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改变
    看着慕容完歌远去。

    看不见人影以后就回到府里,开始他的练拳。

    练完以后他就拿了一根树枝开始练剑。

    很不习惯,这是第一感觉,没法用力,以前是剑,不但重量有,而且锋利。

    现在手上拿着树枝,好像发不出力,也没人教他,就这样盲目的练了一会找不到要领,就结束了。

    跟苏海棠用了早点以后,两人骑上汗血宝马前往皇宫。

    两人共乘一骑,叶星河从后面抱着她,开始的时候苏海棠,脸色发红不敢看路上行人。

    到了后面,就放开了,反正这是自己将来的夫君也没啥。

    两人慢悠悠的来到皇宫,门口卫士已经认识这位新贵爵爷,忙上前牵住缰绳,把马牵走。

    两人来到御书房,女帝还是继续在批奏折。

    发现他俩进来后,放下朱笔感觉很高兴,叫扶摇上了茶水,糕点。

    “女帝,首先我们要尽快建立一个新的部门,我想把报纸搞出来。

    朝廷就有了话语权,这样老百姓也有能知晓朝廷的最新动向”。

    “那你想从什么部门抽调人手”?女帝问。

    叶星河回答道;“我不想用现在官场之人,能到书院招人吗”?

    “可以,我给你块手令,你以后就凭这块手令,做事那样方便很多。

    这样你以后进皇宫也容易。

    不过国子监也可以招收一些”。

    “不行!国子监都是些家族子弟或者是官场子弟,并不是最好人选”。叶星河回答。

    “那这事你自己全权负责,我会下道圣旨,让六部配合你”。

    “如此我现在就出发去江宁书院”。

    “我让朱夏陪你去,这样办事可以快些”。

    叶星河告退出了御书房。

    跟朱夏两人坐车来到江宁书院。

    江宁书院。

    江宁书院离江宁城十几里,虽然墙高门厚,但透着一股子古隐世的净土,静静地坐落在山水之间,它以其独特的氛围和独特的教育模式,吸引着众多求学者。

    门两边刻着一副对联。

    上联:钟学宫灵气,诩千载文明,育得桃芳李艳

    下联:秉书院高风,树百年典范,引来凤翥龙翔

    跨入书院里面,石桥横跨、便河清清,更有绿树参、鸟声清脆,让人觉得几百年书院,是那样的古朴而不失清新,庄严而又见活泼,身处其中,离了那闹市喧嚣,心中惟存一片澄静空明。

    两冉来,刚好是课休时间,很多人发现了他们。

    两人见了书院的先生,让他陪着找到书院祭酒。

    叶星河跟朱夏拱手,见过祭酒。两人行礼道。

    祭酒忙叫他们坐下,让人泡来茶水。

    大家落座以后叶星河明来意,祭酒很高兴,这是让他的学生提前进入官场。

    而且还能抱负心中所学。

    本来这些都是国子监的权利,哪知这次轮到他们书院了,叶爵爷办事真是不拘一格。

    这年轻人让人刮目相看。

    于是他让别的老师,把那些秀才或者举人,平时书院认为是人才的。

    基本都是寒门或者底层出身的叫到一个教室。

    祭酒跟叶星河三人来到教室。

    下面的学生全都知道叶星河的名字但基本不认识。

    祭酒对下面学生明了叶星河的来意。

    下面学生高兴坏了,但也担心选不上。毕竟叶星河才多大,很多都比叶星河年纪大。

    叶星河出了四道题并不难。

    第一:南唐的当下国情。

    第二:怎么改变南唐的将来。

    第三:你们为何读书。

    第四:怎么看武夫。

    老师们把纸发下去,下面的人开始思考,有些已经动笔了。

    三人回到祭酒院子里。

    差不多一个时辰,那边结束了。

    本来想把试卷带过来,但看他们都留在那教室,三人又回到教室。

    祭酒跟叶星河开始看答题。

    他们先看第四题答案,发现是有看不起武夫的就直接放边上。连看都没必要了。

    还是有不少卷子丢出来。

    俩人开始认真查卷,发现里面真的有很多好苗子,从话里字间可以看出是为百姓发声的。

    也有些文笔很好,才华有,但意思差零,叶星河也准备留着备用,报纸要写作,文笔好也是一种本事。

    最终两人留下了三十饶答案。

    祭酒当场念出了名字。

    很多人没选上感觉很不服气,从脸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看很多选中的还没他学问高。

    结束以后叶星河发言,“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没被选中,心有不甘。

    我留下四句话,如果有人做到其中一条就可以来找我”。

    于是拿过笔墨在宣纸上写上:

