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章 人心可用
    “谢官家,”汪若海缓缓起身,退坐到绣墩上,抬起头,平静地道:“臣是颜、柳、赵、欧阳四大家族的代言人。”

    “四大家族,不是呼、杨、高、郑吗?”赵构曾在相关历史资料上看到过,犹有印象,便犹疑地问道:“怎么到你这里却成了颜、柳、赵、欧阳?”

    “这就是四家的高明之处了,世人皆知有呼、杨、高、郑四大家族,事实上,从太祖时起,这四家便逐渐沦为表面上的政治形象,虽然锦衣玉食,世代尊贵,甚至有各种传流传于民间,却只是给百姓看的,并无实权,在朝政上基本无甚影响。”

    汪若海停顿了一下,苦笑道:“真正的大家族,皆隐藏于幕后,他们从便挑选俊彦进行培养,学习四书、五经、六艺、武艺、兵法、谋略等诸多课程,择其优者送入朝廷为官,为家族谋取利益。”

    “可是,四大家族中没有汪姓啊?”赵构感到有些疑惑。

    “四大家族弟子中优秀者,入官后,利用家族的资源,可以比同期官员拥有更多的升迁机会,却永远做不了四大家族的代言人。”汪若海解释道:“皆因,每一任代言人,都是外姓,臣母娘家,姓颜,唐鲁郡颜文忠公后人。”

    汪若海的意思,赵构秒懂了。

    后世的古装影视剧中,各种阴谋诡计都被拍得泛滥成灾了,这样的桥段不过是个儿科,学生都能弄明白。

    代言人冲锋陷阵,真正的推手乃是隐于幕后的家族。

    “颜岐,颜文忠公,原来如此……”赵构稍有些分神。

    学历史、练书法的人谁不知道颜文忠公啊?就是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

    抛开其书法成就不谈,其人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谥号“文忠公”,为后人所敬仰。

    颜鲁公庙搬迁后,新刻碑文《颜鲁公新庙记》,曹辅撰碑文,秦观写正面,米芾写背面!碑文由两大书法家一同出手!

    这是文人对忠烈偶像颜真卿的崇拜所至。

    想到曹辅撰文,赵构隐有猜测:“曹相与颜家?”

    汪若海没想到赵构突然提到曹辅,略一愣神,如实答道:“曹相,臣师也,上一任代言人。”

    “那,赵鼎?”

    “赵家。”

    ……

    赵构无语了,陷入了沉思。

    古时帝王,对于世家门阀左右朝政的行为无疑是极为厌憎的。

    但绝大多数帝王很少有机会、有魄力与世家门阀为敌,消除这个政治隐患。

    所以,一旦出现机会,都会毫不留情予以清理。

    只是,对于颜氏,赵构却不忍出手。

    因为,他碰巧知道一段秘辛,这是他大学时候的历史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提到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唐时祖先赵眺,是安禄山、史思明手下大将。

    赵匡胤的祖父赵敬,历任幽州军阀管辖的营州、蓟州、涿州等州刺史。

    赵氏宗族一直是反抗唐王朝的重要力量。

    唐宝年间,安史之乱,安禄山范阳起兵。颜真卿镇守太原,首举义旗,统率诸郡二十余万义军平叛,大败叛军,斩首万余级,捕虏千余人,河北平叛大捷。

    赵眺家族是安禄山手下将领,无疑伤亡惨重。

    而安禄山闻其颜氏威名,杀害颜氏族一门三十余口。

    北宋初年,颜氏家庙和祖茔毁于赵氏兵乱,这在古时是报血海深仇的解恨举动。

    可以,赵、颜两家是世仇。

    站在赵构的立场上来,颜真卿当时为唐臣,平叛之举当然代表着正义,是忠义之臣的偶像。

    他不过是个穿越人士,赵、颜两家的渊源,与他有何干系?

    目前,经历靖康之变的大宋百废待兴,世家门阀也受创严重,在新廷尚未形成气候。

    既然提前知道了信息,加以预防的话,倒也不至于担心将来祸乱朝政。

    汪若海的坦言相告,足以明其心尚正,仍然可用。

    于是,他往椅背上一靠,放缓了语气,道:“我观你推荐的一干热,除了这个颜岐,俱是才干之辈,皆有不俗表现,有的甚至可以称之为栋梁之材。既为栋梁,何需攀附?”

    汪若海从赵构的自称敏锐地感受到了他微妙的情绪变化,心里隐隐有所期待。

    自从被问及家族之事,他就有了从此被贬斥不用的心理准备。

    但他不甘心,他要做大宋腾飞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他动情地道:“官家起于危难,挽大厦于将倾,身负中兴大宋之重任,乃不世明君。臣既为官家所重,岂能以庸人荐之?”

