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1章 金银散,人心聚!
    吃足了大白兔奶糖的慕容复身心愉悦,暂时告别了王语嫣,准备先回家中处理一些事务,然后去无锡松鹤楼见一见与自己齐名的北乔峰。

    王语嫣则留在曼陀山庄,处理曼陀山庄杂七杂澳事情,顺便安心养胎。

    来到参合庄,包不同汇报道:“启禀公子爷,我们慕容家的佃户,都被召集来了。我把他们安排在庄子外的空地上,听候公子爷发落。”

    慕容复道:“辛苦包三哥了,快给这些佃户准备一些酒食,他们是我慕容家复国的根基,不可怠慢了。”

    包不同道:“我这就安排。”

    片刻后,慕容复来到庄子外的空地上,看着扶老携幼的佃户们。

    佃户们密密麻麻,大约有四五千人,一眼望不到头。

    此刻,这些佃户们很高兴。

    因为慕容家安排了酒食款待他们,这对他们来,是逢年过节才有的享受。

    宋代虽然号称富裕,但民间其实非常穷困,下的财富,十之八九输送到了东京城,也就是所谓的“一国养一城”。

    哪怕是姑苏这些富裕的地方,老百姓其实过得都很惨,给慕容家当佃户算是不错了。

    虽然之前慕容家照例收五成租,但慕容家的田都是上好的田地,而且慕容家是地方豪强,还能帮自家的佃户挡住不少来自官府的徭役。

    因此慕容家的佃户,逢年过节,还能喝点浑浊的黄酒,割两斤猪肉,熬点猪油吃。

    更惨的地方的佃户,很多一辈子都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农忙的时候,也就吃个半饱。

    溺婴依旧成风,就是交不起高昂的人头税,养不起多余的孩子。

    一群破衣烂衫的农民,不少人正在敲骨吸髓。

    字面意义的敲骨吸髓:敲开骨头,吸食里面的骨髓!

    慕容复百感交集。

    前世就是基层村官,主要负责扶贫的慕容复,一下子职业病发作了。

    他要扶贫!

    不止为这些人扶贫,要为下百姓扶贫。

    “慕容公子到!”风波恶大喊一声,提示佃户们行礼。

    “慕容公子,活菩萨啊!”

    “老朽见过慕容公子!”

    “慕容公子,老朽祝您公侯万代!”

    佃户们纷纷过来行礼。

    慕容复连忙扶起一位老者,道:“岂敢令长者拜我?”着,切换吴侬软语,对众壤:“大家不用拜我,只管坐下来,我有事情要宣布!”

    听到亲切的乡音,佃户们安定了不少,便都坐在地上。

    慕容复先是自我检讨道:“你们都是我慕容家的佃户,很多人都不止一代人为我慕容家种地,我过去忙的很,竟然没有走访各位老乡,不知各位老乡过得艰辛,真是惭愧啊惭愧!”

    “慕容公子你个有善心的,但话不能这么,这都是我们的命啊!慕容公子何须自责?”

    “是啊,慕容家对我们,已经很好了,荒年也允许拖欠,也从不催账!”

    “慕容公子今还拿酒肉招待我们,真是仁者之心啊!”

    佃户们都很容易满足,对当下的生活,显然没什么不满。

    慕容复道:“我呢,冒昧的召集乡亲们前来,主要是为乡亲们谋一些福利!”

    这一下,佃户们面面相觑,不出话来。

    自古以来,都只有坑农民的地主老爷,何曾有为农民谋福利的地主老爷?

    他们别见过了,连听都没听过。

    见一时冷了场,慕容复也不尴尬,对邓百川道:“把乡亲们的欠条,都给我拿过来!”

    “是!”邓百川令人抬来两箱子欠条。

    打开箱子,里面是各种欠条。

    地主这个职业,不仅负责收租,还有放贷这个业务。

    农民有头疼脑热要看病,儿女婚嫁要花钱,或者遇到什么急事,都是需要现钱的。

    而农民大多没有现钱,只能找地主借贷。

    各地的地主都放高利贷,之前的慕容家也不例外,历年所积攒的欠条,足足有两大箱子。

    “我为乡亲们谋的第一个福利,就是减免债务!乡亲们之前欠我们慕容家的钱,至此一笔勾销!”慕容复着,手中化出火焰刀,一挥手,真气压缩的火焰激射,点燃了两个大箱子。

    有此神通,慕容复才是货真价实的明尊!

    佃户们都是大吃一惊,一是吃惊于这种宛如鬼神之力的手段,二是吃惊于慕容复的大方。

    又觉得身上的骨头都轻了几斤,大抵这就是无债一身轻吧!

    “慕容公子真是活菩萨啊!”

    “万家生佛,万家生佛,胜造七级浮屠!”

    “多谢慕容公子,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

    佃户们反应过来后,纷纷给慕容复下跪磕头,激动不已。

    而他们的心中,也对慕容复有了几分信任,慕容复火烧欠条,起到的正是商鞅徒木立信的作用。

    至于不借钱的人会不会心里不平衡?

    开玩笑,农经济下交五成租子,事后还要交够官府的,不借钱的农民,早就饿死了。

    农民借贷度日,卖儿卖女,溺婴,这都是我大宋的常态。

    不然我大宋的老爷,哪来的便宜丫鬟仆人用?

    王安石变法最重要的举措为什么是青苗贷?为什么王安石要搞金融创新?

    因为大宋的农民,贷款是刚需,无人能避免。农经济是很脆弱的,稍微欠收多收,都会出现巨大经济波动,让农民无以为继。

    王安石为什么宰执下,却身败名裂,反对者层出不穷?

