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4章 tonghzilou
    “又没花你们的钱逼逼赖赖的没完没了。”

    李明清说完之后就眼神示意李明利带全家往前走。

    每次说起这事都会有几个人说三道四,不知道的还以为上学花的钱得从他们手里出。

    吴力不满道:“说话还真是不客气。”

    村里人对李明清很感谢,毕竟今年进口袋的粮食多了不少。

    张翠花还要说两句就被王大丫拉到一旁。

    一家人来到村口等去县城的驴车。

    林岩和林招娣挎着篮子过来。

    “这么巧,一起走吧。”

    “等驴车就来了,也去县城吗?”

    “不是,去镇上把攒的十来个鸡蛋换点钱,攒钱准备过个好年。”

    林招娣看着大妞辫子上的红头绳馋的不得了。

    她自己头发乱糟糟的,用的是一条破布绳扎的头发。

    林岩大大咧咧的道:“招娣,你赶紧去山上捡柴火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下大雪了,得多存储一些柴火。”

    “爹,我知道了。”

    她失落的转身往回走。

    李明清本来好奇为什么林岩还不走,等过了两分钟才知道原因。

    王大凤和林金宝急匆匆的过来。

    “走吧,去镇上买鸡蛋糕吃。”

    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去镇上,把林招娣留在家里干活。

    李丽珠道:“真是可怜孩子。”

    “不过还好,起码吃穿不愁,就是多干点活。”

    “只不过王大凤这当娘的好歹给孩子好好梳理下头发,看毛躁躁的,得招虱子了。”

    说起这个事来,张梨花道:“女娃头发长确实爱招虱子,之前大妞用了四弟给的洗发水才渐渐没有的。”

    “你可别说了,昨天还在向南脑袋上抓到一个大虱子,把我膈应的一晚上没睡好。”

    杨大丫一边说着一边嫌弃的要命。

    虽然之前李家穷的揭不开锅,但卫生这一块搞得特别好,洗的干干净净的。

    “娘,就那一个。”

    “一个还少啊,亏得抓到了,要不然咱一家人头上都得长虱子。你昨天去哪里疯了?”

    向东回答道:“他钻学校旁的狗洞了。”

    李明方给了向南一巴掌。

    “你这孩子也不嫌埋汰,哪里都敢去。”

    二妞和三妞在一旁看热闹。

    昨天不让他钻狗洞非得钻,现在好了,被揍了一顿吧。

    ——

    一个多小时后,李家人来到李明利住的筒子楼。

    老两口一进去不可置信的看着窄窄的走廊。

    现在是中午做饭的时候。

    整个楼道被葱花味和锅碗瓢盆的声响充满。

    “爷爷,你烧的水开了!”

    说话的同时,邻居顺手从炉子上帮忙把壶踢下来。

    “炒的菜可真香啊!”

    “馋了?一会到我屋里来,添双筷子就行成。”

    “那我就不客气啦,待会儿就过来。”

    氛围蛮好的,感觉自己处在一个融洽的大家庭里。

    一个中年男人看见李家人喊道:“大家伙快来看呢,来新邻居了。”

    他这一嗓子把不少人喊过来了。

    可谓是一呼百应。

    “看着面熟,之前在纺织厂打过照面。”

    “李同志和张同志,我见过,夫妻俩。”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点小房子你们不是是十几口子全都过来住吧?”

    “那可不行,太挤了。”

    一时间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

    李明利见闹哄哄的特地提高音量。

    “家里人来送我们,不是全部过来住的。”

    旁边的妇女道:“那就行,要不然真的住不开,我们一家四口住在一个屋里就特别的挤。”

    李明利和张翠花带着李家人穿过长长的走廊。

    在中间一户的门口停下。

    掏钥匙,开锁,进门。

    憋了一路的杨大丫道:“好家伙,还是家里好,我再也不眼馋住在城里,憋屈的要命。”

    李明清道:“只是筒子楼这样。”

    “算了,村里多敞亮。”

    李老头也道:“人人都想来城里住,谁能想到住的地方是这样的。”

    “老头子,好歹是吃国家饭的。”

    “要是我就每天回家住,真的能憋死人。”

