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章 诸葛玄眼中“匪”的由来
    礼部员外郎在京都可能是个人物,但好歹是个正六品的实权官职。

    传达完朝廷的意思以后便把正使的职务交接给陪同来的云省南洲府都尉,自己则回京了,毕竟马上年关了,跑官要官得积极。

    他还特意向南国国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来京都后,一定好好款待。

    阿叶卢锡安也没摆架子,欢送完礼部员外郎后,便准备宴请使臣三三夜。

    第二日,南国大将军阿那如不满阿叶卢锡安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于是便联合国内的主战派,趁着国主和大宁帝国使臣喝酒之际,发动政变,夺取南国政权。

    这一夜,诸葛玄等使节团正和阿叶卢锡安以及公主高心喝着酒。

    宴会期间,南国公主一直盯着诸葛玄看,在敬酒的时候,更是轻声告白,惹得诸葛玄脸红不已。

    这时,一个侍卫突然慌慌张张的闯进来禀报。

    侍卫脸色苍白,满头大汗的道:“国王陛下,大事不好了,阿那如大将军等人反了,已经快打到王宫了。”

    阿叶卢锡安听后面色大变,连忙召集亲信准备殊死一搏,同时派了足足一百人护卫保护大宁帝国使节团,希望他们能安全回国,然后援助他们。

    诸葛玄等人也来不及多想,跟着护卫队便杀了出去。

    诸葛玄也没料到,一国政变竟然发生的如此草率,他更是没料到他竟然会被卷到里面去。

    本来他只是刷刷建交的政绩,现在眼瞅性命能不能保住都两,想来也有些后悔。

    凭着这支百饶护卫队想突围外面足足上万大军的包围圈,无异于是痴人梦。

    结果显而易见,阿叶卢锡安被杀,阿那如登上了国王之位。

    作为铁改主战派,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想处死这些使节团使者。

    这一日,河城的菜市口密密麻麻聚集了许多人。

    河城的百姓早就对大宁帝国的强盛如雷贯耳,可是如今连高贵的大宁帝国使节都要被砍头,不由得让河城的百姓们对现任的国王心生好奇。

    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敢冒犯大宁帝国的威,同时也想看看新任领袖的风采。

    这一日,阿那如亲自来到了刑场,他要带领百姓们打破对大宁帝国畏之如虎的心理魔障。

    阿那如走到了诸葛玄身边,对他轻声道:“如果你现在愿意臣服于我,我可以封你做我国的外交大臣。”

    诸葛玄顿时有些手足无措,按理他与阿那如并没有什么交情,而且他的官职在使节团里也不是最高的,阿那如是完全没有理由劝降重用他的呀。

    阿那如见诸葛玄有些困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子,你的命真好,这种时候还有人愿意为你奉献一切,我给你时间好好考虑。”

    接着刀斧手把使节团一行人全部押上了刑场,准备行刑。

    随着一颗颗人头被砍掉,诸葛玄也以为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当他缓慢睁开眼,看见还是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

    顿时有些茫然,难道他自己没死?

    阿那如再次靠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还活着,别想着报仇,没机会的。你现在活着完全是靠女人求来的机会,以后安心在我们国家住着吧。”

    随后,诸葛玄在使节馆住了两日,通过贿赂看守人员才知道,是南国之前的公主愿意以嫁给阿那如为代价,换取诸葛玄活着。

    诸葛玄知道这消息后,悲愤至极,但又无可奈何。

    诸葛玄发誓,这是他出生以来最屈辱的时刻,堂堂大宁帝国使臣竟然遭到如此对待。

    他发誓如果他要是能逃出去,他一定穷尽所有手段来报复阿如那!

    诸葛玄被囚禁的第六日,公主前来看望他。

    诸葛玄与公主互相看着对方,竟然无语凝噎,悄然落泪。

    诸葛玄告诉公主,只要他能逃出去,就能改变这一牵

    公主听后,好像做了莫大的决定一般,便告别了诸葛玄。

    第七日,诸葛玄得到了释放,却再也没看到公主。

    打听之下才知道,公主已经是王后了。

    本来虽然公主以嫁给阿那如为条件,希望阿那如不要伤害诸葛玄,但是迟迟不肯和阿那如圆房。

    阿那如又不肯用强,就一直等着公主回心转意,甚至还允许公主前往看望诸葛玄。

    没想到只是过了一,公主就愿意心甘情愿当阿那如的王后了,条件只是放诸葛玄离开南国。

    阿那如怕诸葛玄生事,便要求把他流放到土番,不让他回国。

    看着正在整军备战的南国,诸葛轩心中有了计较。

    当他离开南国的那一刹那,他就发下毒誓,下次再来,绝对不会像如今这么狼狈。

    被流放到土番后,受到了土番国王的接见。

    对于南国的胆大妄为,土番国王表示乐见其成,总有人夜郎自大,想用自己微弱的实力去挑衅宗主国的权威。

    土番国王之前就吃了大亏,但是有些国家还是没有警醒。

    而且吃亏这种事总是要大家一起吃才好,一个人吃总是心里不平衡。

    土番国王见到诸葛玄后,那是一顿安慰,同时又拼命给南国泼脏水。

    痛斥南国当局不识数,不知命,妄图蚍蜉撼树,简直是不知死活。

    并表示如果大宁帝国想出兵教训南国的话,土番王国一定要兵给兵,要钱给钱,大力支持。

    对于土番国王的善意,诸葛轩也不敢端着架子,当即谦逊的全盘接受并做出保证,声称大宁帝国一定会狠狠教训南国。

    在土番国王的帮助下,诸葛玄顺利回到了桃源县。

    他回去,阿那如还能讨得了好?

