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章 杨延宜中计
    杨延宜也没想到,后世以勇猛而闻名的曹文诏,看起来却是这副模样。

    他皱眉问道:“你就是曹文诏?”

    “回督师,末将正是曹文诏。”

    “你哪里人啊?”

    曹文诏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杨督师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有兴趣,但既然上官问了,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回答。

    “末将是山西大同人。”

    杨延毅零头,开口问道:“本督帐下缺一先锋,不知你可愿意到本督帐下听用啊?”

    曹文诏闻言,却是扭头过去,望向了身后的熊廷弼。

    这个动作瞬间让杨延宜对他的好感度又上升了不少。

    现在杨督师在辽东可谓是赫赫威名,谁人不知?在他的帐下听用,升迁的速度是最快的。

    没看到之前跟着他的那些锦衣卫力士,现在基本上连着升了好几级了!虽然没有在锦衣卫内当差了。

    但他们的军职,却是实打实的提升了上去。

    可曹文诏没有第一时间同意,而是望向了熊廷弼。

    熊廷弼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他现在还是以待罪之身在杨延宜帐下听用不是?

    见到熊廷弼点头之后,曹文诏才回过头来,单膝跪地道:”多谢督师厚爱,末将敢不从命?”

    收了一位猛将的杨延宜很是高兴,他将熊廷弼打发去了铁岭,在宁远修整起来,又找人去寻找孙承宗,请他来宁远一叙。

    等了大半日,眼看到了日落时分,孙承宗才带着五百骑兵回到了宁远。

    他拂去身上的灰尘,就进了杨延夷大帐内。

    杨延宜此刻正在跟众将议事,见到孙承宗进来,他双手抱拳道:“孙督师,别来无恙啊!”

    孙承宗也双手抱拳,道:”老夫不需辎重,因此比你脚程快了些。听督师已让熊廷弼戴罪立功,前往铁岭布防了?“

    杨延宜一把拉着孙承宗,来到了营帐中间的沙盘前,道:“我们正在确认建奴的行踪,不知督师有何指教?”

    孙承宗捋了捋胡子,指着沙盘上的一个点道:“老夫来此之后,最担心建奴绕道去蒙古,因唇了此处勘察地形。果然让我找到了军士行进的痕迹,但无法分辨人数。”

    杨延宜望着他手指的方向,是蒙古的喀尔喀部。

    蒙古斋赛在萨尔浒之战中,派出了一万精锐的蒙古骑兵配合大明作战,却一败涂地。

    现在建奴难道是去进攻喀而喀部了?

    孙承宗也无法判断,毕竟那只是行军的痕迹,有多少人根本无法分析。

    但杨延宜却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朝廷一直对左翼蒙古多有防范,不允许他们封贡和互剩

    如果建奴起了拉拢他们的心,与其联姻一同打击察哈而部蒙古,也就是右翼蒙古,那皇台极借道蒙古直逼京师,将提前许多年。

    孙承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不能不加以防范。

    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去思考建奴的主力部队,究竟在哪里。

    以及他们为什么弃守铁岭的原因。

    按照常理,建奴既然占据了铁岭,势必会长期占据以图开原。

    但是他们没有,这很反常。

    难道,有什么比占据辽东更重要的事情吗?

    但不管怎么,搞清楚前往喀尔喀部的建奴目的,是目前首先要做的。

    杨延宜思考了片刻之后,将猛如虎和虎大威两人唤了过来。

    他从怀里慎重的取出一份名单,查看了半晌,告诉了二人几个名字。

    这些人是锦衣卫在蒙古的细作,他们也是蒙古人。

    同样,猛如虎和虎大威两人也是蒙古人。

    “名字和接头方式记住了吧?”

    猛如虎虽然不识字,但记住几个名字,对他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此去喀尔喀部,只有一个要求。弄清楚建奴跟他们做了什么,以保全自己为重。”

    时不我待,两人即刻点起亲军中那些蒙古人,约有二十来号人,拍马就离开了广宁。

    孙承宗也行文宣大总兵,让他注意防范,并派人检查长城外的动向。

    商议已定后,杨延宜率部离开了广宁,直达开原城。

    开原的父老乡亲们听杨延宜回来了,还做了大官,出城三十里以迎接。

    到达开原后,杨延宜率领全体将领,去马林的坟头祭奠。

    马炯在父亲的坟头嚎哭良久,闻者莫不伤心。

    熊廷弼也重新回到了铁岭布防,他望着城外那一片焦土地,沉默了良久。

    如果他当日不是头脑一热,执意要放弃铁岭的话,现在他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种迹象了。

    杨延宜率军实地观察过铁岭城外的战况后,他得到了一个讯息。

    马林当日以二百死士为代价,摧毁了建奴的汉军火炮营。

    目前看来,虽然那些火炮是否被炸毁暂时不清楚,现场也没有留下损毁的火炮。

    但可以肯定的是,皇台极攻城的能力势必会受到削弱,这是一定的。

    或许,这也是他放弃攻击开原的原因?

    那么,现在他在哪儿呢?为什么拿下了铁岭,却不去占据呢?

    这个疑点,让杨延宜百思不得其解。

    众将也在铁岭城外讨论起来,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李二狗倒是混不吝,按他的法,现在最好的进攻地点,应该是抚顺,而不是沈阳。

    毕竟与沈阳比起来,抚顺的城墙就弱得多了。

    同时,拿下了抚顺也就意味着明军可以随时进攻建奴的老营。

    马汗思索了许久,却给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他指着地图上的抚顺城道:“这里距离沈阳太近了,无论我们攻击沈阳也罢,攻击抚顺也罢,都会受到来自两方向的夹击。”

    杨延宜皱眉看了半,也没有话。

    马汗见到他的表情,想了想开口道:“依我看,不如从开原直达赫图阿拉城。若建奴回防,咱们就在浑河岸边击其半渡!若建奴不回防,那就趁势直捣其老营!”

    这个看法,获得了大部分饶认同。

    杨延宜也在思考,按照他的战略构想,目前理应据城而守,以待登莱水师成型。

    在这个过程中,大明应该将注意力都放在内部的问题上。

    解决土地兼并,推广番薯种植,改革卫所制。

    等两三年之后,大明水师成型,则一战可定下。

    他们此次前来辽东的目标就是保住开原,现在已经达成了,还又重新占据了铁岭。

    但建奴放弃铁岭,是一个钉子,扎在了杨延夷心头。

    事出反常必有妖。

    建奴不愿分兵据守?那他合兵的目的,是在哪里呢?该不会真的去绕道蒙古翻长城去了吧?

    应该还不至于,蒙古也不是傻子,建奴在辽东、辽西还没有后世那样的掌控力。

    如果是这样,他可就成了后世的袁崇焕了!

    可他思索了良久之后,还是决定出兵。

    尤其是他想到了毛文龙给他的密信后,他指着地图上的赫图阿拉道。

    “本督心意已决,即刻进兵赫图阿拉!”

    而那里,早在两日前,就已经是一座空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