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章 裱糊匠·温彦博
    温彦博入阁拜相后,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残破不堪,濒临崩溃的中元帝国。

    其实,如果先帝不那么早驾崩的话,在温彦博的辅佐之下,凭借着先帝力战四国获胜的余威,完全可以在几年之内,将朝政上下理顺,让天下承平,四海归治。

    然而,一场神谕之战,将先帝的精气神都给打没了,不说战事上对于心神的损耗有多大。

    仅仅就十几个儿子,几个女儿的战死,让一个的老人在短时间内经历十数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就足以将一个老人的心给揉碎了。

    如果不是因为帝国没有接班人,皇权有旁落之威,先帝需要努力和自己的妃嫔们诞下皇子,为帝国皇室延续血脉。恐怕神谕之战结束之时,就是先帝陨落之日了。

    一切的假设,在先帝驾崩之时,就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温彦博作为托孤之臣,竭尽全力的想要将这个濒临破碎的帝国重新整合到一起,用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然而,温彦博此人才能有限,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不是那种可以改天换地,拨乱反正的人才。

    他只能游弋于各方势力之间,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凭借着皇室仅存的那么点价值,将皇室变成一个可以被利用的力量,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谋得一丝生机。

    在勉强稳定住朝廷的局面后,温彦博就开启了他的裱糊匠之路,为这个千疮百孔的中元帝国,堵窟窿。

    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温彦博主持内阁提议,将中元帝国划分成为九道,设置按察使一职,用以监察地方官吏,清查税赋。

    为了和世家望族争夺民心,朝廷将延续了近百年的税制进行了改动,将税率从原本的二十税三,降成了二十税一。

    为了让地方官府主动上交税银,朝廷颁布了分税法,地方官府收缴的税银,三成上交国库,其余七成留在了地方使用。

    还有在后宫设置内庭,任免内相,拆分外臣的权利,协助皇帝巩固皇权。

    等等,等等。

    然而,这种缝缝补补的治理方式,于国于民,其实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就拿轻徭薄赋来举例吧。

    朝廷为了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不仅降了税率,还减轻了徭役和赋税。纵观古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皇帝在位之时,他们的赋税和徭役都不会比现在低。

    但是,这些轻徭薄赋政策,并没有给老百姓减轻多少负担。因为皇权不下县导致的政令不同,世家望族及其代理人带明知政策的情况下,巧立名目,增徭加赋,将政策要求免除的赋税都变相的又加在了老百姓身上。

    而那些多余出来的赋税,经过一些手段洗白后,就都流入到了官吏及其身后的世家望族手中。

    三年清州牧,十万雪花银。是一些文人墨客在知道地方官吏的所作所为后,写出来嘲讽官吏的话语。

    这里讲到的清州牧,不是指清代的州牧,而是说清廉的州牧。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三年名声清廉的州牧,最少能赚十万两雪花银。由此可见,地方官吏的油水有多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这样一个没有开启科举制的时代里,玩了命的想要加入世家望族的私塾或者是各种地方书院学习,甚至不惜为虎作伥的成为那些世家望族的走狗,也要谋的一个前程。

    毕竟,为官一任,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终生不愁,这个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了。

    e=(′o`*)))唉

    现在的中元帝国,就像是一件百衲衣,到处是窟窿,到处是补丁。就别期盼什么光鲜亮丽了,能勉强遮丑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这种裱糊匠式的治国方法,根本没有办法扭转中元朝廷的不利局面。相反,这完全就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治理模式。表面上将那些问题都掩盖起来了,但其实完全就是在掩耳盗铃。

    矛盾依然存在,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矛盾和问题会如同病毒一般扩散,直到病入骨髓,无药可医。

    到了那个时候,用补丁勉强遮起来的丑,会瞬间爆发。即便是大罗神仙降世,也无能为力。

    言归正传。

    温彦博被陈琦一语道破内心所想,脸臊的通红,有些希冀的垂眸,想要尽力掩藏自己内心的惊惧和不安。

    陈琦见状,无奈的长叹一声。略作思忖后,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其实,在座的诸位都清楚,中元帝国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完美。甚至可以说,中元帝国时刻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都不为过。”

    “所以,诸位才会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如此的小心翼翼,如此的谨慎。”

    “可是,这种裱糊匠似的治理方式,堵窟窿式的治理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元帝国面临的问题。”

    “长此以往下去,中元帝国只会在饮鸩止渴带来的短暂幸福中,药石无医的缓缓死去。”

    “所以……”

    “我们现在应该想的是要用什么方法,革新政治,整顿官场,将中元帝国从濒死的边缘拉回来。”

    “我们现在应该想的是要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牧养万民,让中元帝国可以中兴,可以继续延续国祚。”

    “我们现在应该想的是要用什么方法,让所有中元帝国的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病者有其医! 勤者有其业! 劳者有其得! 少者有其学! 童年有其乐! 读者有其校! 弱者有其助! 老者有其养! 车者有其位! 工者有其薪! 农者有其地! 商者有其利! 优者有其荣! 能者得其用! 阅者有其悟! 学者有其为……”

    “而不是在这里,讨论一块补丁的去留问题,你们难道不觉得,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