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章 山雨欲来
    建奴大营外。

    努尔哈赤眼见攻占开原已成为奢望,在同皇太极商议之后,决定退兵。

    但他们并没有选择退回铁岭或者辽阳,而是远离开原十余里之外,扎下了营寨。

    皇太极还在等待那个细作的消息,他对那竹筒雷,以及它的发明者更感兴趣了。

    开原城头的守军却不知道建奴的打算,他们眼见城外的建奴再次退兵,全都高声欢呼了起来!

    杨延宜在用冰块堵塞了东门之后,又在城外筑起了一座高大的冰墙,与城墙连接。

    宽阔的冰墙上面不但可以驻军,就连大炮都抬了过去。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瓮城。

    现在眼看建奴退兵,马林让人取火,融化了堵塞城门的冰块,并开始准备修复城门洞和城门。

    因为城门外还有一道冰墙,即使建奴去而复返,也不至于无险可守。

    杨延宜见到那满地的甲胄碎片,让人取来工具,将那些混合着血肉的冰块统统凿开,取出甲胄碎片,准备拼接起来。

    那些不易破碎的头颅和血肉,也要尽快的处理干净。

    守军们收集的城内、城外的建奴头颅,也纷纷装箱,并用石灰粉封存好。

    这将是开原将士们的战功。

    马林在与杨延宜商议之后,定下了首级的分配方案。

    一共约两千余首级,马林本来想要分他一半,杨延宜却是坚持不允。

    一番推脱之后,马林部拿了一千四百余首,杨延宜则得到了七百多装在箱子里面的首级。

    作为穿越者的杨延宜,看到那些木箱时,只是觉得渗得慌,他从没有见过如此场景。

    可开原守军们,却对这些木箱无比的看重。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军功,足够弥补明军在萨尔浒的惨败了,不定朝廷还会有所封赏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你在外作战,不可能你上下嘴唇一碰,杀敌多少,就是多少吧?

    朝廷也不会这么傻。

    所以,战后收集首级,就成了双方之间的约定。按照斩首数量,来计算战功。

    可这也往往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战败聊一方,是没有机会打扫战场的。

    他们若要讳败为胜、化胜为大胜,可没有足够数量的首级,又该如何呢?

    杀良冒功,这个即便写在书简上,依然是鲜血淋漓的四个字,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办法。

    马林所率领的那四百死士,回来的只有一百多人。

    其余两百多人,都已成为了冰冷的尸体。

    他们的家属,将尸体领回去的时候,也同样带回了之前承诺过的那一千两白银。

    这一千两白银的确是一笔巨款,但钱财并不能抚慰家属们的受到的创伤。

    破碎的城门上,那些散落的铜钉,都被杨延宜收集起来,又添加了一些铜材,打算熔铸成一座铜鼎。

    建奴退兵后的第七,铜鼎铸成。

    内阁下发的公文也到了,那公文是装在一截竹制的圆筒里面的,由驿站一路传递了过来。

    杨延亿一次收到由内阁发给自己的公文,他验视了竹筒上的火漆后,打开了竹筒。

    里面装的竟然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着的一副卷轴!

    明皇色,非皇家不可使用的颜色。

    丈二的卷轴,打开之后里面是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子亲军“

    落款也着实让杨延宜吃了一惊,竟然是后世那个木匠子,朱由校?!

    怎么会是他呢?怎么可能是他呢?

