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高了5倍抚恤金的新闻
    <b>inf</b></div>                  然而,就在惠美广告公司,以强硬的服务态度教授“大白兔”糖果厂,如何适应资本市场的时候。

    惠美广告的另一间贵宾接待室里。

    市场部、设计部、以及制作部在类的三大分部,正在向面前的大客户,奉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广告小样。

    这家拥有超级待遇的香江大客户,就是经常出入于江湖的幸福牌麦丽素。

    相比1986年才会在内地出现的麦丽素,香江的同志们已经早一步吃上了。

    毕竟,整个江湖的中毒人士,都在等着它去解救呢!

    香江城面积虽小,但江湖地位一向不低。

    80年代的香江,更是可以比肩纽约的地方。

    繁荣旺盛的市场,也令广告公司的规模与队伍不断壮大。

    这里既有奥美、惠美、盛世长城这样顶级的4a广告公司,也有极富特色的土生广告工作室。

    在它们当中,也包括了成立于1975年的“黄与林”。

    “黄与林”广告公司不但汇集了黄沾、林燕妮两位文案大师。

    之后,还加入了另一位文案秀才,香江十大填词人之一的林振强。

    这位林先生和黄沾一样,一边忙着广告公司里的活,一边还抽空写出了《千千阙歌》、《每天爱你多一点》、《秋去秋来》等经典名作。

    霓虹闪烁、才子纷涌的鎏金年代,香江的这些广告公司,可谓是风头十足。

    即使在之后进入内地创办了分部,也大都服务于外资或港澳品牌。

    这些加入4a或奔着4a标准去的广告公司,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客户开到哪了,他们就跟着去哪。

    【所谓4a广告,即美-国广告协会的英文缩写aerian&nbp;aiatin&nbp;f&nbp;advertiing&nbp;agenie。4a协会的运营主要靠会费收入和提供服务收取的费用,是多数广告公司梦想加入的组织。】

    90年代初期,内地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奥美广告公司就跟着联合利华在魔都设立了第一家分公司。

    而他们来到内地后服务的第二个大客户,就是当时无车能及的大众桑塔纳。

    那段时间,铺天盖地的桑塔纳广告,几乎做到了随处可见。

    为了匹配对方支付的高昂广告费,这些4a公司往往也会奉上最顶级的服务。

    每次与甲方会面时,作为乙方的广告公司都会派出浩浩荡荡的一纵车队。

    往往一个大客户,就会出动6、7个部门共同协助服务。

    而“惠美”广告此时为“幸福”牌麦丽素,同时安排的三个对接部门,就等于开始向4a广告的规模靠拢了。

    这一会,贵宾室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刚完成的广告小样。

    屏幕里的大红色麦丽素铁盒,正跟随着tvb女星庄文清的步伐,不断出现办公桌的抽屉里、奔驰车的副驾座位上、小孩子的生日宴,和大团圆的年夜饭桌上。

    最后跳上屏幕的一句广告词麦丽素、送礼好、礼到心又到。

    走的就是一大吉大利的伴手礼路线。

    参考贵宾室里的气氛来看,甲方似乎很满意这条广告的创意。

    然而,相比这一边的皆大欢喜,“大白兔”奶糖厂的工作人员,却在最后一刻推开了桌面上的报价单。

    “既然你们一再建议我们去其它广告公司试试,那……我们就接受这个建议吧!”

    已经没有必要多做停留的白经理,起身告别准备离场。

    “你们当真要走?”

    惠美的接待小组,显然没料到对方竟然如此听劝

    “如果伱们打听了一圈价格后,再想回来的话,也许就不是这个报价了。”

    “呵,”

    白经理呵笑了一下,原本还以为对方会在最后一刻有所挽留,没曾想收到的竟是一句警告!

