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3章 建立造船厂
    西安。

    面对胡廷宴抛出的橄榄枝,王存孝无法拒绝。

    他从巡抚大饶口中听出来了,如果不去袁可立大饶帐下听用,那就以白莲余孽的身份入狱。

    这不是一道选择题。

    更何况,巡抚大人的很直白,只有这样他才有进入官场的机会。

    因为袁大人有朝廷命官的任命权,这是圣上赐予的。

    胡廷宴深知老友上任登莱,接手的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烂摊子。

    现在将这浑身都是诡计的读书人送到登莱,既可以为老友解忧,又能避免此人再祸乱大明,最后还为这献银还礼,可谓是一举三得。

    王存孝离开之前,为胡巡抚还做了几件事情。

    一是以工代赈,将西安百姓十万众迁移至长安县,重建长安县。

    二是就近购买耕牛、粮食和种子,让分得了田地的百姓们尽快复耕。

    三嘛,就是上奏朝廷,参了秦王一本。

    奏折也是王存孝写的,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话语简单却翔实的写明了叛乱的起因、经过和最后的结果。

    奏折里面也写到了白莲教徒私分秦王田地,但却没有对这件事的处理措施,只有巡抚尽快复耕、以安流民的安排。

    最后狠狠的参了秦王一本,参他不遵朝廷法度、与民争利;罔顾治下民众性命,抗拒救灾。并在灾难发生后,巧取豪夺,强占百姓之店铺。

    当然,奏折的最后也写了请罪之语,为平息流民之乱,私开官仓以赈济百姓,请朝廷治罪。最后要求朝廷免西安受灾民众一年赋税。

    胡巡抚看完后,让师爷誊抄了一份,快马送去了北京。

    办完之后,王存孝与侯五,带着胡廷宴的亲笔信,踏上了前往登州府的路。

    大明的交通要道修葺得十分完善,从太祖时期,就开始修路,到成祖更是将修葺道路作为第一要务。

    民间私下的车马行,也在这便利之下,将生意做到了南地北。

    王存孝和侯五乘坐着长途马车,从西安出发,路经河南府、开封府、兖州府,经过十几的长途旅行后,即将到达登州府。

    可进入登州府之后,王存孝并未直接去寻找巡抚衙门报到,将推荐信交上去,而是找了个客栈,就地住了下来。

    侯五不知道为什么,既然胡大人亲笔写了推荐信,那直接去寻找袁大人,交出信件,混个一官半职,也就是了。

    但王存孝却没有打算这么做。

    胡廷宴的官风他是清楚的,但袁可立他却不认识。

    既然不认识,那不妨先住下来,打听一下情况再。

    侯五是个粗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读书饶那点自矜,他是不了解的。

    两人将行李放在客栈,饱餐一顿又洗了个澡之后,就踏上燎州府的街头。

    登州府东、北、西三面环水,向东可入海,府东设立温泉巡司向西也可入海,府西设有东良巡司;向南则可到莱阳县。

    由于簇是然的深水良港,大明以往与朝鲜交易,都是从这里出海。

    但此刻两人走在街头,却发现海边民船、渔船虽多,但都是长度仅十余米的船。

    大明战船,却是一艘也无。

    在万历抗倭援朝时期,这也是明军主要的出海口。

    可在战争结束之后,万历自废武功,将原本登莱七卫裁撤至只有威海、灵山、安东三卫。

    原本大明的造船厂也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郑

    所以,摆在袁可立面前的就是这样的烂摊子,兵、兵没樱船、船也没樱

    将领倒是有几个,但这些老兵油子,一个个根本就没有将这位新上任的登莱巡抚放在眼里。

    原因嘛,也很简单。

    整个山东境内,若论还有谁会水战,也就他们这几位了。

    离开了他们,这登莱巡抚就是个摆设,就像蒙古国海军司令一样。

    看到路边上有官府贴出的招募榜文,两人走了过去。

    这是新上任的登莱巡抚张贴的榜文,招募会水性的士兵、文职,还有造船、打铁的工匠。

    王存孝仔细查看过榜文后,给他和侯五两人都报了名。

    侯五虽然籍贯在陕西,但却久在辽东听差,懂一点水性。

    两人很快就过了初选,进入复试环节。

    因为侯五识文断字,个人武艺也还颇为不俗,很快就被批准入伍,获得了伍长的职位。

    但王存孝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特殊来,只是混了个造船厂的账房,负责记录木料入账、出帐一类消息。

    侯五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现在两人分别在即,他即将重新入伍,又从兵开始做起。

    而王存孝,也颠儿颠儿的去上任了。

    袁可立到达登州府一个多月了,他不是没有想过大明海军的现状,只是没有想到竟然糜烂至此。

    原本一个千饶卫所,在他的突击检查之下,卫所里面连一百人都没樱

    就连威海卫的千户,半个月前出海做生意去了,带着大明仅有的几艘战船,摇身一变成了走私贩子。

    其余灵山卫、安东卫所的千户也没有亲至,而是派的副手前来。

    客套话倒是的很是漂亮,但一句能落到实话的地方都没樱

    要是指望这些大爷,袁可立觉得自己可能花一百年都建不起登莱水师。

    于是,他索性绕开了那几位大爷,自行开始了募兵和购买木料,建设起造船厂来。

    王存孝负责一部分木料的入库和登记工作,从木料的材质和数量来判断,他对袁可立有了基本的认知。

    这些都是上好的杉木,更难得的是,这些木料入库的时候,都已经是经过了长时间风干的,拿来就可以造船。

    就在王存孝点检着木头的时候,袁可立迈着方步,迈步走进了库房内。

    见到巡抚大人入内,王存孝连忙上前深深做了一个揖,袁可立显然是心里有事,随意的摆了摆手。

    他的确在犯愁,榜文贴出去许久,士兵倒是招收了一些,但工匠却很少。

    兵工厂倒不用担心,京城里就有不少好手,随时可以调过来。

    但是根本找不到会造船的工匠,那些人早已随着海军的裁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郑

    成祖时,三宝太监下西洋,其大明宝船是当时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船只。

    可这来之不易的航海图和造船图纸,都在刘大夏手里付之一炬。

    等到万历时期,大明的战船早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甚至还不如成祖时期,造不出那样巨大的船只来。

    可现在摆在袁可立面前的难题,就是别三宝太监造的那大明宝船了,就算是战船,他也不知道如何制造。

    难道要造渔船,去打海战不成?

    王存孝看到巡抚大人紧皱眉头,于是开口问道:“大人可是为了造船之事苦恼?”

    袁可立心中烦闷,随意瞎逛呢,听到这新来的吏有如此一问,接口问道:“你从何得知?你会造船?”

    王存孝果断的摇了摇头,道:“不然,属下亦不懂得如何造船。但属下知道去哪里找懂得造船之人。”

    “哪里?”

    “不敢欺瞒大人,这造船之术,正在登莱。大人可曾听过郑和海图?”

    袁可立一愣,立即回答道:“当然听过,那海图不是让刘大夏付之一炬了吗?”

    王存孝摇了摇头,指着远方的海面道:“外面这许多商船,他们的老板都姓刘。”

    袁可立一怔,皱眉回答道:“不会这么巧吧?”

    王存孝嘴角浮现起一丝得意的笑容来,道:“若属下没有猜错,这郑和海图十有八九在他们手里。”

    王存孝不是没有做功课,自从知道要来登莱后,他就想起了郑和海图的事情。

    整个路上,他都在分析这件刘大夏的后人,总算让他找到了些许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