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2章 赵家说亲
    吃罢早饭,赵家庄一个西河村的媳妇突然拎着东西来找赵伶俐。

    那婶子也不外道,直接开口问赵伶俐。

    “你们还记得赵家村的赵家吗?”

    赵伶俐当然记得,几年前唐翠梅还救了他们家孩子。

    要不是人家帮忙,老八和老七也不能那么顺利的就回了家。

    “赵家人不错,老爷子是老党员,大儿子是乡长,小儿子是村长。

    赵晓波是老大家的小儿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都成婚了。

    老大儿子过罢年就二十五了,媳妇前两年难产走了,留下个早产的小闺女。

    这不孩子如今能撒手了,就想给他再找个媳妇。

    他家老大在县城印刷厂开大车呢,正式工,一个月四十块钱的工资,城里户口。

    你知道这大车司机都有外快可以赚吧,所以每个月到手可能不止四十块。

    就他家这条件,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二婚媳妇也不是找不来,就是赵家人更注重人品。

    这不曾经和你们家那几个干闺女有过接触。

    本来看中的是翠花,没想到翠花这招上门女婿,而且已经的订婚了。

    所以就想问问老二和老三,有没有这个意愿。”

    二婚找初婚,上门就给人家当后妈,赵伶俐一听这条件,毫不犹豫的就给拒了。

    那媳妇没想到赵伶俐这么痛快,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伶俐啊,你这几个干闺女年纪都不小了,虽然是初婚,可赵家的条件在那儿摆着。”

    赵伶俐摇头,“行了阿霞,你也别说了,我知道你是好意。

    只不过翠花之前就交代过,要给姊妹们找那种人口简单的。

    赵家条件是好,可对我们来说,是高攀了。

    而且这几个孩子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一进门就给人家养孩子呢,还是算了吧!”

    接下来任凭这位婶子如何说,赵伶俐也没松口,甚至走的时候还让对方将带来的一斤糕点带走了。

    事儿没成,为什么要收人家的礼?

    等她一走,赵伶俐立即找翠花她们说了这件事。

    翠花一听就笑了:“谢干娘替我们拒了,这对我们来说,的确算不得一门好亲事。

    而且我觉得她家也不是看上我们几个了,而是瞧上了翠梅。

    只不过翠梅是大学生,才退而求其次的想跟咱家攀这个关系。

    无外乎是为赵晓波考虑。

    虽然赵晓波也考上了大学,可却是最末流的,跟咱们翠梅上的一等学府是没法比的。”

    赵伶俐深以为然,“既然决定找人口简单的,那就坚持这个初衷,其实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还挺好的。”

    赵伶俐自己就是受益者,所以更希望这几个闺女也找到这样的人家。

    目前起码翠花和翠红找的,都算是符合她们姐几个的意愿。

    其实翠花之所以不找家族盘根错节的,也是觉得接下来几年会比较乱,她势必要提前绷起这个弦。

    日子是自己过起来的,不是那些外力因素能决定的。

    别人条件再好,那也是别人的,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

    她也从未想过要靠别人来发展自己的未来。

    自食其力习惯了,就学会了凡事靠自己。

    甚至一致觉得,靠山山倒,靠树树摇,靠人人跑,唯有靠自己,才能长久。

    小酒最佩服大姐的就是这一点,不愧是做过重生梦的人,简直就是人间清醒。

    她们不恋爱脑,一切都在以实际出发,甚至还做过最坏的打算,一旦有一天男人靠不住了,就会毫不犹豫的去父留子。

    正好达成她们自立门户的初衷。

    周日下午,翠红姐姐骑车送她到汽车站,照旧是四点的车票,不过两点多她就到了。

    送四姐离开后,照旧去邮局和废品收购站看了看,这次她骑车去了远一些的收购站,找到了不少有用的旧书和有用的报纸。

    除此之外,也没发现什么值钱的宝贝。

    回到车站正好赶上返程的汽车,照旧晕晕乎乎了一路,甚至因为难受劲儿没过,最后一个才下车。

    这次也没碰上上次遇到的师兄,回到学校的时候天都黑了,室友们已经进了教室。

    小酒收拾好赶在七点上课铃响,气喘吁吁的跑到了教室,一看她发白的脸色,室友们都朝她看了过来。

    “没事儿,还是晕车,我歇会儿就缓过来劲儿了。”

    半下午啥也没吃,就是怕在车上吐了,晚自习上了一节课,就觉得肚子饿得不行。

    得亏有面包垫吧,啃了两块儿之后,肚子明显好受了。

    可就是因为她掏面包的举动,惹得同学们纷纷侧目,虽然是下课时间,可面包的香味儿传的,让小酒周围的同学都跟着咽口水。

    小酒一脸尴尬:“没了,就带了两块儿,我请你们吃糖块儿吧?”

    糖块很小,迷你小糖果,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但糖纸很好看,五颜六色的,很多人都收集起来,叠好。

    她抓出来一把,愣是给每个同学分一块儿还有剩余。

    至此低调惯了的人,一下子就在班里面出了面,大家都猜测她家庭条件比较好。

    小酒也懒得去回应,从小就没饿过肚子,纵然很多时候吃的比较差,可家里人从来没让她饿过。

    所以偶尔忘记隐藏也情有可原。

    时间一晃到了1961年的阳历年,正好是周天,但小酒没回去,主要是喜迎元旦,想再去卖点东西。

    上次回家已经提前交代阳历年不回来,这不周六正好是1960年的最后一天。

    她先去邮局和废品收购站囤了些有用的邮票和旧书旧报。

    又给三天两头给她送好吃的叶蓁送去了西红柿和草莓。

    等天黑了,她再骑车去了各个家属院,在物资匮乏的当下,甭管是蔬菜还是水果,都是紧俏品。

    像是肉类和粮食,她终究没舍得卖,当然,也是因为目标太大,能脱手点蔬菜和水果,已经不错了。

    蔬菜(绿叶菜)一捆她卖两毛,水果论个卖,一毛打底,一块钱封顶。

    土豆红薯这类的菜这次没卖,洋白菜也论个卖,大中小分别三毛二毛一毛,一晚上下来,进账三十六块钱。

    邮票旧书旧报白天花了差不多也是这个价,等于持平,不赔不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