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八章 瞬间创纪录的发行量
    面对马副厂长焦急的眼神,轻工局会客厅里的几位顿时都不吱声了。</br>他说得没错,再研究广告的效果已经没多大意义了。</br>关键还是得想办法阻止“白猫洗衣服”销售量的继续下滑。</br>作为此次广告代理商公司的经理黄华,正在慢条斯理的擦拭眼镜。</br>他决定和之前一样,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br>幸亏自己公司设计的广告没能入对方的眼,不然这一会就该对着他批评教育了。</br>最近这一年,上层领导的日子都过得差不多。</br>出国考察时,是越考眼越亮,越看越有劲。</br>可一旦回了国,面对实景实况,又不知该打哪下手了。</br>很多时候,照搬学样后的改革,往往却没收到预期的成效。</br>还没等他们挤出时间来总结经验,替“十年”擦屁股的国家财政,却又逼着他们去张罗国营企业的买卖了。</br>没办法,既然想从中收益,就得帮着人厂里解决问题。</br>要说被地方财政逼得最狠的几家,还得数那些大型钢企和纺织大户了。</br>研究了快两小时,连个屁都没解决。</br>回办公室的一路,许局长是见谁都想瞪一眼。</br>“许局,您回来了,”底下人抖抖豁豁的问了一句。</br>许局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一边捏鼻梁一边沉着声问道:“我不在的时候,没出什么状况吧?”</br>“状况倒没有,就是……市工商局的戴局长给您打了好几通电话。”</br>“工商局?”许局长把手放了下来:“他有说什么事吗?”</br>“什么也没说,就让您回来后给他去个电话。”</br>许局长点点头,直接拿起了桌上的电话。</br>此刻的戴局办公室里,在电话铃响起的一瞬间,就给提了起来:“喂?”</br>“……”电话那头的许局长,愣了一下:“是我,老戴。”</br>“你还知道给我回电话呀?”这一会的戴局,总算是松了口气:“我都等了一下午了。”</br>许局长听得心一拎:“怎么?出什么事了?”</br>“事倒不大,”戴局长缓缓说道:“主要是有点急!”</br>“究竟是什么事呀?”</br>“咱们市的服装二厂,你打过交道吧?”</br>“这不废话嘛。”</br>“今天这事就和他们有关……”</br>没听几句,许局长就大概晓得对方的用意了。</br>“就这事?”</br>“就这事!”</br>“我当是什么呢,”许局直接就点头了:“这事好办,就像你说得,现如今都得支持外商……”</br>“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戴局又确认了一遍:“一会我就给人回话了。”</br>“没问题。”</br>“噢对了,”戴局及时想起了江山的话:“别忘了和二厂打个招呼,这个订单要拨给四车间去完成。”</br>“……”许局顿时好奇道:“老戴,你这究竟是给谁帮得忙呀?”</br>“你还记得江山吗?就是帮咱们解决彩色肥皂那事的。”</br>“是他呀,”难怪许局听着耳熟:“你认识的这位可是个人才,展销会也是他的主意吧?”</br>“对对,就是他,”戴局长点头笑道:“我正想让他帮着给《工商报》招揽点广告,没想到他先找上我来了。”</br>“哦?”许局长觉得对方比自己有福气:“那他这次又帮你出主意了?”</br>“呵呵,”戴局这一会,还真拿不准:“不好说呀,这事想想我都头疼。”</br>“哎呀,”另一边的许局,也揉了揉脑门:“我也一样头疼呀!”</br>临近下班的时候,浦江的天色明显暗了不少。</br>总觉得有一场大雨,被包在云里。</br>蒋壮壮和丁铃铃此时已经把包背上了。</br>当,下班铃敲响的那一刻,全体广告科的同志立刻就站起了身。</br>但此时,还没踏出门的江山,却被电话铃的声音绊住了。</br>“你好,”江山接起了电话:“东方都市报……”</br>“是小江吧?”电话里传来了戴局长的声音。</br>“戴局长?”江山果断抢着说道:“我正准备给您去电话呢!”</br>这一会能接到戴局的电话,江山估计自己那事十有八九已经成了!</br>果然,在得到对方很肯定的答复后,江山一个兴奋,也送了份大礼给戴局。</br>……</br>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当服装二厂的吴厂长,看着江山走出厂长室大门后。</br>仍忍不住向外多看了几眼:“老江,你儿子既然有这层关系,怎么不早说呀?”