    如果换作是去年,他作为一位“大白兔”驻港办事处的负责人,还真使不了转身就走的性子。

    因为,如果没有一则洋气的广告,根本甭想在香江的糖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那个时候,他们还只能按着香江广告公司的设计路线走。

    但,今年不同了。

    来“惠美”之前,浦江的厂领导就已经和白经理交待过了。

    如果“惠美”又想策划一出“动画真人”的高科技广告,就赶紧立马走人。

    现在倒好,别说制作费了,连设计费都跟着涨了。

    依照上级的指示,白经理这会肯定只能走人了。

    可,就在他们刚走出会议室大门的时候,会议室里的说话声跟着就飘了出来。

    “走了也好,十秒的广告,公司还真没做过呢。”

    “我们也不在乎啦!”

    “十秒钟能有什么内容,看看隔壁的幸福麦丽素,不断切换的画面才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他们就是这样的,还是太穷了。”

    “小家子气!”

    “嫌贵的话,干脆回内地好了,听说那边的设计费最低只要五千块钱。”

    “不会吧,这么少?”

    “你没看过那边的广告吧,根本就没什么设计可言的。”

    “但内地广告公司设计的‘白猫洗衣粉’小广告就很好呀,那个才5秒。”

    “那个纯属偶发事件,很多知名广告设计师都已经说过了,明星和高科技广告才是大势所趋。”

    “是了,很多广告人一生也只有一支佳作。”

    “如果大白兔公司仍坚持把时长控制在10秒以内的话,也不可能再得到白猫洗衣粉那样成功的小广告了。”

    ……

    浦江,东方都市报社。

    根本没什么设计“可言”的江山同志,正与“太平洋”影音的廖明祖,埋头签订着全权委托宣传的合同书。

    “江科长,”

    在交换了合同书后,廖明祖紧紧握住了江山的手,就像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

    “我把太平洋和朱逢博都彻底交给你了。”

    “放心吧,我们春风度会对它们负责的。”

    “那么接下来,我该做些什么?”

    “首先,你得抓紧时间把各大主要城市新华书店里的进场手续办好。”

    “广-东那边都好说,浦江这也差不多了,就摆在书店的唱片柜台,”

    一盒磁带根本不占地方,廖明祖早就让手下人拿着广-东广电出具的介绍信,去走程序了

    “但,哪怕是广-州本地的书店,也只肯留下一百盒的数量。”

    “多少都不碍事,”江山觉得最重要的是“有没有顾客才是最紧要的。”

    等客源上去了,订货的数量自然就跟着上去了。

    “是啊,如今这些销售单位也是看在广电的面子上,才下的订单。”

    “有人买吗?”

    “有倒是有,但是不多,”廖明祖尴尬的笑了笑“我们那边其实早就在流行邓丽君的磁带了,至于朱逢博的歌嘛……”

    他没有继续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看来和香江的情况差不多呀,”江山将合同锁进了抽屉里“所以说,要想把80万盒《蔷薇处处开》卖出去,还得依靠咱们中部地区的人民。”

    “所以……我该先做点什么?这次来浦江,我也带了几个人过来,”

    廖明祖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可不会当甩手掌柜。

    与江山签订合约的目的不是为了拿笔赔偿金,而是为了将磁带全部销售出去。

    因为只有这样,“太平洋”影音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要不,我带人出门推销磁带去吧?”

    “嗯?”

    江山惊讶的看了廖明祖一眼,到底是来自沿海城市的同志,主动出击的意识就是比这边强。

    看来浦江的海还是不够浪!

    直到这时江山才想起来,在“太平洋”影音的发家记事簿上,就清清楚楚记着那么一段。

    【回到内地后,廖明祖天天带着同事游走在各大商场之间,但依然没有将磁带推销出去……】

    “你一‘太平洋’公司的总经理,”

    江山赶紧给对方助长些气焰“怎么能走上街头兜售磁带呢?”

    “什么总经理,”廖明祖满不在乎的摆摆手“再不把磁带卖出去,公司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知道你着急,想卖就去卖吧,”

    江山也不再拦着对方,有些事如果不让对方去经历一下,也体现不出自己的能耐不是

    “明天我约了朱逢博老师拍宣传照,你要是有空的话也跟着一块看看吧!”

    “你已经和朱逢博见过面了?”廖明祖没想到对方的速度还挺快的“怎么?之前香江的那张宣传照不行?”

