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章 戚家军大战白杆兵
    朱由校看到那内侍捧着的奏折和一个包裹,厉声喝道:“快,呈上来!”

    王安步快跑了过去,接过内侍手里的东西,又三步并作两步跑上了台阶,朱由校也站起身来,一把夺过奏折就看了起来。

    整个大殿之上是针落可闻,群臣连呼吸的节奏和幅度都放缓了。

    朱由校越看,脸色却越发的潮红起来,他一声大喝道:“传骆思恭!快!让他来!把熊廷弼、王化贞两个蠢货,给朕押解回京!”

    杨延宜踏出一步,作了个揖问道:“陛下,开原如何了?马都督他……”

    “你自己看!”朱由校把奏折扔给王安,又一屁股坐在龙椅上生着闷气。

    杨延宜接过奏折后,一目十行的看完了。

    奏折是开原副总兵高贞报给朝廷的,里面详细写明了马林战死的经过。

    熊廷弼一直卡着马林的兵员不放,可马林却没有向朝廷报告。

    将帅不和乃是大忌,开原在听闻沈阳沦陷后,又是马林站了出来。

    他在没有接到铁岭熊廷弼求援的前提下,运送了四十车粮草和手雷到铁岭,以助熊廷弼守城。

    谁知道,马林到达铁岭之后,熊廷弼已然弃城而走,还带走了城内所有的守城军械,并且未派一兵一卒至开原,明这个情况。

    马林率二百军士到达铁岭时,建奴也尾随溃兵而至。

    自知既无法守城、亦无法退兵的马林决意假降,身负手雷以期炸毁敌军火炮营。

    从沈阳逃走的贺世贤贺总兵,为了给马林留出整理手雷的时间,在城下组织一千名溃兵,以寡击众,向敌军发起冲锋,全军覆没。

    贺世贤总兵战死。

    马都督率领二百名死士,将手雷绑缚在身后,麻痹列军,最后成功炸毁建奴汉军炮营,杀尚军数千。

    左都督马林以身殉国,尸骨无存仅余一首,已安葬在开原城内。

    建奴已向开原下了战书,不日将来犯开原。

    高贞是翰林出身,这一篇奏章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却是将左都督马林战死的经过写的十分的详细,可谓是字字血泪。

    马炯在武官队列里,已经几乎站立不稳,喘着粗气,从杨延宜手里接过了那份奏折。

    “父亲!父亲!”

    看完奏折后的马炯当堂泪如雨下,止不住的哭嚎了起来。

    杨延宜接过那包裹展开,是一面破烂的大旗,上面布满黑色的血污和灼烧的痕迹。

    几个大字也几乎看不清,可马林首级留在上面的痕迹却是清晰可见。

    马炯将旗帜拥入怀中,匍匐在地,捶地大哭。

    杨延宜回想起在开原那段时光,若不是马林决议全力支持他,相信开原、铁岭,乃至沈阳,肯定都早已陷入危险中了。

    因为他那个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的锦衣百户而已,既无兵、亦无将,没有马林的支持,他做不了任何事。

    可这位长者,已经在几日前,战死在铁岭城外。

    杨延宜双目含泪,哽咽道:“陛下,建奴既然已占据铁岭,那开原危矣!朝廷当速速发兵救援!”

    高贞写这封信的时候,祖大寿和毛文龙已经回到了铁岭。

    而这些讯息,是皇太极特意让祖大寿带回来的,还给开原带去了一份战书。

    所以,高贞此时并不知道建奴根本就没有来开原。

    毛文龙既然知道了建奴要进攻开原,此刻也没有脱离开原而走,而是在城内备战。

    大臣们上午已经讨论完军备粮草的问题,现在最缺的就是士兵。

    杨延宜知道现在没得挑选了,唯有先带领京营的那五千名士兵和八百亲军先行出发。

    广宁熊廷弼那里还有两万士兵,现在也只能做这个打算了。

    辽东局势糜烂至此,已经是时不我待。

    杨延宜思考了一下,道:“陛下,臣奏请朝廷委派袁可立袁大人督师东莱二州,以重建大明水师。”

    “准!袁可立,朕封你为右佥都御史,加登莱巡抚,为朕办理海防一事。许卿持节,便宜行事!”

