗?不会出什么事吧?”

    “应该不会吧?会不会,还在睡觉啊?”

    “能吗?能睡上一整天?”

    “她会不会自己上山了啊?”

    “不会吧,吉祥还在家呢。”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陈建国是觉得她们完全是杞人忧天,

    “我觉得小简没事,没准儿人家就是想好好休息休息呢,这半个多月,她也累啊,你们是不是忘了,她才十六。干了这么多天,不累才怪呢。

    再说不是还有吉祥它们吗?

    要是有事他们会出来找人的。”

    几个人勉强接受这个说法,不过过了不到两个小时又过来了,李燕更是干脆的宣布,

    “这次要是再没有人应,我就,我就...”

    “你就干啥?翻墙进去啊?”

    李燕顿时泄气,

    “那不能,”

    简单那墙头可不矮,她是进不去的,

    “就是进山,这个时间也该回来了吧?”

    没有消息,李燕已经开始发散思维了,

    “牛车今天出村了吗?她是不是去公社了?”

    “没有,中午我看见虎子,他还说他爷在家干活呢。”

    几个女生在一起,说说就偏了,陈建国无语的打断,

    “你们啊,想的太多了,之前是忘了她是孩子,现在是完全把她当成孩子了?

    是不是忘了,她比咱们所有人都厉害?”

    “......是吧,那再厉害她也是个孩子啊,比我小好几岁呢。”

    简单醒来时,已经又是夕阳西下了。

    坐在院子里,看吉祥几个翻滚着抢食,也看的津津有味。

    大门被打开,几个人这心算是放到了肚子里,

    “你们怎么过来了?”

    李燕进来就上下大量,

    “你上山了吗?”

    简单被问的莫名其妙,

    “没有啊,这不是刚秋收完吗,那还不得好好歇歇,上山着啥急啊?”

    陈建国一摊手,

    “你看,我就说吧,她肯定是没事的,你们啊,也太着急了。”

    简单一听,

    “你们是特意来看我在不在的?”

    “你还说呢?没上山你就这么在屋里憋一天?可别再憋出病来,听见没?”

    简单无语,

    “放心吧,就是你憋出病来,我也不可能。”

    拿了一盘瓜子摆在桌上,

    “来,吃点零食,这是我园子边种的。”

    回身自己也坐下来,

    “你们这是白天来了是吗?”

    李燕嘴快,

    “可不是吗?本来想找你采蘑菇的,刚下完雨,蘑菇出的应该挺多,还不至于谁家垄断的程度吧?”

    简答诧异,

    “你们不累吗?今天还有体力上山?”

    都是城里来的,比她强这么多?

    她一度有些不相信自己多年的眼光,自己这么差吗?

    干活比不过农民正常,现在连知青都比不过了?

    “嘿嘿,”

    李燕嘿嘿笑,

    “那倒不是。”

    刚收回去的粮食还在村部的仓库里,捂了一宿,又没有干爽的大面积,刘卫民已经开始联系准备出发交公粮了,这边吩咐村民们翻动通风,他可不希望这临门一脚再出点啥问题。

    附近的几个村子,不说别的,就是最近的柳家屯,那多少也有一些苞米被大雨拍了,那天晚上上工到到天,也到底没来得及全部收起来。

    雨一停,顾不上田里的泥泞,柳家祥就已经带着村民下了地了,能抢回来一点是一点,这可都是能救命,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啊。

    周围几十个村子,这种情况不在少数,都在忙着抢救泥泞里的粮食,所以现在交公粮的村子还真就不多。

    直到公粮交上去,那红戳子清楚的印下去,刘卫民这颗心啊,才算安稳了,这一年,总算是完事了,剩下的那就是村里的了。

    一群人牛车,板车,扁担的去的,回来的时候,都是乐呵呵的。

    村部不少人,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村干部,见着他们回来第一句话都是,

    “公粮交上去了?没出啥问题吧?”

    今年刘卫民心里有底,回答也响亮,

    “没事没事,公粮交完了,咱们哪天算算工分,就分粮,准备上山。”

    周围的村民一听这个,都欢呼起来。

    分粮分肉是农村一年之中最高兴的时刻了,尤其今天风调雨顺,他们又都是勤快的,田里的草都几乎没有,收成也都是过了手的,这会满心的都是希望。

    秋收后,上工的活计也咩有多少,大多是收拾田地里的苞米杆子之类的,这个时候就不要求全员上工了,村民们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男人来上工,主妇呢,基本就把战场转移了,要过冬了,家里要准备的也不少呢。

    大白菜大萝卜也快要起了,园子还没收拾完,准备秋菜冬菜,那活计,也多着呢。

    这个时候,知青上工的就不多了,像是身上没有多少钱,等着工分换粮食的,比如王建成,比如林招娣。

    像简单,林东方,凌卫东这样,一看就不指着这点工分的人,基本都不上工了,当然闲事闲不着的,他们也要过冬,而且,没有村里人熟悉,好多事情都要去问,去跟村民学。

    像收拾园子这种简单的,都没问题,但是要囤菜,腌酸菜,腌咸菜,这些,也就谭雅君做的熟门熟路,毕竟也是有几冬经验的人。

    这个时候,指挥权就完全在她手上了,收拾园子,起白菜,起萝卜,下地窖,切咸菜,烫白菜,晒干菜,一样一样,有条不紊。

    好在几个老知青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也不逞能,人家让干啥就干啥,总归也是要吃到自己嘴里的东西,那干多少不都是应该的吗?

    新知青那边就有些忙乱,本来还悠闲的很,看老知青这边忙碌起来,又去村里转了一圈,也终于反应过来,还有不少活没干呢,现在就猫冬,着实是为时过早,不准备好了,怕是也猫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