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章 邮市
    主要任务已经完成,郝强和谷小芳第二天没有早起,虽然路上是卧铺,但是也没休息好。

    今天郝强计划去亲身体验下京都的邮票市场,作为一个伪集邮爱好者,郝强前世也是庞大的韭菜大军一员,至于为什么进入,当然是被挣钱吸引了,尤其是猴票的传奇故事,至于为啥没坚持,废话!不挣钱还赔钱呗!

    集邮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会儿,大家通信基本上靠写信。因此,集邮是伴随着写信而来的。当然,也逐渐伴随着电话和手机的普及,邮票逐渐丧失了其实用价值而没落。

    但不管怎么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2008年之前,这将近四十年,是中国集邮的兴盛之年。

    早在1984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京都市集邮协会与北京日报社联合主办“首次集邮交换日”,成千上万的集邮爱好者集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自由自在地交换邮票。之后,京都市及各区集邮协会,都在努力促成建立邮票市场,但阻力不小。

    直到1988年5月23日,京都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主办的月坛邮市“千呼万唤始出来”。全国各地诸多邮市相继建立。

    《集邮》杂志开办的“月坛月月谈”专栏,就引发了集邮圈强烈反响,成为数年来人们观察京城邮市、获取一手信息的必读之文。此外还有《中国集邮报》《集邮博览》等刊物。

    月坛邮市是全国集邮爱好者的圣地,既然来了京都,现在又正是邮市的兴盛发展期,郝强自然要去亲自体验下月坛邮市盛况。

    而且郝强还知道邮市最近就有一次大机会,正好先实地了解下,战前熟悉下阵地。

    起床吃完早饭已经10点了,俩人坐公交到了月坛公园,月坛邮市就在公园里。进了公园,不用问,人群集中的地方一眼就看到了。好家伙,人是真不少,别看不是周末休息,也可能是暑期原因,人挨人人挤人,到处是换票和买票的交流声音。

    大家比较热衷的收藏以猴票和老票为主。1990年秋季开始,t46猴票就从70元\/枚快速上涨到150元\/枚以上,带动了大批老邮票整体上涨。现在时间到了1991年,市场人气越来越旺,老邮票继续上涨,猴票也到了200元每枚。

    1985年-1991年这时期的Jt票属于新邮范畴,国家的指导价格基本是面值,大套票和小型张稍贵,但是也不超过面值的20%,主要原因是这部分新邮的发行量较以往多50%以上。这时候市场出现了一批“炒票客”,他们开始高价收购这些新邮。投资者们也跟着买进、追高,大家互相交易,你卖给我,我卖给他,新邮的价格开始攀升,甚至达到了面值数倍,很多人由此成为了万元户、十万元户。

    郝强要追的行情就在9月份。91年马上我国南方将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这时候国家会发行“赈灾”邮票!

    在9月19日,“赈灾”邮票将发行,面值0.80元,整版面值40元,并提前公布了发行量1500万枚,折合版票只有30万版!

    “炒票客”们宣传:“炒作赈灾邮票就是为灾区人民捐款,就是爱国”,同时开始高价收购“赈灾”版票,由于市场货源稀少,价格快速上涨,从5倍、10倍到20倍,呈几何级上涨。

    由于投资者的广泛参与,30万版的数量远远不够销售,社会舆论纷纷指责,邮电部临时决定增加印量,平抑价格。新闻联播突然播发了惊人消息:临时加印“赈灾”邮票2500万枚!30万版瞬间变成了80万版。

    按理说80万版也不是很多,但当时的价格高于面值很多倍,急于圈钱的“炒票客”们急于套现离场,“赈灾”版票从面值的很多倍跌至面值以下。邮市由此进入了长期低迷,直到96年开始复苏。

    如果抓住这次“赈灾”邮票跟进一把,及时抽身,将会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