</br>“别说是你,我都是刚知道的,”还留在办公室里的江向南,忍不住笑道:“估计呀……应该是外资公司的关系。”</br>“嗯,”吴厂长点了点头:“我想也是。”</br>说完,他再次看了眼桌上刚签好的服装订单。</br>11月1日</br>就在燕京满载广告的《市场报》,又一次面市的时候,浦江的《工商报》也出现在了各个报亭上。</br>寥寥的份数没比之前多多少,毕竟不是什么畅销报刊。</br>这一会,红星化工厂的洪厂长,像平时一样捧起了半个月一期的《工商报》。</br>原只打算例行公事的扫几眼,却没曾想一看就挪不开了。</br>“有奖问答?”眼前的一篇新闻,牢牢锁住了他的视线:</br>“为了答谢广大读者,经本报研究决定,将开展大型有奖问答活动,一等奖三名,奖励……黑白电视机一台,嚯!”</br>与此同时,很多工厂单位的领导,都看见了《工商报》上的这条新闻。</br>【为了鼓励广大市民积极了解我市的优秀企业,有奖问答的范围,将主要集中在全市各大工厂企业……欢迎各位读者踊跃参与。】</br>当他们仔细看完这篇新闻后,又在周围瞧见了两篇浦江企业单位的文章介绍。</br>“嘶,这……不会就是有奖问答的范围吧?”</br>“不对呀,我怎么越看这两篇介绍,越像企业广告呀!”</br>“……”</br>除了多家企业的领导干部,很多工厂的职工也注意到了《工商报》的这篇新闻。</br>一时间,一传十,百传千……</br>“我没看错吧?居然会奖励一台电视机?”</br>“快看,二等奖也不小呢!”</br>“二等奖10名,奖励自行车一辆……电视机咱就不想了,能得到一辆自行车,我就满足了。”</br>“三等奖50名,奖励双喜牌搪瓷盆一只,重在参与奖500名,奖励中华牌牙膏一支。”</br>“能得一支牙膏也不错呀,这活动怎么参加?”</br>“将在下一期的《工商报》上,发布有奖问答的答题卷……”</br>“下一期是什么时候?”</br>“《工商报》是半月刊,月中还有一期。”</br>“对,就在15号。”</br>……</br>只一个上午的时间,全市的报亭都看不见《工商报》的影子了。</br>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为了解“有奖问答规则”的人民群众,前赴后继涌向报亭。</br>嚷嚷着要买一份《工商报》。</br>当,满脸震惊的戴局长,听了下属的汇报后,</br>半响,才反应过来:“早知道就该听小江的劝,印它个十万份报纸。”</br>“就是呀,咱们这报平时可是要卖上半个月呢!这次倒好,一天就卖光了。”</br>“真是没想到呀,”戴局长苦笑着摇摇头:“幸亏加印了两万份,不然更冤。”</br>“戴局,要不……咱们再加印一些?”</br>“不用了,”戴局长笑了一下:“人家《东方都市报》也会帮我们宣传三天的。”</br>这期就算了,关键是月中的那一期。</br>只要是想参加有奖问答的人,都会去买一份《工商报》。</br>规则里说的很清楚,在答卷里抽出获奖名单。</br>然后按照读者填写的家庭住址,送上奖品获取通知。</br>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群众,都会想到多填一份答卷,就会多一个抽奖机会。</br>但凡遇上个痴心妄想的,说不定还会一下填上几十张答卷。</br>照这样下去,《工商报》的发行量该有多恐怖?</br>此刻的戴局长,越想越飘!</br>当初听到江山给出的点子后,也懵了小半会:“这么好的点子,你们报社为什么不干?”</br>“《东方都市报》是日报,”这玩意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就没效果了:“不能这么干,你们《工商报》就不一样了。”</br>主要还是怕步子迈大了,会被人送小鞋。</br>但,浦江市工商局就没这份烦恼了。</br>“那……”戴局长皱着眉问道:“这有奖问答的奖品,打哪来呢?”</br>局里肯定是不会给出这份钱的。</br>江山继续解释道:“在广告费里扣呀,”</br>按照戴局长最初的期望,只要能拉来2、30家广告就满足了!</br>江山掰手指跟他算了起来:</br>如果真招来了30家企业,按照当下最低500块的广告费,每期那就等于是一万五千块钱广告费。</br>“您就算拿出三千块来置办奖品,也是相当划算的呀!”江山苦口婆心的摆事实。</br>说真的,如果不是想着以后还得和工商局打交道,他还真舍不得让出“有奖问答”的绝活。</br>“当然,如果有厂家愿意免费赞助的话,”江山继续说道:“那就再好不过了。”