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7章 姜天羽的危局
    姜羽刚刚出京都没多远,整个皖省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赵云的部队也开始向皖省挺进,并且照会了皖省总督张振国和巡抚孙恪。

    孙恪知道赵云带兵前来后,他就知道这次的事情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平息。

    如果不死上那么几个官员,恐怕都对不起这五万大军。

    张振国也收到了京都的一封密信,然后对王文进行了审问。

    不多久,张振国便从王文那得到了他想要的消息,然后便让王文官复原职。

    王文临行前,张振国对王文密语一番,让他带着滁州大营的士兵埋伏在钦差大臣的必经之路,以备不测。

    同时,派人拖住赵云。

    赵云不是战功卓着嘛?

    那就让百姓吹打起来,欢喜地的迎接赵云大军,对他们进行宴请。

    拖延他们的行军速度,为王文争取时间。

    钦差大臣姜羽是姜明的弟弟,但是两人关系一直不和。

    如果,姜羽永远留在了皖省,张振国这个姜明嫡系将是重点嫌疑人。

    但实际上,张振国背后的人才能更进一步。

    皖省事件,现在绊住了吏部官李春芳,要是再绊住一个刑部尚书。

    那么张振国背后的主子,可就是吏部官最有力的继承人。

    等张振国的主子成为了吏部官,张振国则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回报。

    明面上,他更是借孙恪的手除掉姜羽。

    无论怎么查,都牵扯不到张振国背后的靠山。

    徐党虽然庞大,但是好位置总共就那么几个。

    哪怕是同党,在庞大的利益面前,也会各自为战。

    这个时候就要看谁的手段更高明,更狠毒了。

    张振国虽然不愿意成为此次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在他背后靠山的多次威胁下,他不得不被迫妥协。

    他知道,他靠山只想通过这件事,绊住两个尚书,或者绊住一个尚书。

    至于他张振国怎么样,在高坐朝堂的那些大人们看来,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

    一省总督,好威风啊!

    他又不是徐相国,威压苏浙!

    皖省这些人,表面尊敬他,听他调度。

    但是要让张振国拿下一个知府,他话可能就没有孙恪好使。

    来可笑,一省巡抚的人事权竟然超过了总督!

    对此,张振国毫无办法,谁让人家背后是吏部官,能定下官员生死。

    现在,更是被胁迫做这灭九族的祸事。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站队的机会,张振国一定会选择坚定不移的站在姜明这边。

    姜明虽然为人谄媚了一些,但是他从来没有让自己的手下人背锅的习惯。

    当年就是觉得姜明只会溜须拍马,注定走不长远。

    直到现在,张振国都没想到这个溜须拍马之辈现在已经与他背后的那位,在徐相国那里分庭抗礼了。

    逼得那位不得不用些手段,哪怕是拿不下他,也要给他点难堪。

    毕竟自己的亲弟弟死在了皖省,再加上姜明本来就和他有些过节。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呀。

    如果这时候再有人加以用心引导一番,那么在京都就会酿成一股可怕的舆论压力。

    到时候只要营造出一股姜明怕他弟弟得势超过自己的舆论,便能让徐相彻底看清姜明的本质。

    即使那时候徐相再有心保护姜明,恐怕也不得不做些样子,给下臣民一个交代。

    姜羽不知道皖省正在形成一个针对他的阴谋,而远在京都姜明也不知道他的竞争对手给他罗织了怎么样的一张大网。

    这些日子有人在京都放出风来,是徐相有意更换吏部官。

    而在当中最有竞争力的,便只有他和沈括了。

    沈括和他都是在微末时就跟随徐相的,但是这些年,沈括一直充当徐相助手的角色,而他则走了另一条路线。

    一条不会让徐相觉得他有威胁的路线——藏拙献谄。

    他能高居庙堂多年屹立不倒,靠的可不光光是溜须拍马的能力。

    他老早就看出徐相非常人,在他老人家面前卖弄些聪明,不过是自寻死路。

    所以,他直接走上了佞臣的道路。

    李春芳这点做的也很好,做事喜欢留把柄,让徐相拿捏。

    张阶自己包括家里几个孩子的仕途,徐相基本都插过手,也算与徐相利益牵扯颇深。

    苏哲心思深沉,是个官场老油条,但是为人处世识时务,知进退,懂得失。

    哪怕是有看好的苗子,只要是徐相不满意,都能忍痛割爱,让其名落孙山。

    只有沈括,仗着起于微末,可谓是锋芒毕露啊!

    虽然自身能力不错,但是他是丝毫不知道功高盖主啊!

    在徐党里,似乎只有他全靠着当初起于微末情谊以及自身的能力走到了现在。

    所以,即使传言沈括的呼声再高,也不过是笑话罢了。

    吏部官是何等要职?不是徐相知根知底的人,绝对不会放心使用的。

    李春芳为何能得此重任?还不是极其容易被徐相掌控。

    但凡换个有个性点的吏部官,你让徐相怎么把控下官吏的升迁?

    玩笑归玩笑,工作还得干。

    哪怕是佞臣,此刻也要去刑部处理事务了,不然被哪个御史抓到,再去徐相那告上一状,他又要写检讨。

    孙恪那边焦急如焚,不知道赵守福那个二五仔能不能干掉杨国忠。

    别再弄巧成拙把钦差大臣给做了,到时候就真是跳进黄河里,怎么洗都洗不清了。

    张振国也在等着王文动手,他用了王文一家老作为威胁,让他以赵守福的名义带兵伏击钦差大臣。

    到时候,就是咬掉孙恪的绝佳时机,也能给京都里的大人物机会,踢掉李春芳。

    如果结局发展到最坏的结果,发现是他张振国指使的,他也做好了拖姜明下水的准备。

    毕竟,即使是一省总督,也有牵挂的妻儿老。

    家族的命运,也在别人手里攥着呢。

    所有饶目光,全部聚焦到了钦差大臣的车架里。

    都等着他踏上皖省的土地,好给他一个惊喜。

    近了,近了。

    钦差大臣的车驾,终于来到了皖省。

    赵守福则在车驾路上,伏兵五千多人,只为防止杨国忠突然告状。

    王文则躲在暗处,随时准备袭击姜羽的座驾,然后为了一家老而自首,拉赵守福一党下水,进而咬掉孙恪。

    赵云那边也陷入了麻烦,被众多群众缠着,包围着。

    百姓又完全没有敌意,单纯想犒劳犒劳军队,让赵云完全没有反驳的借口。

    而赵云知道自己任务的艰巨性,便带着一千轻骑,绕过了村民,让大部队应付一路的百姓。

    而姜羽此刻却没有在马车上,他带着几个护卫,来到了皖省宿州府的一个县城里。

    在这里吃吃喝喝,买买东西,好不自在,完全不知道外面找他找疯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