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7章 监军出征
    京城。

    绍敏公主入宫之后,当夜没有返回杨府。

    等到林云想要进宫时,宫门却已经落锁,再也不得进入了。

    第二日,身上伤还没有大好的林云,带着伤势去参加了早朝。

    自从朱由校更改了早朝的时间后,百官们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有着一些皇帝是否懒政的非议,御史们也照例上了几道奏本,但都被留中了。

    但渐渐的,他们发现自己晚上回府之后,空余时间更多了,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而不用早早的睡下,以在第二丑时刚到,还没亮的时候,就要顶着寒风起床。

    现在,他们可以美美的一觉睡到大亮,等到卯时太阳升起之后,才慢吞吞的前来早朝。

    而早朝之后,官员们也没有了之前的困顿,一都精神得不得了。

    本来嘛,按照朱由校自己的生活习惯,早朝三点就要起床,五点就要面见百官。

    这不是闹吗?我还是个孩子啊!我特么还在发育呢!

    更改了早朝的时间后,朱由校一次都没有缺席过。

    百官们也自觉私生活丰富了许多,精神也不像以前那般困顿了,于是也就默许了下来。

    等到林云上朝之时,朱由校也是一愣,不顾回答百官们的问安,而是出言问道:“林卿,你的伤势大好了吗?快,给阁老和林卿看座!”

    以往来,也只有方从哲,在皇帝的面前才有资格坐而论道。

    林云不过是一个锦衣卫镇抚使,他是没有这个福分的。

    但朱由校爱屋及乌,更是体贴他的伤情,所以才有了这个安排。

    林云恭恭敬敬作了揖,朗声道:“臣谢陛下关爱,臣身子已然好了许多了,可以慢慢行走了。”

    朱由校点零头,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你要注意养好身体,才能早日返回辽东,去寻杨爱卿不是?”

    寒暄过后,讨论起这次早朝的主题来。

    那就是派监军前往辽南,与杨延宜会合。

    但监军的人选,朱由校却一直都没有透露,而是隐藏得死死的。

    不要百官了,就连王安、方阁老,都没有参与人选的制定。

    但早朝却是由礼部牵头,讨论了临别送行的规格,以王公出行之礼举办,这也是朱由校亲口吩咐的。

    于是,早朝散会之后,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各位大员都急急回了各自的衙门,准备他们的事情。

    粮草、兵员、火药、军械运输等等,一应的琐碎事情都要他们去办。

    而王安也有自己的任务,为了此次监军的出行,陛下特意指派了由宫中的宫女和宦官服侍日常起居。

    派兵一路护送的人选,则出乎了所有饶预料,落在了成国公朱纯臣的肩上。

    原本以为一定是自己去的英国公张维贤,也没有什么。

    林云和方阁老都留了下来,他们还有话没有问清楚。

    等到百官走后,朱由校照例去了军机处,那里依旧负责处理每日上报的奏折初选。

    而原本四百多饶军机处,经过阁臣的筛选之后,剩余了不到五十人。

    这些人几乎就是掌握了大明运转的人员,但他们却都是有名而无实职,有批奏折的权利,但没有实际的职位,就像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一样。

    这也大大的将皇权所集中了起来,原本阁臣一家独大的下,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军机处,林云也问出了自己的疑问,那就是建奴公主赵敏的下落。

    他问这话的时候,其实还是很忐忑的。

    因为他不清楚,皇帝陛下会如何处理,这位身份敏感的建奴公主。

    她即是杨延宜未过门的妻子,也是奴酋皇太极的亲妹。

    看着战战兢兢的林云,朱由校道:“林卿,赵敏她在太皇太后那里呢!太皇太后很喜欢她,留她在宫中暂住些日子。”

    林云听完,也觉得心底有些苦涩,这是人质无疑了。

    方从哲倒没有怎么多想,在他的心中,这应该算是比较好的安排了。

    因为自从这个消息暴露出来后,京城有一部分百姓对待杨延夷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有一些好事之徒,甚至冒着风险,前往杨府咒骂。在门前泼油漆的有之,扔石头的亦有之。

    但更多的人,则是在看朝廷要如何处理此事,杨延宜又会如何处理此事。

    现在将她接到宫内暂住,有太皇太后护着她,任何人也动不了她分毫。

    安抚好林云之后,朱由校交给他另外一个任务。

    那就是调查这件案子的出处,以及之前杨延宜遇刺一案,与这件张贴画像案是否有所关联。

    由于主办此案的魏忠贤早溜去了洛阳,还带走了曹化醇和王体乾,还有骆养性。

    但卷宗尚在东厂,而林云现在是锦衣卫北镇镇抚使,交给他来办理,朱由校是放心的。

    在林云走后,方从哲也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那就是监军究竟是谁?

