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章 九渊中计,临阵换将
    徐党的速度非常之迅速,派太监拿着十袄金牌召回镇国公。

    镇国公麾下知道,镇国公如果回到京都,只能任人宰割,但是镇国公又生性忠勇,他怒斥了一会奸臣误国后,便带着亲卫回京了。

    徐华把自己在北境的心腹将领岳龙提拔为镇北军大元帅,节制北境兵马。

    镇国公在京都与徐华密谈后,又悄悄返回了镇北军,拿着尚方宝剑节制岳龙。

    岳龙也收到了徐华要求他配合镇国公的讯息,但同时也要借机扩充势力,为以后谋划。

    董卓收到密探来报后,兴奋不已。

    没了镇国公,区区一个岳龙,怎么能挡住他五十万大军。

    很快,董卓又收到谍报。

    徐华为了帮助岳龙树立威信,秘密资助一批粮草,还有五万大军。

    董卓拿不到他们的行军路线图,但是他有信心在他们抵达前,打破镇北关。

    届时通过伪装成为残兵,杀败援军,同时获得大批粮草。

    镇国公之前通过坚壁清野的方式,让九渊的军队难以就近获得粮草,导致那庞大的军队只能通过国内输送粮草。

    五十万大军的粮草供给,对九渊负担不。

    九渊也是刚刚灭掉了辽东皇朝,才有余力征伐大宁。

    董卓集结四十万大军,分四路猛攻镇北关。

    同时命令剩下的十万大军作为总预备队,随时补充四线部队。

    在董卓庞大的攻势下,镇北关摇摇欲坠。

    色渐渐昏暗,董卓鸣金收兵,准备休整一晚。

    他料定岳龙会趁着月色袭营,一改白日颓势。

    于是他在大营准备了草料燃料,以及大量伏兵,只待请君入瓮。

    岳龙正懊恼白日损兵数千,突然想夜袭董卓,一改颓势。

    但是他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向镇国公请示。

    镇国公表示你能想到的,董卓肯定也能想到。

    所以,当将计就计。

    夜色笼罩大地,一支数千人队悄悄出发,向着九渊军营不断靠近。

    他们干掉守卫后,发现空无一饶大营,大惊失色。

    周围一声炮响,数十万大军杀出,漫山遍野的喊杀声。

    董卓面色奇怪,怎么只有数千之众。

    远处,镇北军主力张弓搭箭。

    咻咻咻!

    万箭齐发,无数火箭射向董卓大营。

    顿时火光四起,董卓士卒不分敌我,各自践踏砍杀。

    岳龙又领着上万精锐骑兵冲杀一阵,打得董卓不知道东南西北。

    战斗至亮,岳龙收兵回关。

    董卓部好不凄惨,一夜折损了少五万多将士。

    加上白和之前攻城的损失,足足有八万多人阵亡。

    第二日,九渊大皇子领着五万军队与董卓会合。

    大皇子萧无我押送粮草赶到,见到刚刚打了败仗的董卓军,一时感到不妙。

    董卓承认他觑了岳龙,没想到他那么谨慎和果断。

    昨晚少得有七八千大宁军队死在大营,加上这几日攻城损失,董卓估计岳龙手里现在也就八万多人。

    优势依旧在他!

    徐华知道前线战事后,添油加醋抹黑董卓和大皇子,把消息传递给了暗子。

    暗子秘密控制舆论,弄得九渊都城人心惶惶。

    三皇子派系更是不留余力,明目张胆的打压抹黑。

    好像董卓这位战功赫赫的统帅无能至极一般,他之前的胜利纯属运气使然。

    有了三皇子派系上眼药,暗子很轻松的完成了徐华交代的任务。

    九渊朝堂。

    “陛下,董卓误国误民,连一个的岳龙都对付不了,每日耗费无数钱粮,臣看他是想拥兵自立,挟持朝廷。”一位老臣痛心疾首的嘶喊道。

    “陛下,大皇子殿下好大喜功,轻功冒进,致使我九渊无数将士冤死他乡,现在更是裹挟数十万大军不听召令,其心不明啊。”又一位老臣恨铁不成钢道。

    “陛下,老臣不是攻奸异己,实在是董卓和大皇子所作所为令人匪夷所思啊!”一位年轻臣子也上奏道。

    “陛下,老臣不懂军事,但是也知道五十万打十万,优势在我。而董卓攻城如此之久,毫无建树不,还折损了将近十万将士。老臣不明白,大宁帝国的将士都是兵将,而我国就是外强中干?”一位中年臣子,眉飞色舞的道。

    “陛下,臣建议严惩董卓,以儆效尤。”

    “陛下,皇子领军,终究不妥啊!”

    ………………

    朝堂一片弹劾之音,让九渊大帝烦不胜烦,同时内心又忌惮无比。

    皇子领军似乎确实不妥,而董卓新败,正是拿掉他兵权,打击其威信的最佳时刻。

    次日,微微亮。

    九渊大帝就下令召回了大皇子和董卓,让其回国述职,委派车骑将军赵山河接掌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