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6章 蒙古弯刀
    我没心情和四驴子闲扯,既然出来了,就好好玩一圈。

    我和阿力江想骑着马绕湖走走。

    阿力江态度明确,他行是行,得加钱。

    骑马绕着湖水漫步,蓝水净,水面映蓝,蓝水更蓝。

    许某人心也静下来了。

    这几光想着怎么和花木兰斗智斗勇了,都没想着找墓的事。

    骑马绕湖边,思绪万千。

    玛纳斯湖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的《西域图志》上,那时候称之为称额彬格逊淖尔。

    我推测应该是个千百年的古湖了。

    簇靠近克拉玛依和魔鬼城,有奇怪岩壁,有湖水,有遍地的金丝玉,还有石油。

    根据地理协会提供的资料,术赤汗王真有可能在这湖边定居。

    可问题又来了,今看到的湖,有可能是原来湖的湖底,河水改道,水汽蒸发,鬼知道原来的湖有多大。

    还有一点可以佐证,玛纳斯湖原来是个咸水湖。

    为啥是咸水湖呢?

    湖面缩,湖水蒸发,盐度变高,自然变成了咸水湖。

    从卫星地图上来看,玛纳斯南方一百公里外的地界,全都是农田,大概有三平方公里。

    有农田也可以证明一点,这地界土地肥力可以,不定以前就是草原。

    还有一点,大片农田的地界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里面有个呼图壁县。

    人类保持着群居的生活习惯,现在是县城的地方,放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那也是县城。

    我们经常听旅游宣传,哪个城市是多少朝古都,哪个城市有辉煌的历史。

    没错,原来辉煌的地方,肯定有大量的人口聚集。

    呼图壁县是县城,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古以来,那地界人口就多。

    那么,会不会是术赤王牙帐所在地呢?

    这只是一种猜测,毕竟术赤之后,西域多次更换主人,比如瓦剌、准噶尔。

    但有一条,能形成城镇的地方,自古就有人群聚集。

    阿力江的村子是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来了,要是兵团不进来,这地界荒片,或者没有人家的原始绿洲。

    可呼图壁县不一样,那是人口聚集地,而且还是少数民族。

    呼图壁县历史悠久,汉朝时期为乌贪訾离国,后并入车师后国。

    有了初步的想法,我和四驴子和赵悟空交流了一下。

    我们决定直接去呼图壁县。

    找阿力江了这个事,他行,房租不退。

    我们也没打算要房租,只想早点回去。

    可阿力江又不是只带我们三个出来,还有四个大学生呢。

    大学生爱玩,也会玩,一直玩到了黑,我们才策马回营。

    我决定连夜走。

    因为四驴子和一个女大学生聊的挺好,我怕他起幺蛾子。

    男大学生可猛啊,我不想起冲突。

    不到五百公里,赵悟空开了一晚上,到了呼图壁县,我们在县城找个地方落脚,然后买了一个摄像机。

    干啥?

    装记者。

    其实有考古队的身份,我们可以找村民问草原的传,但一考古队,村民肯定会留意周边有没有动土的地方,这对我们后期挖掘不利。

    虽然有考古队的身份,但我们也不能用这个身份。

    为啥?

    因为那个考古队也不能两三就完事,有网络的地方,啥事就怕引起关注。

    许某人是记者,四驴子是摄像,赵悟空拿本子记录,这他娘的不是专业的采访团队,我自己不信。

    接下来的几,我们开着车逐个村子转,寻找古老隐秘的传。

    有了话筒和摄像机,村民也很踊跃,了很多古早的故事传,各种故事传将我们的视线引到了二十里镇的东滩村。

    听知情人透露,东滩村有个老人,名叫阿卜杜勒·哈力木,家中有一把祖传的蒙古弯刀。

    到了东滩村,我们见到了哈力木,他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头戴白色圆帽,眼戴圆形老花镜,下巴上一扎多长的白胡子,肤色黑中透红,一个很典型的回族老人形象。

    得知我们是记者,哈力木很热情,招呼我们坐下,拿出羊奶和牛肉干招待我们。

    看到摄像机,哈力木还特意换了一身民族服饰,梳洗打扮了一番。

    待哈力木整顿衣冠坐好,我直奔主题,问道:“老先生,听你家有一把祖传的蒙古弯刀。”

    哈力木二话不,直接翻箱倒柜,拿出弯刀给我们看。

    弯刀连刀柄带刀鞘,全算上也就六十公分。

    刀柄是银质,刀鞘是黄牛皮,上面镶嵌绿松石,应该经常保养,刀鞘并不干燥,反而皮质有些润。

    “老先生,您把弯刀抽出来我们看看呗。”

    哈力木抽出弯刀后还耍了几招,展示自己的身手,用东北话,这老爷子有两下武把操。

    哈力木抽出弯刀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来对地方了。

    没炼鞘,弯刀的长度只有四十多公分。

    如此长度的弯刀,用途不多,要么近战,要么戍卫牙帐。

    传统的弯刀,长度在一米左右,后期还经过成吉思汗的改良,目的是发挥骑兵优势,骑在马上能借助马的力量,快速斩断敌人头颅。

    要不然,以单兵作战能力来讲,蒙古人和欧洲人相比,身体和力量处于劣势。

    哈力木毕竟年纪大了,耍了一通弯刀后有点气喘吁吁,不过老汉要面子,故意保持镇定。

    我也没着急问,等哈力木把气喘匀了再。

    喝了半杯羊奶,我问道:“老先生,您这弯刀是祖上传下来的吗?”

    “那当然,我祖上是成吉思汗的带刀侍卫,负责牙帐巡逻。”

    “这么厉害,成吉思汗的带刀侍卫,牙帐在哪呀?”

    “准噶尔啊,以前那的草,一人多高,大汗......”

    哈力木好像急于表现,他的半真半假,很多和历史对不上,当然,也许他的是真的,毕竟史书不一定是真的。

    哈力木先祖的故事,也有可能是千百年后人不断传唱,然后不断地加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拨开迷雾,许某人大致听明白了。

    哈力木的先祖是牙帐的卫兵,就是在牙帐巡逻的兵丁。

    至于是谁的牙帐,我觉得不是成吉思汗的,因为地理位置对不上。

    成吉思汗这辈子,不是去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建国称汗的地点在斡儿朵河流域,在今的黑龙江北面呢,和尊噶尔相距十万八千里。

    再有就是术赤之子拔都的牙帐在毛子国呢,靠近乌克兰,也不可能。

    所以,哈力木的先祖,只能是术赤的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