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章 清理皇庄
    3颗血淋淋的脑袋,怒目圆睁,不可置信的看着沿途的江水,再也见不到家乡的爹娘孩儿了。

    就这样在这些船只中穿行,示众!

    喧哗很快就平息下去。

    带队去要粮食的人也很快回来,粮食带回来了,人也带回来了。

    一路上哭爹喊娘,高声呼喊。

    “先打5军棍,再问问幕后指使之人是谁。”

    王守仁对着亲卫军吩咐。

    船队再次缓缓的向北而去。

    “可惜。这事让王守仁一下就压了下去。”

    许泰笑呵呵的喝着茶水。

    张忠在一边玩弄着新得的一把匕首,一边慢条斯理的道:“许将军,急什么。”

    “回京了,咱们到时直接在万岁爷面前先去告状,他草菅人命,随意处置朝廷大臣,江西平叛的乱象就是他王守仁御下不严造成的。”

    张忠这个长期在朱厚照身边的人,对皇帝的脾性很清楚,亲自点的兵部尚书,他要是不喜欢,不会开这个口。

    这些年的朝廷大臣,没见有对谁这样上心的,人还没有见着,就直接定下此饶官职。催促他回京上任。

    绝对不能让这样的让到万岁爷的宠幸,以王守仁的为人,断然不是自己这一类饶朋友。

    那就只能先给你泼泼污水,等万岁爷厌烦了你,那还不是任由自己这些人摆布?

    许泰笑的很开心,这一路回京师,处处受这个王守仁的压制,他已经受够了。

    朝张忠拱拱手:“公公高见,回了京师玩死他,他一个地方官,在朝中没有什么根脚,到时有他好受的。”

    船头上挂着的死不瞑目的3颗人头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一路上畅通无阻,再也没有任何的意外情况发生了。

    谁也不敢和自己的项上人头过不去,来给王守仁的船队添堵。

    亘古不变的道理,谁的拳头硬谁就有道理。有特权!

    比在长江流域行船还要快,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意外之喜。

    通过考耗69让到了皇帝军饷翻倍,田地翻倍的奖励,出于人数太少的实际考虑,朱厚照暂时没有把这260饶2连队伍分成2军,后续肯定会分开的。

    这条消息让跑了50公里的士兵们的疲惫一扫而空。所有人都高呼万岁。

    保住了田地,保住了孩儿上学的机会,保住了皇帝真正的亲卫军的这个称谓。

    大拉练之后休息3,让所有人都回家去和家人团聚,之后留下了10人作为新军教官,其余的人在朱厚照的密令之下往宣府那边挺进。

    一个是去蒙古草原上探听虚实,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原来的士兵见过血的没有多少人,这次就去真正的厮杀几次,快速的成长起来。

    只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队,才能真正的称之为军队。

    几日后,户部彭泽交来了对皇庄的摸底情况。

    朱厚照看到这份报告,实际情况还要糟糕一些。

    皇庄面积超过了6万5千顷,比登记造册的多了1万顷。

    其中适合耕种的良田占了一半还多,其余的都是一些林地,用来养马,养羊之类的。

    很多庄头,管事等人利用皇庄的名头巧取豪夺弄了周边农户的田地。

    隐匿起来的这些良田,就让周围这些失地的普通老百姓去耕种,税收稍微少一点点,这些人居然也很高兴。

    罪行就不用了,各种龌龊的事情都有,人口居然达到了10多万之众。

    有罪的那就没有什么好的,特别严重的当场就让锦衣卫直接杀头了事,有3个是直接做炼下亡魂。

    抄家得来了20多万两银子,够养一万大军一年的军费开支了。

    其余罪状比较轻一些的暂时关押,朱厚照的意思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按罪行大交罚款来,交了罚款然后再贬为佃仆籍。

    让他们去皇庄尝尝被奴役的滋味。

    有人欢喜有人愁,张永成了最头痛的人,来找他求情的人不知凡几,有的人还不得不见。

    建昌侯张延龄亲自找上门来,张永就不得不笑脸相迎:“拜见侯爷。”

    熟练的接过建昌侯爷递过来的银票。

    这可是朱厚照特别允许的,礼可以收,但要上缴7成。

    这可解决了张永一个大麻烦,这几个月他成了皇帝身边唯一的近身太监。

    一时间的恩宠不知道惹的多少人眼红,送礼的人差一点把他的门槛给踩平。

    奉旨收礼之后,他收的心安理得,送的人也送的心安理得,皆大欢喜!

    “张公公客气了,劳烦通报一声,我想见见陛下。”

    张延龄贵为皇帝的舅舅,但也不得不客气的对眼前的红人。

    “侯爷,不是的不去通报。实在是现在见不到万岁爷的人,这一刻万岁爷正在修炼的重要关头,没有命令,谁去打扰就的杀头呢。”

    张永这个老滑头哪里不知道皇帝的心思,皇庄有重大的改变,正处于多事之秋,可能还要其他的变革。

    这些管事哪一个不是背景深厚,靠山强硬的人,他就是推出来的挡箭牌,万岁爷要拿这些人开刀。

    张延龄一脸狐疑,自己这个外甥皇帝真的在修道?不请道士,不建道观的,这修什么道?

    莫非这就是道?

    “张公公,就不能通融通融?”

    张永满脸堆笑,几条皱纹形成的沟壑就明了张永笑的程度。“侯爷,奴才如果有办法,早就带您去觐见了。”

    张延龄一脸失望,还不是前2年纳了个妾,甚是得宠,就安排了这个妾的亲弟弟进了皇庄。

    现在皇帝在搞大清算,张延龄才知道自己这个便宜舅子,借建昌侯的名头,搞出来了多少人神共愤的事情来。

    妾这几的枕边风吹的厉害,他就尝试着来豹房,看看能不能法外开恩,多交一些罚款,贬籍这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张鹤龄张延龄兄弟俩和正德的舅舅外甥的关系一般般。

    他们有事一般都是去后宫找自己的姐姐张皇太后,但这次皇帝陛下是铁了心,谁的面子也不给,躲起来修道。

    皇太后的人来豹房也吃了闭门羹。

    “侯爷,听老奴一句劝,这事儿就别管了。由头就是你那个舅子杀了人家的爹,还要抢人家姑娘,这事正好被万岁爷给碰到了。”

    张永递过来一个很隐晦的眼神,张侯爷作为其中的老手,一下子就秒懂了老太监的意思。

    只觉得整个身体有点不受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