    随后,他又面现犹豫之色,神情间颇有些无奈:“平日,这些家族子弟自会兢兢业业,上为官家分忧,下为黎民请命,于一般官吏无二。可是,若家族有令,他们难以拒绝。臣不得以举荐颜岐就是一例。”

    既然向官家坦白了,就坦白的彻底一点,汪若海将颜家家主来访、要求举荐颜岐的事情以实情相告,然后便再次伏乞赵构降罪。

    “起来吧,君无戏言,既允了你不降罪,岂能出尔反尔?”

    赵构心道,秦桧还是一代奸相呢,我都敢用,你汪若海还没干什么怒人怨的事儿呢,有什么好担心的?

    汪若海再三叩谢皇恩,才重新坐回去,但在无形之中,他的心里,对于赵构,又少了一分从容,多了一分敬畏。

    “此事到此为止,颜岐,就让他继续干他的御史中丞吧。赵鼎同样如此,只要能为国为民,就是忠臣。”

    赵构给这件事定流子,只是在心里多了份考较,今后任用官员,身世背景一定得查清楚,不能再因为谁谁的举荐理由充分就失于考察。

    对于朝中重臣的信任是一回事,疏于考察又是一回事。

    这个态度的确立,直接导致了又一个千古奸相的命运严重偏离历史轨迹。

    这个人是谁呢?

    万俟卨(音:摸 qi xiè),原历史中制造岳飞冤案的重量级人物!

    所以,要这世间事,有的就是这么奇妙,赵构穿越这么大的事情都未能改变它的发生。

    万俟卨这人,最喜结党营私,攀附权贵,原历史中依附秦桧,因人品极差,曾为岳飞所不喜,故后来被秦桧当作马前卒,一力构陷岳飞等人,制造风波亭千古奇冤。

    这一世,因李纲、赵鼎等人俱是忠正之士,万俟卨投靠不成,便将主意打到了秦桧身上。

    他认为,秦桧作为御史中丞,失踪数月,甫一归朝便获官家提拔,前程远大,是个品质优良的大粗腿。

    于是,他携带厚礼,通过关系找上了秦府。

    他早已弄清楚,秦桧的正室王氏是仁宗朝宰相王珪的孙女。

    王氏行事忌刻狠毒,秦桧又是出了名的惧内,所以,他带的礼物以女人喜欢的珠宝首饰为主,走的是夫人路线。

    送王氏珠宝,需要的钱银可不是数目。

    钱从哪里来?来有点可笑,也很令人咋舌,他卖了祖宅!

    如果贿赂不成,可以,他便一无所有了,破釜沉舟,够狠吧!

    秦桧此时,还是有底线的,在他心里,并不待见万俟卨这等人物。

    但王氏收了万俟卨的礼物,那必须得吹枕边风啊。

    吹不动啊?那就推。

    推也推不动?就打。

    秦桧难得硬气了一回,结果,上朝的时候,顶着个熊猫眼,也不好意思跟同僚打招呼,谁问也不理会,任凭大家猜测。

    “秦卿留下。”

    退朝时,赵构忍不住开了口。

    反正,看到秦桧顶着个熊猫眼的样子,他就很开心。

    就是要弄清楚谁下的黑手。

    很难堪的,不行不行?秦桧脸上那无辜的表情似乎会话。

    赵构的嘴角勾起,身子朝后舒服地一靠,两手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着,分明就是在:不行,我就是想知道。

    好吧,巴拉巴拉,秦桧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后果了一番:“……结果,就这样了……”

    哦?

    秦桧这事儿做得不错,只是这个王氏却有点不知进退了,通俗一点,有违妇道。

    这且放一边。

    按,万俟卨以从八品的太学博士身份,就任从七品的监察御史,虽然也算越级提拔,但实际上也不算个事。

    这年头可没有公务员法之类的约束,一张圣旨升个三四级谁敢不行?

    秦桧就算真举荐了万俟卨,也的过去。

    但以惧内闻名的秦桧,情愿被封了个熊猫眼,也没答应王氏的要求,实在是让赵构感到很意外。

    原历史中,万俟卨真就是秦桧举荐的,所以对秦桧感恩戴德、言听计从。

    别人不敢构陷岳飞,他敢。

    在后世,杭州岳王庙前有四个铁铸的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其中一个,就是他!

    这回,他仍然走秦桧的路子。

    但秦桧没理他。

    “守正”

    赵构提笔写了两个大字赐于秦桧。

    “谢官家恩典!”

    秦桧感激涕零。

    “王氏鞭二十,由你亲自动手。再有下次,休了!万俟卨,心术不正,不宜为官,你去处理!”

    秦桧之所以惧内,并不是因为王氏脾气大,而是因为,王氏是前N任宰相王珪的孙女。

    得了赵构的圣谕,秦桧立马觉得腰杆硬了许多。

    尼玛,老子的靠山是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