    “爹,娘,其实想想住在这里也挺好的,多有烟火气,最主要的是上班近。”

    李老婆子叹气道:“亏得三个孩子不跟你们一起过来。”

    看看这小屋,也就堪堪能转身。

    怪不得李明清在过来时见她拿桌子时制止了。

    要真的放上桌子那可真的彻底没空。

    不过两人住着也不算太挤,但凡多一个人都挤得慌。

    其实住在筒子楼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三四人住一家,更有甚者住了五六个人的。

    床底下也睡人了。

    把东西放下后李明清就带着孙佳雪和妞妞出去。

    屋里转悠不开,还是下楼等着好。

    正值深秋,中午的温度正合适。

    “明清哥,亏得我们没来县城。”

    “我们要是来县城我肯定买个两室一厅或者三室一厅的大房子。”

    听见这话的孙佳雪点点头。

    确实是李明清的风格,绝对不会苦着自己。

    在一块这么长时间她觉得自个被养的娇气了不少。

    筒子楼下有不少小孩子围着杨树转圈圈。

    你追我赶的活力满满。

    半个小时后,老两口出来。

    李老婆子叹气道:“不容易啊,在哪里都不容易啊。”

    “已经很好了,两个人住还是可以的。”

    “老头子,谁能想到屋子会这么小,刚刚咱们一家人进去根本站不开,人挤人。”

    “总归是有地方住。”

    李明清见状宽慰道:“娘,还是挺不错的。你看看咱们刚进去时涌出来的小孩和老人就知道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一起过来住的。”

    “说的也是,两人住还行。”

    过了一会儿李明方和李明远两家人出来。

    “我之前去看过肉联厂单位分的房子,也是一样的。”

    “对,炼钢厂也一样。”

    “咱们可能乍一看不习惯,住两天就习惯了。”

    杨大丫道:“我情愿住乡下。”

    李丽珠问道:“李向霞也是住这样的房子吗,之前每次回村都炫耀在城里住的舒坦,我还以为住的是大房子。”

    “应该也是筒子楼,可能比大哥家分的大。”

    “就是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

    “搞了半天李向霞是吹牛逼的,下次她再说的话我就不眼馋了。”

    几个孩子老实的站在一旁看前面一群小孩疯玩。

    向东小声道:“还不如在村里呢,还能捞鱼摸虾,上树掏鸟蛋。”

    “就知道玩,城里孩子见世面。”

    李明利和张梨花把房间简单擦了一遍,就急急忙忙的出来,东西等回来吃完饭两人再回来慢慢收拾。

    国营饭店。

    “好长时间没吃这儿的饭菜了。”

    “可不是嘛,确实很长时间没吃了,也很少坐在店里吃。”

    一大家子人专门挑了个靠近墙边的位置。

    点了四菜一汤外加三份米饭和三份水饺。

    张梨花道:“四弟,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不去王主任家吗,之前和碰到时都会说你要是来县城可一定要请你吃饭。”

    “我就不去了。”

    李明方接话道:“对啊,孙组长也和我说过。”

    “就是客气一下。”

    “还真不是客气,每次都想让我给你带回来。”

    李明清之前特地嘱咐过不能再替他收东西了。

    要不然肯定得十天半个月的给稍一趟。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说着话。

    不过还真是冤家路窄,竟然碰见李向霞和她婆婆朱老婆子。

    他们十几个人格外的吸引人的注意,李向霞进门的一瞬间就认出来了。

    朱老婆子见她愣子那里骂道:“下神呢,麻利的。”

    “娘,你点菜吧。”

    “当然我点,难不成你点吗,乡下来的就是没见过世面,真后悔当初让华茂娶了你,就庆幸生的是个儿子吧,要不然别想进我朱家的大门。”

    李向霞一向在她面前伏小坐低,没敢说话。

    只是觉得特别的丢脸。

    更何况是当着李明清和孙佳雪的面。

    真是别杀了她还要难受一百倍。

    以往回村没少在村里吹嘘婆家对她多好,今天丢脸丢大发了。

    既然丢脸成这样,直接破罐子破摔。

    想着她在村里的面子没了,自家婆婆的面子算什么。

    于是,她说道:“娘,我去打了招呼,李家村的人。”

    朱老婆子一听小声骂道:“你怎么不早说,好歹我也是城里人,平白无故让人看了笑话,你是不是故意的!”

