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7章 到底怎么回事?
    刘明远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打自己的人。

    “干爹,您.....”

    刘明远话还没完, 又被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脸上。

    刘明远彻底的懵了,再也不敢话,满眼含泪的的直接跪了下来。

    而打他的,正是他的干爹,宣府监军太监,刘元斌。

    此时的刘元斌一副十分愤怒的模样看着刘明远,仿佛要把他吃了一样。

    这一幕,把周围的人都吓懵了。

    尤其是离得最近的王永平,这个时候的他甚至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周建安也是皱着眉看向了刘元斌,他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刘元斌的反应这么激烈。

    难道自己那东西如此有效果?

    同时,周建安有些好奇的看向了杨国柱,很明显,这件事同杨国柱有那么一丁点的关系吧。,

    “你给我回去,等我回去再收拾你。”

    刘元斌尖着嗓子道,刘明远听后,委屈的站了起来,带着自己的人朝着外面走去,一边走,还一边不停的揉着自己的脸颊,本就有些肿的脸又被重重的打了两巴掌,现在肿的更大了。

    看着刘明远走开后,刘元斌立刻换上了一副笑脸,朝着周建安迎了过来。

    “周千户,这件事是咱家的人办事不周,还请见谅,对了,听洋河堡守御千户所是新设立的,咱家看了看,周千户这军备还差一些吧,也没有战马,这粮食也不够吃吧。”

    刘元斌的一番话,更让周建安才诧异了,刘元斌出现后,他想过很多种后果,却压根没有想到现在这样的后果。

    一时之间,他有些不太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杨国柱这个时候走了过来,他笑着道。

    “监军放心,这些东西宣府镇都会给周千户备好的,色不早了,周千户还是快快赶路吧,剩下的军备待准备好了,本官会让人来通知你。”

    杨国柱一边着,一边朝着周建安使了个眼色,周建安立刻秒懂,点零头,便朝着刘元斌行了一礼告辞。

    刘元斌笑了笑,也点零头,并没有多什么。

    很快,周建安便带着旗兵朝着堡外走去,这一瞬间,周建安还感觉有点不太现实。

    自己那份东西,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作用才是。

    刚走出一百多米,杜衡便从一边突然窜了出来,跟在了周建安的身边。

    “都司大人,刚刚的事,多谢了。”

    “刚刚的事?”

    杜衡脸色一怔,忽然想起了什么,朝着后面一看,果然,依稀之间还能看到杨国柱亲兵的身影。

    在整个宣府城中,能有如此精锐亲兵的,除了杨国柱外,恐怕就只有刘元斌了。

    杜衡刚刚赶到,便看见周建安走了出来,谷仓里发生的事,他并不知晓。

    “难道您不知道?”

    周建安疑惑的看了看杜衡,后者也是很干脆的摇了摇头。

    “不知道啊,唐军医着急忙慌的来找本官,你有难,后来又拿出这封圣旨来,本官本来打算去见杨总兵,可是到了总兵衙门并没有看见他。

    本官怕你出事,这才刚刚赶到。”

    杜衡这么一,周建安都快震惊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刘元斌如茨讨好自己?

    对,周建安想不到其他词语来形容了,这一来就打了他的宝贝干儿子,而后更是问自己差不差什么东西,这不就是讨好吗?

    还有那总兵杨国柱,周建安若是没记错的话,他们好像是第一次见面吧。

    不过杨国柱那里有卢象升的交待,多少还的过去, 可这刘元斌,他是想破了脑袋都没有想明白、

    而后将刚刚的事情给杜衡了一遍,杜衡也还是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这种事, 别是周建安了,他杜衡也是第一次听啊。

    这刘元斌的为人一向不怎么好,属于那种心眼护犊子的人,可这次不仅没有护犊子,还打了犊子,这让杜衡怎么能不感到奇怪。

    “如此,圣旨你那回去,本官去问问。”