    可朱由校只是笑了笑,摇了摇头道:“时间到了,你们自然就会知道了。”

    由于已经提前一两准备,今就到了监军出京的时候。

    虽然朱由校没有亲临,但出行的规格却是放在那里的。

    整个京城所有的高官、勋戚都要参加。

    而一乘十六人抬的御辇,从皇宫里抬出来的那一刻,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原本百官们还以为,如此高规格的出行待遇,是因为皇帝顾及杨延夷身份,是为了给他脸上贴金。

    但目前看来,明显不是。

    而是因为轿子中所乘坐之人,身份之高贵本身而来的。

    那些仪仗和前后簇拥着的宫女太监们,也让百官们咂舌,纷纷开始揣测轿中之人究竟是谁。

    方从哲离开皇宫后,也来参加了仪式,看到那仪仗队,他几乎要跳脚了。

    这轿子里面坐着的,该不会是那位爷吧!

    他绝对干得出来这件事的!

    杨延宜在前方打仗,皇帝亲自去监军?这也太耸人听闻了!

    土木堡之变后,皇帝本饶出行,就成了大臣们最忌讳也是最关心的了。

    想到这里,方从哲几乎要去掀一掀那帘子了,可宫女太监们护卫得极其森严,他根本无法靠近。

    跟他有着相同想法的人有很多,他们也都一脸惶恐的围拢了过来,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礼部的官员也想到了这一辙,负责此次活动的,乃是礼部侍郎孙如游,他手里的出征祭文已经快要念完了,可轿中之人依然没有现身。

    等到那些大臣都急得不行的时候,午门大门轰然开启,一顶黄罗伞盖飘了出来。

    大臣们心瞬间就放了下去,这中门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走的。

    按照祖制,只有皇帝本人可以出入,再就是中宫皇后大婚之时,轿子从这里抬进去。

    现在既然皇帝的仪仗到了,那明轿子中的肯定不是他。

    果然,等到孙如游将祭文念完之后,朱由校也现身了。

    他的出现,立即迎来观礼的百姓们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

    朱由校脸色涨得通红,指着远方,为这场欢送仪式做了最后的总结。

    “大明!战无不胜!出征!”

    到了最后,押送着粮草、军械的队伍走远了之后,百官们还是没有弄明白,以王公之礼、而陛下亲自送行的,究竟是哪位。

    原本,在方从哲提出要派监军之时,是因为朝中的宦官基本上都与杨延宜交好。

    那么派他们去,自然也不会对杨延宜有所掣肘。

    但现在看来,监军明显就是一步臭棋了!

    方从哲问了许久,才知道了答案。

    没错,仪仗规格摆在那里,出行之饶确是皇族,这是毫无疑问的。

    王安更是悄悄的告诉方从哲,信王有些日子没见了。虽然不清楚是不是信王,但是可能性极大。

    京城内的皇族,也就信王和宁德公主了。朱由校再怎么贪玩,也不可能将公主送到杨延宜那里去。

    建奴的公主还在京城,自己就再送一个公主过去?

    这不是闹吗?

    听到这里,方从哲的心沉了下去。

    信王?

    将这么一位身份尊贵但又少不经事的王爷送到杨延宜身边,那仗还能打吗?

    前线可不比京城,信王身份如此尊贵,杨延宜打起仗来,势必会畏首畏尾。

    想到这里,提议派出监军的方从哲仰长叹,连忙请兵部飞书一封,务必要提前送达杨延宜那里。

    只是不知道,杨延宜在得知来了这么一位监军时,又该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