    连忙添油加醋的了一堆坏话,交给了礼部那位员外郎。

    可惜的是,那位员外郎的政治眼光并不咋地,觉得一个国,不来就罢了。

    所以回信劝诸葛玄不要生事,以和为贵。

    毕竟人家并没有直接宣战嘛,那些使节团的使节只是死于政变罢了。

    在这位礼部老爷的眼中,只是死了一个云省地方都尉,五六品的官罢了,没啥好追究的。

    毕竟人家那是政变,跟一国相比,那都尉还是零。

    总不能因为一个都尉,就跟人家翻脸吧,毕竟他还没有公开反对大宁帝国。

    诸葛玄气的是三尸神暴走,发动了很多人脉关系去促成这件事情。

    但都是石沉大海,没有音信。

    因为那段时间正处于女帝与徐华过招的时间段,六部的大人们可没闲工夫管下面的事。

    所以主事们就不敢跟郎中,郎中就更不可能跟侍郎大人们提。

    这件事竟然就胎死腹中了。

    这如何能让在南国受过奇耻大辱的诸葛玄罢休?

    他便改换斗争方法,以县令的名义向朝廷索要兵权剿匪。

    而他所要侥匪,那就是南国。

    南国时常进犯柳州府,在他眼中,那就是匪患。

    既然大人们都不把南国这件事放在心上,那么他一个的县令自然就不把两国的邦交问题放在心上了。

    到时候即使灭掉了南国,朝廷里面的大老爷们恐怕也不会过多问责此事。

    只是他没想到朝廷能那么痛快,给了他三千镇西军士卒。

    毕竟在女帝的认知当中,云贵地区一直匪患多生。

    给的兵给少了,女帝觉得达不到剿匪效果。

    至于为什么没从镇南军调,那是因为镇南军吃空饷严重,士兵大多只存在于领取俸禄的账本上。

    镇南军大将军现在已经被撤职查办,相关将领也已经被抓。

    由于吃空饷过于严重,他们甚至连造反的兵力都没樱

    着实可笑,以至于整个南方的安全都需要各省府自己的守军管理。

    其实,这也是当时礼部没有同意的原因之一。

    如果要从镇西军调兵的话,手续过于麻烦,而且当时又处于敏感时期,谁也不知道朝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就驳回了诸葛玄的请求。

    至于现在交锋已经结束了,调兵也就无伤大雅。

    甚至诸葛玄的这道剿匪奏章引起了兵部的一些思考,他们建议徐华对云贵地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剿匪事宜。

    所以这镇西军不光是调动了三千兵马给诸葛玄,还抽调了五万大军用于云贵剿匪。

    薛仁贵更是亲自挂帅出征,毕竟土番现在老实的不得了,他也要给军队适当见见血,免得时间长不打仗,战斗手法和技巧都生疏了。

    诸葛玄也接到了薛仁贵剿纺通知,当然他是单独领兵剿匪,毕竟是女帝关照的。

    徐华也就顺水推舟,毕竟三千人也无伤大雅,就当卖女帝个面子了。

    而镇西军这三千人也很不情愿,要听一个文弱书生的话。

    当这支部队的将领李鹏飞向诸葛玄交接的时候,诸葛玄才正式拿到兵权。

    诸葛玄也带李鹏飞见了柳州府被“土匪”肆虐的惨状,让他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提枪上马,捅土匪两个窟窿眼。

    诸葛玄见效果到位,便带着一行人前往了南国。

    同时,还联系了土番国王,要求他派兵相助。

    土番国王一听镇西军也来了,当即立马派兵七千,听候诸葛玄调遣,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李鹏飞认识土番军队,以为是来攻击他们的,连忙就要提枪杀去,被诸葛玄一把拉住。

    解释了好半,李鹏飞才知道,这次要打的“土匪”,确实有点大。

    而土番军队只是来帮忙的,他也就放下了武器。

    李鹏飞是个军人,对政治不怎么清楚,只知道南国在大宁帝国烧杀抢掠,还杀了大宁帝国使节团,在他眼里跟土匪没区别了。

    所以也就没上报薛仁贵他这次要去攻打别国,毕竟指挥权目前在诸葛玄手里。

    句不好听的,出了事,责任全是诸葛玄一个人扛。

    但要是立了大功,他也能沾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