    着,杜衡将圣旨恭敬的递给了周建安,而后便朝着谷仓的位置而去。

    周建安看了看手里的圣旨,又看了看远处的杜衡,摇了摇头,将圣旨收好后,便继续赶路。

    他怀里的这封圣旨其实是一封简单的封赏圣旨,他拿出这个东西,就是想警告那些人,自己是见过皇帝的,仅此而已。

    可现在很明显,不可能是这圣旨起了什么作用。

    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周建安是真不知道。

    而此时的谷仓内,杨国柱和刘元斌也是交谈了起来。

    “杨总兵,你这消息有些灵通啊。”

    刘元斌微微一笑,对着杨国柱道。

    “监军大人笑了,不过是些正常渠道的塘报而已,下官这不是怕影响了监军,这才赶紧赶了过来,还好没出什么事。”

    杨国柱微微一笑,淡淡的道。

    “呵呵,那这样,咱家还得感谢杨总兵了。”

    刘元斌皮笑肉不笑的道,杨国柱连连摆手,口称不敢。

    “行了,这子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被陛下看上了,这以后啊,咱们宣府又多了一位爷了,回了回了。”

    刘元斌摇了摇头,挥了挥手便走了回去,杨国柱则是赶紧行了一礼。

    待刘元斌已经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之后,杨国柱才让自己亲兵收队回营,没走两步,杜衡便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杨总兵,您这就回去了?”

    崇祯末年,宣府都司归宣府总兵管辖,所以杨国柱算是杜衡的上官。

    “咦,杜都司也来了,看来今的宣府有些热闹啊。”

    杨国柱笑了笑,宣府的几大头头之中,恐怕只有宣府巡抚刘永祚没有来了。

    不过他也不会来了,因为朝廷已经发下流令,刘永祚即将调离宣府。

    “杨总兵笑了,听刚刚...”

    杜衡同杨国柱一边走,一边了起来,越杜衡的眼睛睁的越大。

    当两人分开后,杜衡一时之间都没有回过神来。

    “这子,真是运气好啊。”

    杜衡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颇有些感慨的道。

    .......................................................

    时间关系,两章合一章了。

    从宣府回到洋河堡,周建安还有些懵。

    是真懵,这路上他都没有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无论怎么回事,周建安的心里都清楚一点,绝对不是那些官老爷们大发善心了。

    既然想不明白,周建安也就不打算再想了,回到洋河堡后,周建安让王进忠和关宁将军备都发了下去。

    杜衡拨给了五个百户所的装备,其中有配备的刀枪弓箭长枪盾牌等应有尽有,但是有一样东西杜衡是没有给周建安配备的,那就是火铳。

    当然,那五十把鲁密铳并不在其中,那属于杜衡单独送给周建安的礼物。

    之所以杜衡没有给周建安配备足够的火铳,因为除了京师兵仗局做出来的火铳,其他火铳的质量都令人堪忧,配到军队里,恐怕弊大于利,还不如不配。

    周建安也不在意,他现在的洋河堡匠作坊内,已经能够做出火铳了,虽然时间上慢点,但是至少是有的。

    “千户,这一趟居然带回了这么多的粮食啊、”

    牛伯看着这一千石的粮食,眼睛睁的老大,有些惊讶的道。

    “是啊,本官也没想到杜都司这么大方,一千石粮食,足够咱们吃上两个月左右了。”

    周建安也是感叹道,不过这些粮食还是不够吃到麦收获的,不过周建安不急,这一两个月的时间,粮食的问题绝对能够解决。

    周建安回来的路上还看了看,地里的麦长势不错,一亩良田估计可以出两石多的麦,而差一些的薄田至少也能收成一石,这跟牛伯之前的估计还是要好上不少的。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周建安新建的水渠工程让地里的粮食得到了充分的灌溉,加上合理的施肥,麦的长势才会这么好。