    袁可立刚审理完韩旷和张鹤鸣的案子,现在朝局有变,杨延宜脱身无暇,这重整海防的重担就落在他的身上了。

    他踏出一步,作揖奏道:“陛下,臣请调拨一百万两银子,以重建水师!”

    “准!”朱由校二话没,就答应了下来。

    杨延宜接着道:“陛下,臣奏请调拨各地军马齐备京师。”

    “准!兵部侍郎袁应泰!此事就交由你办理!”

    原兵部武选司郎中袁应泰,因为清廉而得到了朱由校的重用,顶替了张鹤鸣的位置。

    “臣奏请孙承宗督师宁远、锦州、广宁,整顿辽西军务。”

    “准了!”

    朱由校言听计从,几乎没有思考,就答应下来。

    但他反应过来,开口问道:“杨卿,那你呢?”

    “臣将率领本部八百亲军和京营五千士兵,前往开原救援。”

    没想到,朱由校却罕见的否决了这个奏请。

    他道:“不行!才五千士兵,太少了!杨卿若……那朕可怎么活?”

    杨延宜连忙道:“广宁那里还有熊廷弼两万士兵,臣……”

    他话还没完,就被朱由校给打断了。

    这位爷把头甩得跟拨浪鼓似的,连声道:“不行!那些士兵都不堪一用,太少了!等勤王之师到了再。”

    杨延宜无奈,他知道朱由校是担心他的安危。

    但现在辽东局势已经一片糜烂,顾不得这些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马炯,知道杨延宜着急为马林报仇。可无论杨延宜好歹,他只是不允许。

    开原已经是辽东唯一的一颗钉子,开原若失,他手里那八百亲兵会做何感想?

    这还是,开原若没了,辽东全境都会在建奴的控制中,想要再拿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更让他忧心的是,辽东没了,蒙古和朝鲜将直面建奴兵峰。

    到时候,就可能真的变成历史上那样。

    大明朝廷以关锦防线,与建奴角力。可这防线,将硬生生拖垮大明。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地一城的得失,而是要掌控全局,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谓文龙不死,大明不亡;传庭不死,大明不亡。这一类的法,都是为了突出某一个饶作用而已,其实并不然。

    大明现在的问题,就两个字,没钱。

    后世的关锦防线每年几千万两银子的军饷,才是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

    “陛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臣不是意气用事,现在开原若有机会救回来,才是问题的根本啊!”

    朱由校也不是不相信杨延夷领军水平和作战能力,他只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而已。

    眼看君臣争执不下,方从哲捋了捋胡子,突然道:“陛下,萨尔浒之战后,朝廷派范景文急召浙江总兵戚金、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入京,不知现在何处?”

    方从哲还是老成谋国,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那就是杨延宜既然要出兵辽东,势必要有精锐部队随行,这也是朱由校的底线。

    既然要精锐,那就找精锐就行了。

    杨延宜也一愣,他几乎忘记了这两位当初是要入京的,只是不知道现在走到哪里了?

    范景文还没有回京,所以朝廷暂时不清楚状况。

    朱由校大声喝道:“快去查,看有没有这两路兵马的消息!”

    很快,在兵部侍郎张鹤鸣积压的文案处,找到了几日前通州总兵上的折子。

    因张鹤鸣被捕,这份公文被积压了下来。

    好消息是:以精锐着称的这两支军队都找到了,目前就在通州。

    但是也有坏消息,那就是戚金和秦良玉之兄秦邦屏,在通州大打出手,甚至还动用了火炮,以至于死伤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