    “行啊,但如果宣传照丰富一点的话,效果会更好。”

    江山见过那张宣传照,一片茂密的绿叶中,身穿一件花衬衣的朱逢博笑得轻松愉快。

    “听你的,”廖明祖也觉得有道理“该掏多少宣传费,你尽管告诉我就行。”

    “放心吧,都会算在成本里的。”

    廖明祖笑笑没再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和香江百代的宣传费用相比,内地这一块只能算是洒洒水啦!

    就在江山将廖明祖送出报社大门的时候,总编室里的当日编前会,已经进行了一小半了。

    屋外的寒风,一点没影响办公室里的文学气氛。

    “哎呀,当了那么多年的总编,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歌唱家亲笔写的文稿呢。”

    “也没多少年吧,”蔡文升笑着提醒了一句。

    江海同志随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见过?”

    “我也没见过。”

    夹着一支烟的江总编,弹了弹手里的两篇文稿“全国都是头一份。”

    “那……”荣斌忍不住问了一句“咱们发吗?”

    “肯定发呀,”蔡文升赶紧说道“这可是二位女歌唱家亲手交给江科长的文稿,在这之前她们也找了几家报社,但别人都不敢发表。”

    荣斌“我们报社就敢了?”

    “放心吧,”

    江总编手里的烟,扶摇直上“江山已经打听过了,接下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都会跟进的。”

    一听这话,抿着嘴的荣斌立马就明白了,看来这位江科长还是和从前一样。

    不但紧盯着对家打出的牌,就连对家手里的牌,也能知晓一二。

    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呀!

    很快,一直揣着好奇心的排版编辑,终于见到了两位著名歌唱家的文稿《我们要唱新的时代曲》《有关乡恋的气息式唱法》。

    这两篇原本应现世于1980年下半年的文稿,将提前出现在了《东方都市报》的页面上。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

    江海在剩下的几篇新闻稿上签上字后,直接丢给了排版编辑。

    “还有件事,”

    蔡文升从文件袋里抽出了一叠文稿。

    “前段时间江山让我去联系一位部队的记者,这是他寄过来的几篇采访稿,”蔡文升稍稍顿了一下“大家一块看看吧。”

    随着一页页文稿的相互传递,总编室里渐渐没有了一丝声响。

    直到暖炉上的开水壶,呜呜扑腾的时候,蔡文升才起身将它拎了起来。

    啪的一声巨响。

    江总编的手掌,眼瞧着就红了起来

    “他奶奶的,养了个狼崽子,”江海咬着牙道“跟这帮玩意还讲什么纪律,他们也配?”

    “居然早就在边境修筑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暗堡的机枪孔都是冲着我们这边的,咱们难道就一点没发现?”

    “发现了,还能给他们送去那么多的物资。

    “咱们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难道就为了给他们送粮送枪?”

    “所以说,这一仗打得还是太轻了,去年居然还有人提出了反对!”

    “谁反对,就让谁搬过去住得了。”

    “那……”蔡文升环顾着一圈的义愤填膺“这些稿子咱们能发表吗?”

    一句话,令整间办公室再次没了声音。

    时针滴答滴答的走在不容改变的轨道上。

    一直大口吸烟的江海同志,正死死的盯着手里的文稿。

    自反击战打响的那一刻起,宣传部的指导方针也跟着下达到了各家报刊。

    有关前线传来的一切新闻报导,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

    这一块紧跟主报,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有的消息必须在第一时间发表,而更多的则或延后、或删减、或不知去向。

    就在各位感慨自己没有雄厚实力的时候,一路小跑的江山同志,终于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

    “怎么了这是?”

    刚进屋的江山,顺着打量了一圈“怎么都这幅表情啊?”

    “还不都是为了你要找的这些稿子。”江海点了点桌上的几页纸。

    当江山拿起文稿时,惊喜了发现了‘李存葆’的署名“可以啊老蔡,李记者都给你把稿子寄来了。”

    “寄来又有什么用,”蔡文升忍不住叹气道“我也不敢帮他发表呀!”

    此时,握在江山手里的几篇采访稿,将在两年后组成一部知名。

    它,就是之后以一己之力将前线战士的抚恤金,一举提高了5倍的《高山下的花环》。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