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5章 决胜局
    “正在收看直播的棋友朋友们,LG杯的决胜局正式开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关雎依旧是选择了错小目的开局,而李泰弘则是二连星作为应对,接下来...”

    “关雎一改往日的布局思路,第五手并没有选择此前一直下的大跳守角,而是直接点在了白棋左上角的三三处!”

    变招了!

    李泰弘的心中微微一凛,顿时觉得有些棘手了起来。

    要知道在此前的所有对局之中,执黑的关雎都选择了错小目大跳守角的开局。

    但这一局,在如此重要的三番棋决战之中,关雎却一改往日的风格,选择了另外的一种布局下法。

    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备而来。

    短暂的错愕过后,李泰弘伸出修长的手指,将棋子落在了棋盘之上。

    依旧是挡了之后单长的简明应对,黑棋飞在二路,白棋获得了一个先手,抢先低挂在右下角。

    见状,关雎的动作也同样微微一顿。

    这个低挂和昨天的布局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双方交换了个角色罢了。

    上一盘棋,李泰弘是选择了二间低夹的下法,此后也演变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变化,李泰弘也因此在布局阶段占得了先机。

    这盘棋...

    关雎停顿了片刻,放弃了在二间低夹变化中找回场子的想法,同样选择了简明对待。

    小飞。

    而接下来,李泰弘也很快的下出了下一手。

    脱先,

    右上角高挂。

    “双方在本局之中落子都很快啊!看样子,是不想再像上盘棋那样在布局阶段浪费太多的时间了。双方的定式选择都非常的简洁。”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右上角的小目高挂托退定式,白棋的最后一步并非是常规的立二拆三,而是选择了在左上角守角。”

    “这样下就是完全追求效率的下法了,不过这样下同样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白棋两侧的棋子中间太空旷了,很容易被黑棋打入进来。一旦白棋处理不善的话,右上角的白三子反而是有着成为孤棋的风险。”

    看到白棋的第十八手,关雎抿了抿嘴唇。

    李泰弘本局的行棋风格,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以往的李泰弘在布局行棋时基本上都体现了其厚重的棋风,而上一盘棋李泰弘是在布局中就选择了与他缠斗,到了这盘棋...

    李泰弘又变的轻灵高效了起来。

    右下角的脱先,左上角的小飞守角...

    这种棋可不像是由李泰弘下出来的,反倒更像是李正男的风格。

    关雎摇了摇头,将这些念头从脑海中驱散,下意识的抬了抬头。

    漫天的星辰悬挂在天际,形成了一片灿烂的星海,无数星辰的光辉洒落在棋盘和他的身上,更是将整个画面点缀的如同画卷一般。

    而另一面,一尊高大的佛像同样矗立在苍穹之下,佛像周围弥漫着一层带着神秘气息的薄雾,淡淡的佛光透过氤氲的薄雾将整个佛像都渲染上一层宁静与安详。

    星瀚灿烂的星空与宝像肃穆的石佛隐约之间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关雎收回了视线,同时深吸了一口气。

    第十九手,十一之三,边线分投。

    绝佳的选点。

    这手棋离白棋左下的三子距离很远,带着几分引诱白棋从左下逼住的意味。而一旦白棋选择从左下逼住,那么黑棋自然可以顺势的挂在左上,舒舒服服的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棋形。

    如若白棋不肯走成这种变化,选择从上方逼住的话,那黑棋则可以更加舒服的拆在左下一侧,隐约对白棋左下的三子构成威胁。

    可以说,无论白棋从哪边逼住,黑棋都是可以接受的。

    李泰弘也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迟迟的不肯落子。

    在一次短暂的思考过后,白棋的应对是...

    第二十手,扳在左下的角部!

    既然逼在哪一边,黑棋都可以接受的话,那索性就直接选择脱先!

    这就是李泰弘给出的答案!

    黑棋挡住是必然,而下一手白棋的跨断同样也属于点第三三后续的变化。

    行至第二十六手,双方在左下完成了简单的定型。

    “下到目前为止,双方应该都能够接受吧。不过我还是觉得接下来黑棋更好行棋一些,毕竟白棋整个布局的棋形,总有一种薄弱之感。”

    “接下来黑棋无论是从上方选择动手,还是对白棋右下的那枚棋子施加压力应该都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解说间内,陈佑也适时的解说道。

    这话他说的的确是认真的,并不是刻意的去吹捧关雎。

    这种布局基调,他的确喜欢黑棋更多一些。

    白棋无论是上方亦或是右下角都显得太薄了,甚至就连左下的那一串也并非是完全安定的棋形。相比之下,黑棋的棋形反倒是更好发挥一些。

    “那陈佑也九段认为,如果要在上方行棋的话,黑棋最好该下在什么地方呢?”

    宋双妍手握着话筒,像个虚心请教问题的学生般,替直播间的观众们问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对此,陈佑也九段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

    “肩冲吧。”

    “肩冲这步棋是由吴清源大师最先发现的一步妙招,并收录在了他自己的着作中。吴清源大师认为这步棋绝对是骚扰小飞守角或者无忧角的一步绝佳的好手。”

    “当时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认可这样的下法,又或者说认为肩冲之后并不好处理这颗子,所以并不常见。”

    “这样下之所以能够逐渐流行起来,还是因为关雎选手。此前关雎选手曾不止一次在正式对局中下出过这手肩冲,可以称得上是将这步棋后续的变化完善并彻底的发扬光大了。”

    “而下眼下的这个局面,肩冲也比较适合吧,最起码能考验一下白棋的应对。”

    陈佑也根据自己的判断以及对关雎的了解,预判着关雎下一手棋落子的选点。

    但陈佑也还是解说关雎的棋局解说的太少了。

    如果李雨青在这里的话,那他一定会给陈佑也一个忠告。

    千万不要去猜关雎的下一步棋,他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关雎永远是解说猜不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