    风尘仆仆的林旗也赶回了开原城,在听到王虎已经永远留在了京师后,杨延宜一个人沉默了很久。

    挺击案?该发生的,还是都发生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兄弟竟然也死在了这场案件郑

    京城里那些发生聊事情,也让杨延宜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郑

    后世的历史上,万历皇帝根本就没有下过罪己诏,开原、沈阳也早都陷入了建奴之手。

    自己穿越过来后,保住了开原城。导致建奴不敢大举进攻沈阳,从而也间接保住了沈阳城。

    可他没想到的是,穿越过来的风波,竟然这么快就影响到了京城。

    这封由内阁传递过来的,子手书的卷轴,彻底坐实了他们子亲军的身份。

    除此之外,内阁对于那些败军之将的处理,再无只言片语。

    马林在看到那副卷轴后,也是吃了一惊。但是随即,他又变得兴高采烈起来。

    朝廷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显然是存着以期他们戴罪立功。

    现在开原保卫战赢得干脆利落,一千多余建奴首级在手,他们心里那块大石,也总算落霖。

    杨延宜将那副字慎重的收藏好,又找来匠人,按照字形,重新制作了一面大旗。

    红色打底,黄色的丝线织就的四个大字“子亲军”。

    统计开原城战死者的名单,用了好些时日,再经过反反复复的校对之后,得到了一份四万多饶名单。

    铜鼎铸成后,杨延宜吩咐匠人,将这份名单凿刻在铜鼎之上。匠人们日夜不休,终于赶在今日,篆刻完成。

    马林抚摸着铜鼎,老泪纵横,上面端端正正的刻着“马燃、马熠”的名字。

    鼎成之后,杨延宜又亲手,一笔一画刻下了最后一个名字“王虎”。

    校场上。

    杨延宜命人在校场上垒起一座三丈高的土台,土台的案几上,端端正正摆放着那铜鼎,铜鼎名为英魂鼎。

    一丈二的大旗,土台左侧迎风烈烈做响,扛着那旗帜的士兵,把胸膛挺得高高的。

    在杨延宜有心宣传下,整个开原城都知道了,这面大旗,来自于皇帝陛下亲笔所书、太孙题字。

    集合了全体士兵后,杨延宜为他们补办了入军仪式。连同两百余名匠户在内,一共是一千多人。

    所有人都梳洗整齐,换上了崭新的兵器甲胄,站成了一个整齐的方阵。

    马炯站在队伍方阵的左侧,站在旗帜下方的杨延宜高声喊道:\\\"马炯,出列!“

    马炯抱拳施了一个军礼,站在了军旗的下方,高声应道:”到!“

    ”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旗帜吗?“

    马炯虎目含泪,高声喊道:”这是子亲军的军旗!“

    ”那你知道,这面旗帜代表着什么吗?代表着子,代表社稷,代表我大明百姓!”

    “今,在这英魂鼎和军旗之前,你敢立誓为大明百姓,为子力战至最后一口气吗?”

    马炯哽咽着嘶吼道:“我是子亲军的第一名士兵!我会为大明百姓战死!我绝不会侮辱我作为子亲军的名分!”

    挂满热泪的杨延宜一愣,声道:”我特么才是第一个,你是第二个!“

    ”我是子亲军的第二名士兵,我会为大明百姓战死!我绝不会辱没我作为子亲军的名分!”马炯连忙改口道。

    “好!入列!王虎,出列!”杨延宜继续唱着名。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林旗愣住了,他看到泪流满面的杨延宜,顿时明白了过来!

    战死在京城的王虎,也是咱们子亲军的一份子啊!

    他怎么不应该享受这光荣而神圣的一刻呢?!

    林云死死的掐住自己的大腿,不让自己的声音变形,从嗓子眼吼出来一句,“王虎,到!”

    “你会为了这面军旗和这英魂鼎而战死吗?”

    林云吼道:“我,王虎!是子亲军的第三名士兵!我已经为子亲军战死了!我没有辱没我的名分!”

    “好!入列!林云,出列!”

    林云面色通红的喊了一声“到!”

    在一个个新兵正在开原举行入队仪式时,京城里已经是山雨欲来……

    ……

    京城里。

    朱纯臣这几,眼见的老了许多。

    他的儿子,朱忠勇被投入诏狱后,他几乎是一夜白了头。

    他找过了不少关系,早先还起到了一丝作用。大明御史收了他的钱财后,弹劾锦衣卫的奏折,也雨点般的投向了内阁。

    顺府尹和锦衣卫,一点都没惯着他们。很快,关于朱忠勇奸淫良家妇女的案件被曝了出来。

    虽然没有提到具体受害饶名字,但朱忠勇这个名字,在京城算是臭了大街了,迎风臭十里的那种。

    御史们瞬间傻了眼,转眼间,口水又都泼向了朱纯臣。

    他咬了咬牙,在府邸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联系了上次来他家的那人。

    那人效率很快,没两日便安排了会面。

    就在朱忠勇在书房内焦急的等待着时,那人穿着斗篷,带着一人进入了他的书房。

    那人一把掀开了兜帽,朱能瞬间惊讶住了!

    竟然是福王朱常洵!

    在万历皇帝即将龙驭宾之时,福王竟然偷偷的来到了京城!

    以大明律,王爷非奉诏,私自离开封地者,以谋逆罪论处!

    朱纯臣的心“砰、砰”的跳了起来……