    “娘这可就是你冤枉我了,我也是刚看到。”

    李向霞说完就朝李明清那边走,朱老婆子压着火气和她一起过去。

    “还真是巧,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们。”

    “也不算巧,县城就这一个饭店,正好饭点碰到正常。”

    朱老婆子笑着道:“这不是李家大姐嘛,之前孩子结婚时咱们见过,还记得不?”

    “记得记得。”

    实际上早忘了长啥样了。

    “怎么没点菜啊,也是,饭店的菜确实不便宜。”

    李明清看了她一眼,两人不愧是婆媳。

    李向霞知道李家不缺钱,自家婆婆真是踢到钢板上了。

    “大娘,点了菜还没上呢。”

    朱老婆子讪讪道:“原来是这样,按理说国营饭店上菜应该蛮快的。”

    她话音刚落服务员就端着托盘过来。

    一来就来了俩服务员。

    四盘菜连带着水饺和米饭一起上桌。

    朱老婆子看得一愣一愣的,竟然点了这么多菜,自己只点了两份菜。

    李明清道:“我们就先吃了,你们自便。”

    婆媳俩心里咒骂着离开。

    不过李向霞还是有点高兴的,看自家婆婆被气成这样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李明利笑着道:“看俩人的模样怕是被气着了。”

    “我看也是,本来是过来嘲笑咱们的,没想到打了自己的脸。”

    “看来李向霞的日子不好过啊,怪不得李大花不一门心思的给李向红找城里人。”

    “吃一堑长一智。”

    “话也不能这么说,城里也有讲道理的人。”

    “该是什么命就是什么命,半点强求不得。”

    一家人吃的格外满足,刚出锅的就是比打包带回去的好吃。

    半个小时后桌上的盘子全部清空。

    李明清问道:“爹,娘,对面是供销社,有要买的东西吗?”

    “没啥要买的,咱们回去吧。”

    向南看着外面买冰糖葫芦的大爷,小声道:“娘,我带了零花钱,想去买冰糖葫芦。”

    “去吧。”

    他转头就和大妞他们道:“大姐,买冰糖葫芦去。”

    几个孩子一股脑的跑到前面。

    自从家里宽裕之后,每个月李明利三兄弟会给家里孩子分点零花钱,有时候是一分有时候是一毛。

    李明利道:“大妞和两兄弟就劳烦你们多照看些。”

    “行,放心吧。”

    “对啊,你们赶紧回去收拾吧,我们也要回去了。”

    姐弟三人是大孩子,根本不用操心。

    自理能力非常的好。

    村上的小孩这么大年纪洗衣做饭,上地干活,山上捡柴,样样拿手。

    肯定饿不着。

    张梨花拿出来十块钱给李老婆子。

    “娘,辛苦你每天给三孩子做饭。”

    “你这是干啥,粮食我收了哪能再收钱,本来我跟你爹就要做饭,顺手的事,整这么生分干什么。”

    李明利道:“娘,你拿着就行。”

    李老婆子唠叨着没接钱。

    “你们两口子是有钱没地花了吗,赶紧把钱收回去。”

    几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拿着冰糖葫芦回来。

    第一口都是先给老两口。

    两两口乐的合不拢嘴,夸赞道:“真懂事,奶奶和爷爷不爱吃,你们留着吃吧。”

    在分开时,李明利嘱咐三个孩子。

    “在家听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的话,等下周五我们就回去。”

    “爹,我们知道。”

    当父母的担心的要命,三个孩子跟没事人似的。

    一家子坐着驴车往回走。

    “我再也不馋住在筒子楼里的人了,之前站在外面看着挺好的,没想到里面是这样的。”

    “说的对啊,我就老老实实的在家上工就好。”

    “今天来看城里人也就这样。”

    “是啊,吃啥都得花钱买,村里还可以去田里、山上挖些野菜。”

    李明清在一旁听着无奈的笑了笑。

    没想到这一趟会是这么个结果,大家伙一致觉得在村里生活比较好。

    也只是看了筒子楼而已。

    那些宽敞的大房子没看到,要是看到怕是想在城里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