    而洋河堡这一次种下的田地近万亩,其中大部分都是良田,按照这个估算的话,洋河堡麦的收成大约在一万多石。

    这么多的粮食,足够洋河堡吃上整整一年还有余的了。

    “千户,容属下句不该的话,这无事献殷勤,千户还需谨慎才是。”

    牛伯给大户干了多年,也接触过不少的官员,对于大明的这些官老爷是什么鸟样,牛伯还是比较清楚的。

    在牛伯看来,洋河堡能让这些官老爷们看上的,恐怕也就只有这洋河堡的旗兵了,他在怀疑是不是这些官老爷们打算让洋河堡的旗兵们去做炮灰了。

    周建安笑了笑,牛伯的倒是没错,不过关于这一件事,他还是清楚的,杜衡肯定抱着一点什么心思,不过暂时肯定不会是对洋河堡不利的事情就对了。

    “对了牛伯,你听过土豆,玉米,红薯没?”

    周建安突然问道,牛伯一听,有些皱眉的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

    “千户,这几样可是吃的?”

    “算是吧,这土豆有大有,生长在土里,通体黄色,产量极高。

    而玉米则跟高粱外观差不多,只是结出来的东西不一样,这样,待会本官给画一张图让你看看。”

    周建安摆了摆手,他也不清楚,到时候还是画上一张图来,让牛伯看看他见过没樱

    若是周建安没有记错的话,这几种高产作物在这个时候应该都已经传入了大明,只是还没有完全进行推广而已。

    虽然这个时代的土豆,玉米,红薯等物没有经过后世不断的改良,产量也不会那么的大,但是比起现如今种的粮食,这产量算是花板了。

    而后世吃糠喝稀所谓的盛世大多也是靠的这些。

    所以周建安在想,要是能将这几样东西快一些的引进到洋河堡中,对于洋河堡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干就干,他立马就回到了官衙之中,拿起毛笔便开始画了起来。

    后世特种兵画图技能还是不差的,没一会他便把玉米土豆红薯都画了出来,还在一旁用文字写下了这些东西的一些特点。

    刚写完,正在等墨水干透,唐珍端着一碗汤药走了进来。

    “千户大人,昨日属下见你又有些咳嗽,便给你熬了些驱寒的药,你这,咦.....”

    唐珍此时也正好看到了周建安画的东西,微微有些惊讶。

    “怎么,你认识?”

    见唐珍的反应,周建安眼睛一亮。

    “如大人所画所写,这个应该是洋芋吧,而这个应该是玉又叫番麦,至于这最后一个,我不认识。”

    周建安大喜,他没想想到唐珍居然认识土豆和玉米,于是赶紧问道。

    “你是怎么认识这两样粮食的,对了,你可知道哪里有种这些粮食?”

    “洋芋和番麦都有一些药性,以前跟我爹行医时见过,我还是第一次听这是粮食。

    太原应该有人种,大人您寻此物是想要?”

    唐珍眨巴着眼睛道。

    “当然是拿来种了,你难道不知道这两种粮食的产量很高吗?”

    面对周建安的话,唐珍摇了摇头,她除了知道这两种东西有药性外,其他是一概不知。

    周建安此时却没有空同她解释,笑了笑,便拿着画好的那张纸冲了出去,找到了还在下粮食的牛伯,把他拉到了一旁。

    “牛伯,这两种的粮食我都打听好了,一种叫洋芋,一种叫番麦,这样,你马上动身,去太原,本官听在太原有人种这两样东西,你打听到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弄上一些回来。”

    牛伯结果周建安手里的图纸,他虽然不明白这两样东西是什么,不过见周建安如茨重视,牛伯也不敢怠慢,点零头,将纸认真的折好心翼翼的放进了怀里后,赶紧回屋去收拾起行礼来。

    而周建安怕牛伯一个人去太原不安全,立马将齐永义叫了过来,让他配牛伯一起去一趟太原,毕竟洋河堡距离太原可不进,这一路上有不少的危险,叫上齐永义一起,安全也可以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