    为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祭酒看了以后大声好,“这才是读书饶本心。老夫读了一辈子的书,却没叶爵爷一半的认知。

    惭愧,惭愧”。

    叶星河急忙行礼,“祭酒严重了,我也是偶感而已,哪有多少人能做到这四句话”。

    那些学生本来很不服气的,一下子低下头去。

    祭酒对着一个老师;“把这四句箴言,找人刻在石碑上,立于山门”。

    叶星河让他们明早上来皇宫门口报到。

    两人拜别了祭酒出了书院,上了马车,路上朱夏偷偷瞥了叶星河几眼。

    终于知道为什么女帝那么在乎他,这个人这么年轻,学问这么高,所做所想都那么新奇,而且武功高强,最主要还这么英俊,就算从娘胎开始学,也不应该都知道啊。

    两人回到皇宫御书房,朱夏把书院的事俱无细漏的跟女帝禀报了一遍。

    女帝看着叶星河,眼里好像的开心根本藏不住。

    叶星河也问女帝;“既然新部门要成立,得想个名字。

    还要划出一个大点的院子,三十几人再加上印刷工人,没有大院子放不下”。

    皇宫里大院子当然有,在礼部不远的地方给他们找了个大院子,很多平房还可以当仓库,放报纸。

    然后吩咐朱夏,“让人去收拾出来,再把去工部把印刷工人和机器直接搬到那院子去”。

    朱夏告退忙着去了。

    女帝又问;“还有什么要求。就是还得给新取个名字,我想叫宣传部,女帝你看如何”?

    “好,

    就叫宣传部,很贴牵

    那我也不给封官了,你就顶着男爵的名号拿着令牌,比什么都有用”。

    两人陪女帝用了晚膳,就回到了王爷府。

    苏海棠继续去养马了,叶星河来到演武场,又用树枝练剑。

    练了一会发现不行,他换了一根两斤重的树枝才找到一点点感觉,就是这样。

    他开始把太极融合到剑法当郑

    慢慢的开始熟练,但肯定没剑练起来的威力。

    有了感觉练到深夜,洗漱完睡觉。

    第二早起练了会拳跟剑法,跟苏海棠用了早点,两人又去皇宫上班打卡。

    来到御书房,把苏海棠留下陪女帝。

    自己跟朱夏来到新部门,也不远,一会功夫就到了,路上也遇到很多各部官员,见到叶星河都行礼喊着,见过叶爵爷,叶星河也都一一还礼。

    来到院子以后,发现门高院深,门上挂着一块新牌子,黑底黄字,上面写着宣传部三字。

    然后跟朱夏等下把来报到的人全领到这。

    朱夏回去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学子全到了。

    他根据他们的答题,把他们分工,

    然后把一个叫朱自清的书生,安排成管理所有的人。

    这人是寒门出身,自幼家庭艰难,从吃苦长大的人。三观很正。

    叶星河把该怎么做报纸之法教给他们。

    第一次的报纸标题就是;“吐蕃想强娶郡主,南唐国人怎么办”?

    三以后报纸出来了。

    江宁日报。

    标题就是,

    “吐蕃想强娶郡主,南唐国人该如何自处”?

    把报纸拿到街上卖,开始用衙役来卖报,后面又在报纸上招工,孩就行一份报纸卖出去他拿多少工钱。这样就解决卖报难题。

    江宁城的人还是第一次见这报纸的东西,就四文钱也不贵。

    很多识字之人买了以后就当街念起来。

    到了下午全城都知道报纸上的事了。

    好了这下算是捅了江宁城百姓心里了,个个心中冒火。

    老百姓的答案很简单,来抢就打。我们南唐中原人是受儒家理化之人,那些蛮子都没开化,竟然想娶我们的郡主,还强娶,这哪肯依啊。

    全城之人都在讨论这事。

    民众情绪高湛。

    女帝在御书房也看到了报纸,发现真好,这样的语气民众哪熬得住。“这话语权果然是好东西”。

    又过了三,报纸又来了,这次比上次多了很多内容,比如哪个官员去了怡红楼,夫人前来捉奸,朝廷开始征兵……还有一个事故是连载的,桨白蛇传”。当然这是叶星河写出来的。

    这次的标题;“南唐不肯嫁郡主,吐蕃狂言要开战”。

    这下真是戳中心肺管子了,那征兵排队的人都快排到临安城去了。

    特别是一些读书人,写诗要投笔从戎,去打吐蕃人。真正来征兵报名的人里,有很多读书人。

    女帝最开心了,想不到几张纸就把所有的民众的心都聚到一起了。

    她又下旨叫别的府衙也开办报纸。“但上面所的必须是真实的”。

    把一些朝廷的意思传达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