</br>“还有厂家愿意免费赞助?”戴局长只觉得江山还没睡醒:“上哪找这好事去?”</br>“这好事多呢,”江山笑道:“不信的话您可以去试试,到时您就这么说……”</br>还没等江山说完,戴局长就明白了。</br>很快,他就依照江山的法子给拉来了两家赞助商:双喜牌搪瓷盆和中华牌牙膏。</br>道理很简单,即使跟最低的广告费相比,这些赞助厂家也算是占了大便宜。</br>一只搪瓷盆不过2块钱,每期赞助个50只才多少钱?</br>而一只牙膏的价钱就更便宜了。</br>三毛五一支,500支还不到两百块钱。</br>估计以后会有厂家抢着来给《工商报》提供赞助礼品的。</br>虽然两项大奖还没拉来赞助商,但戴局也听取了江山的建议,没给那两项奖品定品牌。</br>按小江同志的原话就是:广告位招租。</br>这一会,再想想今天瞬间创纪录的《工商报》发行量,戴局长又一次想起了江山的高谈阔论。</br>“这个小江,”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还都给他说中了!”</br>如果之后也能像他说得一样顺利……那我真可就是捡到宝了。</br>同样也挂着政府招牌的轻工局里,许局长仔仔细细将《工商报》上的新闻,看了一遍又一遍。</br>“有奖问答?”摘下眼镜搁在桌上后,又忍不住看了眼大标题:“还能这样搞?”</br>几分钟后,戴局长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br>“老戴,”许局在电话里直接问道:“我跟你打听一下,那有奖问答的主意是谁帮你想的?”</br>“还能是谁,”戴局长也不藏着掖着:“就是我那天说的江山呗!”</br>“还真是他呀,”许局早已经有预感了:“老戴,能不能帮我递个话……”</br>之前是展销会和“彩色肥皂”的动画广告,现在又是《工商报》的有奖问答。</br>虽然,这一会打进工商报的广告咨询电话还不多,但许局相信,戴局长2、30家的广告期望,很快就会实现的。</br>面对如此营销人才,许局是怎么也不能放过的。</br>所以,当黄华再次被叫进轻工局的会客室时,居然瞧见了好久不见的江山。</br>“小江,”黄华是真的很开心:“你怎么来了?”</br>“我还想问你了,”江山满眼惊喜道:“咱俩都多长时间没见了。”</br>“怎么?”</br>一旁的许局长,问道:“你俩之前就认识?”</br>“许局您还不知道吧,”黄华说得老骄傲了:“我和江山是老朋友了。”</br>“这下省事了,”许局长看着马副厂长笑道:“都不用我多介绍了。”</br>马副厂长笑着点点头:“那……我们就直接开始吧!”</br>在黄华没到场之前,马副厂长已经将具体情况向江山介绍了不少。</br>这一会四方坐定后,详细的信息就越来越多了。</br>江山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br>一个没忍住,他的思绪又飘走了。</br>印象中最早的白猫洗衣粉广告,的确是由香江的广告公司制作。</br>价廉物美的白猫洗衣粉,不但在香江笑傲了近十年,还给李嘉诚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br>不然,他也不会在20年后斥巨资收购“白猫”了。</br>只可惜,还是以败走收场。</br>说回现在的白猫洗衣服广告,江山依稀还记得一句粤语广告词:白猫洗粉帮你手。</br>这条30秒的真人动画版广告,回到了浦江电视台后,只剩下了区区10秒。</br>就这,还是为了支持国内刚萌芽的广告事业。</br>不然,浦江合成洗涤剂厂连这10秒的广告都给省了。</br>因为在当时,白猫洗衣粉的主要市场是在港澳地区。</br>毕竟这一会的内陆市场,连买块肥皂还得撕张票呢。</br>此刻的黄华,还在滔滔不绝的介绍着“白猫”的新广告。</br>回过神来的江山,说了一句对方爱听的话:“听起来这广告还是挺不错的。”</br>“广告拍的是没话说,”黄华同志也很实事求是:“但,其他外商的洗衣粉广告,看着也不弱。”</br>“广告嘛,说到底也就起个宣传作用,”江山笑道:“这么多年下来,你们觉得在香江还有人不知道白猫洗衣粉吗?”</br>“听你这意思,”马副厂长疑惑道:“大家都知道的产品,就不用宣传了!”</br>“当然要宣传,尤其是在竞品出现后,更要加大宣传力度了,”</br>江山很肯定的说道:“但,得给它玩点花样了!”</br>(本章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