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章 招工
    十点零一分,除了学校、医院、警察局、机场车站,各大工厂和其他供保单位,各家各户的灯光“刷……刷……”的全灭了下去。

    从半空中往下望去,往日万家灯火的盛景再也不复存在。

    按时熄灭的灯光也让市民们不再奢望,纷纷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有太阳能的,就用太阳能;买了电的,继续用电;而大部分,看着天价的电费,也只能打着手电或者用充电灯。

    这一举措也导致了太阳能设备的热销。

    毕竟买一套设备发多少电自己随便用。一次性支出,后续不用再购电,综合算下来还是比较合适的。

    反正现在每天的大太阳,不用白不用。

    ……

    其实官方也并不是不管普通群众的死活了,限电令的出台虽然让许多市民怨声载道,但随之而来的另一项政策又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限电令出台后的第五天,官方又贴出了一份公告。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每天都看一下官方出的公告,第一眼看到招工令大家都不以为然,但越往下看,就越让人惊讶。

    招工令上说,官方将组织人员修建避难所。招收十六周岁以上五十五周岁以下,没有慢性病,传染病的健康市民参与建设。

    根据不同工种发放不同报酬。

    电工、基站维修工、有建筑相关经验和其他技术工种,经过考核后,每天包吃喝还有二百元的现金工资。

    没有技术,但是身体健康的市民可以报名普通工作,每天包吃包喝,另外五十元的现金工资。

    吃饭都在食堂,自己吃多少都行,但是不能打包带走。工资全部日结。

    招工令一出,所有人都沸腾了。纷纷涌进官方网站询问具体的招工事宜。

    网站一度被卡到崩溃。官方抓紧修复后,针对呼声最高的几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

    向迟和许格看到招工令后,思绪万千,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招工令,更多的,是官方公布招工令背后的深意。

    被招工令刺激到的人们冷静下来,也发现,小小的一份招工令,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却如此庞大!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官方为什么要建避难所?高层对于以后得形势这么不看好么?避难所建在哪里?要建几个?进入避难所的要求是什么?

    官方对于这些问题,除了说明避难所在必要的时候会向所有群众开放外,其他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只是公布了各个工种的用人标准以及招工时间。

    许格和向迟有蔬菜大棚要照料,自然不会去应聘,徐涛却有些意动。

    车队虽然解散了,但是车还在,而且徐涛和韩冬冬先是囤货,后是买房,又花了一大笔装修费,存款已经所剩无几。

    他们两个都不想坐吃山空,而且徐涛本身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这几个月在家呆的,都快长毛了。除了去向迟家的大棚帮点忙,也没别的可做。

    况且这次招工,正是一个结识人脉、打探消息的好机会。

    只是韩冬冬现在肚子大了,徐涛有些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在家。

    向迟知道徐涛的顾虑后,揽过了照顾韩冬冬的工作,让徐涛放心去应聘就好了。

    徐涛这才放心,到了规定的日期就去面试了。

    像徐涛这种自带资源的员工,官方哪里有不收的道理。

    徐涛无偿向官方提供了四辆半挂车的使用权,官方也承诺,在使用期间,车子的用油,维修,保养全由官方负责。

    而徐涛本身出色的驾驶能力,也是他的加分项。不论是货车还是工程车,他都得心应手。

    徐涛这一举动,也全是在相关领导的面前挂了个号,留了一个超高的印象分。

    招工令一出,给人们死气沉沉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大家都觉得这日子又重新有了盼头。

    基本上参与应聘的人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开工之后,打架斗殴偷盗的案件都少了许多。

    徐涛出去工作没几天,就探听到了不少有价值得消息。

    政府打算建造三个避难所用来安置市民。虽然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普通市民能够自力更生。

    但是市里的相关专家已经预测到了以后艰难的情况。

    根据专家测算,如果温度再持续升高,丹城的电力系统将再度崩溃,难以满足全市人民的用电需求。

    而到时为了大局着想,为了保障医院、工厂和其他重要场所的用电需求,势必要切断一部分非必要场所的电力供应。

    其中,就包括大部分的居民日常用电。

    唯一的办法就是缩小用电区域,建造避难所。

    但是建造大型避难所牵扯慎广,领导们光开会讨论这件事就吵了两天。

    最后,恰逢更高层下了指令,才有了最终结论。

    经过多方面考虑,官方决定在丹城工业园区附近的地铁站修建其中一个避难所。

    工业园区附近的地铁站还没有通车,里面的通风、水电装置都是早就建设好的,只需要稍加改造就好。

    其余两个分别在城东碧翠山上的防空洞和城南的市体育馆场。

    值得一提的事,向迟家的小区,碧柳小区,就在碧翠山山脚处。

    碧柳小区的“碧”字,就取自碧翠山。

    碧翠山上的防空洞很大,是早年间战争时代留下的。贯穿了整个碧翠山的主峰。

    虽然没有荒废,但是也没有专人经常维护,登山的游客可以随意进出。

    因为洞里没也没有灯光之类的,而且岔路口很多,是小朋友们冒险的好地方。

    避难所选在这里,需要加固防空洞主体结构和重新铺设电路水管,工程量不小。

    而市体育馆,早在很久以前,政府就做主收留了许多人。

    有外来务工滞留在丹城的务工人员,有支付不起高昂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的租房客,还有因为付不起电费,听说这里接受群众而赶来的穷苦人家。

    总之,市体育馆,早就在很久以前,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避难所了。

    徐涛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一一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