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4章 第一次闪电战(六)
    “让开,通通让开,我们没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自己到路边去站好,后面会有人处理你们的。”

    王磊拿着mp18冲锋枪,露出半个身子在外面,对着前面道路上数不清的夜族士兵和民夫大喊着。

    尽管秦军装甲部队是第一次进行作战,出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依靠先进的武器和战术,秦军的装甲部队还是迅速完成了作战目标。

    那便是切割夜族军队,迂回攻击补给线。

    按照战前的布置,秦军装甲部队需要击穿夜族防线,然后绕到夜族军队后面,切断夜族大军和后方的补给线。

    而由两个坦克营和步兵营组成的突击部队,不负众望,用一个时的时间,便打穿了夜族的防线。

    随后开始进行迂回包抄。

    虽然,夜族不断的派遣骑兵和人马军队,对秦军装甲部队发起进攻。

    但是,不管夜族骑兵和人马军队是进攻秦军的坦克装甲车,还是步兵,都被秦军打了回去。

    在面对秦军装甲部队时,夜族的骑兵和人马,根本没有多少杀伤力。

    应该由坦克装甲车构成的作战集群,让夜族骑兵和人马根本难以靠近。

    就算夜族骑兵和人马靠近了秦军坦克和装甲车。

    挥舞着马刀的夜族骑兵和人马,也根本无力阻止秦军坦克和装甲车。

    至于对装甲师的步兵进攻,同样被秦军迅速击溃。

    秦军装甲师步兵,拥有数量众多的轻机枪和冲锋枪。

    这些速射武器重量轻,机动性高。

    夜族骑兵和人马在这些速射武器面前,机动性根本没有多少用处。

    而且,装甲师的步兵部队拥有大量的卡车。

    秦军的步兵甚至会集中冲锋枪手,让他们站在卡车上面,让卡车冲进夜族骑兵和人马当中,接着用冲锋枪扫射四周。

    夜族骑兵和人马的反击,根本无法遏制秦军装甲部队。

    而在突破夜族阵地以后,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进攻箭头,迅速向前进攻。

    而步兵则留在装甲部队打开的缺口当中,巩固阵地。

    作为切断夜族补给线的装甲部队,在打穿夜族防线以后,基本便是畅通无阻了。

    毕竟,夜族军队主力,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事实上,在秦军装甲部队打穿夜族防线以后,还有很多夜族认为,秦军还在进攻,没有突破防线。

    而开始切割夜族补给线的装甲部队,很快便和夜族组织的运输部队相遇。

    夜族集结了二十几万军队,每人吃马嚼,一起码需要消耗上百万斤粮食。

    而且,草原上面,连树木都难以找到,所以,就连生火做饭的木柴,都需要夜族民夫跨越几百里的距离,运输过来。

    因此,为夜族提供粮食物资补给的运输队伍,可谓是一到晚,川流不息。

    而当这些运输部队遇到秦军装甲部队的时候。

    根本没有反抗能力。

    秦军的坦克只是开了几炮,炸翻一群民夫以后,夜族的运输队伍便崩溃了。

    而秦军装甲部队的目标,自然不会是这些运输队伍。

    事实上,秦军装甲部队想要切断夜族大军的补给,并不是将这些运输队伍击溃就可以了。

    运输队伍被击溃了,夜族还可以重新组织起来。

    毕竟,为夜族提供物资补给运输的民夫,起码有几十万。

    秦军装甲部队只击溃几千几万人,用处不大。

    想真正切断夜族的补给线,秦军装甲部队需要摧毁夜族的兵站。

    根据秦军的情报,河内地区的夜族军队,粮食只能从后方运输过来。

    本来 河内地区是非常适合耕种的,原先是可以作为夜族的屯田地的。

    可惜的是,夜族占据河内地区时间尚短,根本无法有效的开垦河内地。

    在河内地区之前开垦土地的粮食产出,需要负担大量的人马人口。

    去年喀纳班盐湖之战结束以后,秦军将大量的人马驱赶到了河内地区。

    这造成河内地区人口数量暴涨,粮食需求增加。

    要不是河内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地,那么多人马涌入,非得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所以,夜族根本没办法在河内地得到存粮。

    而今年春耕以过,秋收未到,夜族同样无法在河内地获得粮食。

    事实上,如果不是夜族的缺盐危机越来越严重,夜族是想在秋收以后发起进攻的,这样可以用河内地的粮食,解决很大一部分的军粮问题。

    可问题是,夜族已经无法进行容忍缺盐造成的不利局面了。

    因为缺盐,夜族境内的动荡越来越严重。

    如果不想动摇根基,那么夜族就得在秋收之前,重新控制喀纳班盐湖。

    因为无法利用河内地的粮食,夜族大军的粮食供应,只能依靠后方运输。

    而夜族的粮食运输方法是一种阶段方法。

    从原先的夜族边境出发,到夜族大军前线,直线距离大约是六百里。

    如果以一名民夫一行走三十里计算,那么便需要二十才可以从出发地抵达前线。

    可问题是,一名民夫就算一次可以挑百斤粮食,往返便要花费四十时间。

    以一两斤粮食计算,四十便需要消耗八十斤粮食。

    这样,真正能运输到前线的粮食,也只有二十斤。

    而且,这还是理想状态,事实上,运输距离是超过六百里的。

    而且,沿途如果出现意外,比如,下大雨,肯定是不能行进的。

    因此,实际情况是,运输一次的时间往往超过了二十五,这意味着,一名民夫挑一百斤粮食,根本运不到前线。

    所以,夜族的办法是,阶段性运输。

    夜族会每隔三十里设置一处兵站。

    这些兵站即是夜族大军信息传递的驿站,也是补给运输队伍的休息地,粮食囤积地。

    而夜族每隔一百五十里,会设置一个大的兵站。

    在运输物资时,假如有五个人,运输四百斤粮食。

    当抵达第一个大型兵站的时候。

    花费了五时间。

    四百斤粮食,消耗了五十斤。

    此时,其中一人,会将自己挑的粮食,分给另外四人,而其只携带返程需要的粮食。

    这样,剩下的四个人,便会携带着三百三十斤粮食前往下一个大型兵站。

    等到下一个大型兵站时,同样是一人返回,另外三人继续前进。

    此时,三人携带的粮食是二百七十斤。

    而抵达第三个大型兵站的时候,可以运输的粮食是二百一十斤。

    而当这二百一十斤粮食,运输到夜族大军当中的时候。

    可以为大军提供的粮食数量为一百一十斤。

    当然,这同样是理想状态,不过,就算多出了几时间,至少可以保证有粮食运输到前线。

    而秦军装甲部队要做的,便是摧毁夜族的这些兵站。

    没有了兵站,夜族的物资补给便难以维持。

    而且,兵站里面可不单单只有粮食,还有很多其他东西。

    草原物资匮乏,很多东西根本无法自给。

    比如,武器,弹药,药品这些都需要夜族从后方运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