    因为官府的青苗贷,真的伤害霖主们的利益,地主们的贷款更黑,官府属于抢生意。

    因此,这些佃户家家户户都是欠了慕容家的钱的。

    慕容复道:“大家起来吧!这还没完呢!我为大家谋的第二个福利,就是以后各位找我慕容家借钱,利息只有一分,如若拿不出来,就来燕子坞找我或者四大庄主,我会酌情为大家减免债务。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看到各位乡亲过得不好,我也难过啊!”

    慕容复着,抹了抹眼泪,唏嘘不已。

    包不同等人看慕容复眼泪来就来,心中均感震撼,他们从前也觉得,慕容复复国当皇帝大概率和慕容博一样,很可能会一事无成,但今见识了慕容复这出神入化的演技,却觉得,也许慕容复还真能当皇帝。

    见慕容复如此,乡亲们也都落泪,感动不已,一时之间,歌功颂德的声音不绝于耳。

    慕容复也不怕什么“升米恩,斗米仇”,因为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大概率是发生在同层级的人身上的,层级差距太大,低层次的人反而恨不能报恩。

    比如一个乞丐救了落水之人,落水之人能给几贯钱报恩,那就是非常有良心了。

    但如果是一个王爷救了一个落水之人呢?落水之人会马上跪下来磕头,恨不能当牛做马的报答,让大人物看到自己知恩图报的品质。

    为什么?

    因为阶层的落差太大,人只会记恨和怨恨与自己差不多阶层的人,看到真正的大人物,反而会极力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

    因为同阶层的人报复不了他的忘恩负义,大人物却能让他万劫不复,也能让他鸡犬升。

    慕容复,就是这样的大人物!

    何况,慕容复日后一旦起事,这些佃户,都上了贼船,下不去了。

    因为慕容复给他们的福利太高了,朝廷根本不可能拿出同等的福利,那么选择就显而易见“刁民胃口太大,建议人要换种”。

    慕容复从不低估封建地主的凶残,杀光一个地区的刁民,对他们而言,从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

    “我给各位谋的第三个福利,是我们慕容家的庇护!”慕容复道,“我会令人把大家大约一百户编为一个村,每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甲长,每三年重选一次,大家认为他干得好,就让他继续担任,认为他干得不好,就再选贤举能。以后但凡有官府欺压你们,土匪骚扰你们,地痞流氓坑害你们,都可由你们汇报甲长,甲长来燕子坞汇报四大庄主,一路汇报到我!”

    “我慕容复生平无他,唯有一副侠义心肠,专好为人打抱不平!诸位是我的乡亲,是我家的佃户,诸位的不平,就是我的不平!之后,我会亲自率领工作组......咳咳,带着人,帮大家把甲长搞起来!”

    乡亲们大喜,他们只觉得有了靠山,完全没察觉,这是慕容复控制基层乡村的一种手段。

    慕容复道:“还有第四个福利,我们慕容家会开设学堂,让大家的子女免费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各位可以送子女,来我们慕容家读书,我慕容家提供免费的衣食,提供免费的文房四宝。以后能科举当官,成为老爷,自然是最好,成不了,也会学会读书写字,在我慕容家当个账房掌柜嘛!”

    但这回,佃户们应者寥寥。

    一个孩子,那也是劳动力,去读书固然是好事,但能考到进士的,也没几人。

    宋代的秀才和举人,都没有什么特权的。

    哪怕到了举人,也只是获得了考进士的资格,有一点点照菇自己的特权,和明清时代范进中举马上发家致富,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大宋的进士也相对好考,半壁江山产出的进士,和大一统王朝也差不多。

    慕容复早料到这一点,微笑道:“凡送子女到慕容家的学堂读书的,都可以享受减租的好处的,一户可减三成的租子!”

    这一下,佃户们都激动了。

    他们踊跃报名,争先恐后,甚至很多没有儿子的佃户,问女儿可以吗。

    慕容复当然是选择都要,反正女人培养起来,也能发挥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慕容复就要实现工业化,要工业化就要培养大量工业化的人才,不要拘泥于身份性别。

    随后,慕容复又与佃户们闲聊一阵,起自己手下有一群棒伙,一个月就有一贯钱的收入,自己已经令人安排相亲大会,他喜欢看到青年男女在一起。

    如果有成婚的两口,慕容复送他们五亩土地,女方家,慕容复送两亩地为彩礼。

    这一下,佃户们无比期待,恨不能马上把闺女嫁过去。

    而慕容复的棒伙,就是慕容复手下的光棍兵。

    这等于是慕容复先笼络住凌户,掌控了这些佃户,又从这些佃户里,给士兵挑了老婆,最终他们都只能是慕容复的基本盘。

    亲自把一个个乡村的长者送走,慕容复依旧是处之泰然,这些农民身上脏兮兮,甚至有跳蚤,但慕容复没有丝毫嫌弃。亲切的和他们接触,温和的问话,甚至起乡间俚语和荤段子,也是巴适的很。

    一番表演下来,慕容复已经是尽收人心。

    他前世就是干这个的,现在发挥前世的水平,不过是洒洒水罢了。

    “公子爷今,可是花了不少钱。”邓百川有些心疼钱。

    “金银虽散,人心却聚,得人心者得下。”慕容复不在意道,“眼光放长远一点,以后我们复国,还会大把大把的撒钱。不花钱就想复国?世界上哪有那种好事!”

    回到燕子坞,慕容复就看到了自己的母亲王青青打扮成自己的模样,回来了。

    “复儿啊,太湖的水匪,娘已经收服了。”王青青道,“水手,娘也正在招募,娘现在正在买出海的船。放心吧,你的后路,为娘肯定给你经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