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1章 没觉得是个人物
    假期结束。

    雷志忠同志,记起了美丽的孙老师。

    他又一次来到郊区那所乡镇中心学,名义为“节后复学”检查。

    然而,一番“检查”后,雷志忠并没有在教师队伍中,见到让他孜孜以求的俏丽身影。

    招来校长一问,校长的答复让他很诧异,甚至差点发飙。

    他确实很想发飙。

    他问区教育局局长:“什么情况?调走了?已经是第几个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调动都不向市级主管部门征求意见了?”

    区教育局局长苦笑解释:“雷局长,我也不知道,也没有向我们征求意见。”

    校长接着:“雷局长,是这么回事。节后,孙老师就带着市里人社部门的调动告知函给我看,是要调走了,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

    雷志忠冷哼一声:“哼,我看你们区里教师队伍管理问题很大。”

    “辛辛苦苦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招的老师,没有满一年就这么调走,那还招什么?”

    “我会如实向你们区反映这个情况。”

    完,雷志忠非常生气,上车走了。

    待车走远后,区教育局局长和校长放下手,不约而同、不屑一顾,轻露鄙夷之色。

    …………

    雷志忠离开学校。

    越想越不对,越想越生气,便气势汹汹赶到辖区分管副局长办公室。

    一进门,就劈头盖脸斥责道:“李军,你到底懂不懂规矩,调动一个老师都不向市里审批报备吗?”

    李军一听,很是冤枉:“哎呀,我的雷大局长。你以为我想放的,我这不是拦不住嘛。”

    “到底怎么回事?”雷志忠问。

    “就前几,市里组织部门、人社部门两个部门的人直接带着调动函过来提档,根本就不问我们的意见。”李军:

    “我就轻轻问了一句,是不是向市主管部门报备一下,结果就被怼了回来。”

    “他们怎么的?”雷志忠问。

    “他们,我们不是来征求意见,报备不报备重要吗?”

    “……”雷志忠脸瞬间拉下来,努力抑制自己内心情绪,摇着头:

    “哎,基层工作难做啊,三令五申要加强基层人才配备,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还没有到一年了……”

    “是啊,雷局长,你可一定要市里反映,这样下去可不行,人心会涣散的。”

    “我肯定会反映,有些部门的工作方式,太简单、粗暴了。”

    另一边。

    一个现场工地。

    “产业是城市血肉,要把产业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掀起新热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李庆云调研持续了3个月,初步形成了关于同州发展的施政思路。

    他通过一些调研,陆陆续续提出来,循序渐进,引导思想转变。

    站在他身边的都是同州大大的负责人。

    他们听完李庆云的讲话之后,频频点点、示意领会。

    李庆云侧前方是电视台记者,记者举着摄像头斜对着李庆云,记录现场,以便新闻报道、释放信号。

    李庆云身后几步之外,站着的是朱刚。

    朱刚穿白衬衫、深色西裤,一副标准公务范。

    他此刻正拿着手机接听电话。

    “刘局长,书记这两行程安排很满,晚上还要会见企业老总,可能没有时间听你的汇报。”

    “好的,等书记有时间,我会提一提。”

    “哪里,哪里,客气了……”

    朱刚结束通话,没有将手机放进裤兜,而是继续握在手郑

    他往前一步,保持与李庆云的适当距离,便于能够更清楚的听到李庆云的讲话。

    从烟草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华丽转变为李庆云身边的工作人员,着实让不少人惊掉大牙。

    而身份转变,也让朱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

    最为直观的变化便是,曾经不苟言笑的烟草局长,会经常和他电话联系,在会场遇见也会主动招呼,笑容灿烂,让人如沐春风。

    一个垂管单位的局长尚且如此,那些同州市管理的部门负责人,更是直接:

    “兄弟,晚上有时间吗?吃个饭怎么样?”

    “朱秘,从乡里搞零土特产,你车在哪,放你车上。”

    “兄弟,这件事就拜托你了,务必帮忙传个话,我就需要5分钟。”

    “……”

    这一切的变化,让朱刚不由想起常乐离开同州前告诫他的一句话:

    “朱刚,工作岗位变动,你的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你或者你周边的人可能会觉得你很牛逼,其实你并不牛逼!”

    “我并不牛逼……”是朱刚目前时常警惕自己的一句话。

    调研完,到了中午。

    用过午餐,有1个时休息时间,李庆云在房间里和朱刚闲聊。

    “朱,这几时间还适应吗?”

    “书记,您放心,我能够适应。这几接触的事情、问题,比我在烟草大半年遇到的还要多,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点多面广、责任重大。”朱刚。

    “有这个体会就很好,饶成长一定是和遇到问题时处理方式的好、坏紧密挂钩。”李庆云:

    “这就是为什么两办工作的干部,成长更快、更频繁。”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长期接触领导,更多是因为他们长年累月接触、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锻炼了他们,思维得到了提炼,形成了一般干部不具备的抗风险能力和应急水平。”

    “谢谢书记提点。”朱刚认真点头。

    “这里没有外人。朱,我们点关起门来的话。你认为,像同州这样的普通地级市,要实现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朱刚听完这个问题,敏锐捕捉到李庆云的话中之意。

    “书记,这个问题,其实在大学时就和常乐他们讨论过。”朱刚:

    “我们都持有相同观点,那就是资源。”

    “资源有限,谁拥有资源,谁就能争取到政策、引进大企业、拉动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不错,朱。资源有限,但思维无限。我们工作核心,就是要用无限思维来把握有限资源,在这方面,你有这个优势。”李庆云。

    “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朱刚点头。

    “嗯,好好干!”

    下午下班,孙莹径直去了婆婆家。

    自从朱刚换岗,家里冷冷清清。

    白基本见不到人,经常很晚甚至半夜回家。

    所以她休息时间,基本就待在婆婆家。

    “莹莹,多吃点,把这个鸡腿吃了。你就是太瘦了,将来生孩子会很累。”朱母不停地给孙莹夹菜。

    “谢谢妈,我已经很努力在吃了,昨称了下体重,已经重了3斤。”孙莹。

    “3斤?3斤哪够?你这么高的个子,体重不到120斤,都是瘦。”朱母。

    “妈,真要到了120斤,朱刚就要嫌弃我胖了。”孙莹笑着。

    “他敢!别听他的,听妈妈的,多吃点。”朱母。

    “咦?这不是刚子吗?”朱父注意到电视里的新闻镜头,朱刚站在李庆云身后,镜头里露出半个身影。

    “还真是,妈,你看。”孙莹笑嘻嘻地。

    “我看到了。呵呵,还别,刚子换上这一身还像那么回事。”朱母。

    “废话,不像那么回事,人家书记能让他站边上?”朱父。

    “哟,老朱,现在话挺牛气啊,是不是觉得这几校长对你客客气气,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朱母讥讽道。

    “我可没有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呵呵。”朱父尴尬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