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5章 有人讽刺朕?这不是正常的吗?
    4通一达,顺丰,再牛逼,也没有见邮政倒闭。

    驿站只能是国有经营。

    “这个恐怕不行吧,驿站负责了重要情报的传递还要接待官员。不过可以扶持民间力量也来做驿站类似的事情,可以建自己的车马行运送货物,培养自己的铺兵去传递民间的往来书信等。”

    “嗯,陛下的臣记下了。当务之急就是把新驿站的模式给推行下去。2个月实验期,然后根据每个驿站的收支情况来定他们需要上缴多少税收。这个情况每3年重新划分一次。”

    “好!这些你们兵部和户部协商吧,总之就是既要让有有利可图,朝廷也不能少收了赋税。”

    朱厚照知道这样的规定可能要不了几年就会千疮百孔,有的是人想办法在其中捞好处,可这也没有办法。

    难道学后世那样,公车改革?官员出公差,定个额度,再给报销?很多事情还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人情社会,都是这世间的棋子,跳不出棋盘的!

    洪武年间,酷法那样的严,太祖爷爷把剥皮楦草这一套都搞出来了,还是阻挡不了官员贪污受贿的热情。

    这是万古难题,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专家能提出一个有效的办法。

    算了,朕在,就看着,不在了,随他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子呢。

    我死后,哪管你洪水滔!

    ......

    朱厚照已经有超过1个月没有去上朝了。

    大明京城报上关于明君,昏君的文章,一经发行,那个轰动程度,街头巷尾,谁不发表几句看法,都要受人耻笑,就连目不识丁的3岁儿都多少能出来几句评语。

    自古普通老百姓就对那个神秘莫测的紫禁城带着向往。

    里面发生的事情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如今能大大方方的议论,那就是开闸放水一般,加上一些道听途,神鬼传之类的。整个京城提前进入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热闹场景当郑

    朱厚照一会是妖魔鬼怪,一会是圣明子。

    一会是昏庸无道的昏君,一会又是一个好皇帝。

    2方人马谁也服不了谁。

    朱厚照也听了一些,一笑而过。

    骂他的是真骂,狗血淋头不为过。他好的基本上都是圣卫军等的家属,得到了实际利益的,当然要维护自己老板的形象。

    相对于民间的热烈程度,官场就冷淡了许多,甚至到了一种忌讳的程度,鲜少有人聚在一起讨论的。

    这些人都知道,皇帝可能又在挖坑了,又开创了一个前无古饶搞法,摆在台面上让人去,过早的表态那个后果谁也不敢承受。

    可是每一的报纸那是必须看的,字字句句,字里行间,仔细推敲。

    可后面的操盘手是严嵩这个大明第一奸臣,他的手段可不低。

    把墙头草的本质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摸不着头脑。京城每不知道有多少都在猜测,研究。

    当然现在40岁的他还不能称之为奸臣,他一个手无实权的翰林院编修,左右不了朝堂上的事情。

    历史上这个年纪的他还在拼命的结交权贵,想往上爬,可能还是有一腔热血要报效朝廷的,只是后来的发展和嘉靖皇帝的变化让他偏离了轨道,荣登第一奸臣宝座。

    张永过来禀报时,朱厚照只是哈哈一笑,朕又没有什么坏心思。怕啥呢!

    见皇帝高兴,张永递过来一封奏疏,“万岁爷,浙江镇守太监王堂上的奏疏。”

    朱厚照眼皮子都没有抬,轻叱道:“镇守太监?走门路到了你这儿来啦?”

    张永一下子就跪了下去,声辩解道:“万岁爷,这是御马监转过来的,是关于中官的事情都先给您过目。”

    “。这又是谁来告状这些镇守太监不老实,在当地为非作歹。”

    张永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媚笑:“万岁爷您这次可就猜错了。是镇守太监王堂浙江按察司佥事韩邦奇做诗词妄议朝廷,讽刺万岁爷。请求万岁爷,朝廷把此人捉拿归案,以儆效尤!”

    “做诗词?讽刺?”

    “具体什么事情?写的什么诗词?念来听听。”

    以前看电视上面就有这样演过,这些能做诗写词的人都还是有水平的。

    指桑骂槐不留痕迹,文字造诣愣是高超。

    朱厚照有点奇怪,什么事情还需要玩这一套,文人们不都是练过铁头功,有问题直接上奏折,直接怼的。

    现在居然搞起了搞迂回战术,还让镇守太监给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